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晋西北三分区的纺织运动搞得火

发布日期:2015-07-15 10:55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松峪村晋绥三分区旧址大院全景

  晋西北三分区包括临南、离石、方山、中阳等县。受长期的封建剥削,加之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残酷扫荡,群众生活十分困苦,1942年,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和根据地人民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三分区当即响应这一伟大号召,积极开展生产运动,妇女纺织运动也在这时蓬勃兴起。

  妇女纺织在三分区可分为两种地区,一种是老纺织区自产棉花,过去就会纺织,能解决全家穿衣问题,如临南、离石等县政府和妇联通过各种方式,提倡和促进纺织的恢复和发展。在老纺织区,1943年开始号召织标准布(五丈二尺长,一尺三寸宽),织一匹布可收入工资一斗半米,有的除了给米,还给二斤半棉花。好的还给奖。如刘尚英织的布质量好,又细又白,叫“尚英布”。群众都向她学习。

  临南县纺织发展得最快,1943年纺妇15324人,织妇9884人。1944年纺妇增为21928人,织妇增为16604人。仅1944年就织出33169匹标准布。“秋林合作社”一个月就交1940匹匿标准布。1944年边区群英会上号召学快机织布,快机比土机快两、三倍。经纱原来用洋纱,后都发展成为用自纺的土纱。

  为推广纺织,政府贷款、贷纺车织机来扶持纺织的开展。群众团体、妇女干部走村串户去发动,培养典型。如女干部田力同志及李英同志在离石县首先发现张秋林,她织布又快又好,纺的线质量也高,一天能织四丈布,全年纺二十七斤纱。她是军属,又年轻,为人正派,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她号召军、烈、干属学织布,取得了很好效果。

  临南县的刘能林一天能织两丈多土布。她很快又学会快机织布,每天织布四丈多。她不仅自己织布,而且能把妇女组织起来,成立纺织互助组。张、刘二人都被选为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

  临南、离石两县还常派一些技术熟练的妇女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老纺织区在开展了纺织运动后,不仅解决了自身穿衣问题,而且还可提供一部份给军队用,同时也供给其他地区一部分。第二种地区是那些不种棉花,妇女从来就不会纺织的地区。这些地区只是用坨捻点线,缝衣服用,老百姓衣服非常破烂。这种地区,政府发贷款、棉花、工具,群众团体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开办纺织训练班,动员妇女干部和妇女积极分子先来学,掌握技术后,派到各村去教妇女,办村纺织训练班,实行层层培训。在纺织运动中,女干部是纺织技术的积极推广者。她们身背棉花、纺车,每到一村,先和村干部取得联系,了解情况,走家串户,到群众家里去。手把手地教纺织、织布,工作十分辛苦。由于妇女干部们的努力,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逐渐使妇女群众及公婆丈夫们看到了纺织的好处,所以妇女们都搞起纺织了。

  通过纺织运动,妇女的抗日积极性大增,生活在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对抗日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