-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抗日烽火燃三晋
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发展抗战的“出发地”和坚持抗战的“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最先开始、最先发展和最先胜利的地方。在这一震撼世界、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历史时期,山西以极具特殊的战略地位、极具奉献的人力物力支援、极具残酷和悲壮的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序幕!
70年前,当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如今,重温那段全民族奋起抗争的不屈与顽强:“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战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感动、惨烈、悲壮,包括三晋儿女在内的中华民族,是怎样的一种牺牲与坚忍,才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波澜壮阔中,突显出历久弥新的伟大与尊严!
山西,准备对日作战力量的战略支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繁荣与萧条、发展与危机、生存与利益、饥馑与动乱、绥靖与扩张……世界,在动荡中前行。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蓄谋已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硝烟未尽,德意法西斯又对西班牙内战进行血腥干预……挟第一次世界大战余威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新老列强空洞的和平叫嚷中,渐趋瓦解。孤立主义的气息开始在大西洋两岸弥漫…… 欧、亚、非战云密布,一战后死而不僵的帝国主义大棒又开始挥舞血腥……
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灾难深重,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孤军奋战,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到处都有中华儿女不屈的抗争。
由此,上溯至1894年。甲午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由中国东北踏进华北。1935年华北事变,日寇控制了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主权,步步紧逼,剑指晋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山西,首当其冲成为抗日前线。
中国政治局势,此时正朝着光明的前途急进。1935年10月,高举抗日大旗的中国工农红军,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难险阻,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军事远征记录,胜利到达陕北。12月,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激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侮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觉力量。
对此,全国人民热烈欢呼和坚决支持,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全力着手准备抗日战争的历史阶段。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战略决策。在政治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军事上,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如何才能使战略决策变为现实?此时的中共中央英明地把战略基点放在了山西。
表里山河、物饶民丰。恒山、五台山、管涔山虎踞北部,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龙磐南部,置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为雄关锁钥。面对日寇咄咄态势,山西构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
之后的历史进程恰恰证明,驱逐日寇出中国,山西是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对日作战力量的战略支点。
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了抗日英雄们。”1936年2月20日夜,陕西清涧黄河河口。一支头戴红五星的队伍,乘着木船和羊皮筏子向着对面山西石楼驶去……伴随着河面冰坨的撞击,渡船驶向河中央……对岸晋绥军的防御工事突然发出了猛烈的枪炮声。冒着枪林弹雨,越过惊涛骇浪,红十五军团先遣支队的勇士们迅速上岸攻占敌人的碉堡……待到旭日东升,阎锡山吹嘘“固若金汤”的河防,被撕开几道大口子,红军的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地挺进山西。
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同日本直接开火,在河东发展抗日根据地。193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会议,讨论东征山西的方针和准备工作。随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渡河东征,抗日讨逆……
2月20日到5月5日,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义旗之下,红军从晋西打到晋中,从晋中打到晋南、打到晋西北,转战59县,横扫大半个山西。《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公开宣告:“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
红军所到,箪食壶浆。中阳和襄陵成立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石楼、永和、中阳、隰县等县的一些区、镇、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党的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水手工会、抗日救国委员会,组织了抗日义勇军……许多热血青年勇敢地冲破封建统治的牢笼,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走上了武装抗日的光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和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汇合起来,并且成为整个救亡运动的主体,使亿万人民看清了共产党是真正爱国、爱民和抗日的。
历时75天的红军东征,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为之后八路军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及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没有山西即不能设想对日帝进行大规模作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是夜,日寇炮轰宛平,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忍无可忍,中国守军宋哲元第29军奋起抗击,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生死存亡,民族大义。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全民族实行抗战。并郑重声明,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随时奔赴抗日前线。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三个师不待改编就绪,即誓师出征。1937年8月22日至9月30日先后由陕西省三原、富平经韩城地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
“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日寇狂妄,攻势凌厉。9月兵锋直指晋北,并将恒山山脉当作侵吞冀、察、晋三省的“战略中枢”来夺取,造成了向太原纵深进击的态势。而此时阎锡山指挥下的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亦已钝挫锐气,根本无法阻滞日军的进攻。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此时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经过对敌、友、我三方面情形和未来战争发展趋向的科学分析,按照“洛川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为八路军未来作战指明了方向:真正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建立根据地。“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
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在华北战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进入了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阶段。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个地区实行战略展开。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晋冀豫各抗日根据地的先后创建,形成了八路军在山西进行抗战的基本格局。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山西成为抗战之重心:东可瞰制平汉,远达伪满国境;下太行可以东进平汉,跨津浦,远达北海之滨;南出豫北,跨陇海,驰骋黄、淮、江、汉;北越平绥,挺进内蒙古草原;向西连接陕甘;由山地推向平原,又可以进而与冀、察、绥、豫、鲁连接,再与华东、华南沟通。
雁门关前长城怒号,风陵渡边黄河呐喊。
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发展抗战的“出发地”和坚持抗战的“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最先开始、最先发展和最先胜利的地方,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据以指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神经中枢。在这震撼世界、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历史时期,山西以极具特殊的战略地位、极具奉献的人力物力支援、极具残酷和悲壮的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