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七)

发布日期:2015-07-15 10:50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 忻口战役时我军炮兵阵地。

  • 在忻口战役纪念墙前,李文柱老人向记者介绍情况。
       历史回放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是役从1937年10月13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经21日激战,击毙日军两万余众,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
  忻口战役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例,以忻口为轴心,东起龙王堂、南郭下、界河铺,西至南怀化、大白水、南峪,宽广数十余里。战役开始前,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八路军总部首长,慎重分析了山西前线的战斗形势,确定了八路军的作战方针,经浴血奋战,使得穷凶极恶的日军在21天内寸步难进,消耗了敌军力量,争取了时间,破坏了日军河北平原会战的计划。此后,华北正面战场暂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尘封往事
  挖坑防“鬼”
  1937年9月,进入山西战场的八路军已有3万人,在日军后方发动了大小十几次战斗。为迅速构筑工事,当时驻防在忻口西北大白水村的战地工作队队员敲开了一户村民的家门。
  此时已是深夜,当他们表明希望老乡们协助部队连夜修筑防御工事时,老乡非常踊跃,说:我们早就等不及了,就是不知道能为你们做点什么事。队员们高兴地问道:你是村长?老乡干脆地回答:不是村长也不怕,打鬼子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我召集起村子里的人来,一起去帮忙。不一会儿的工夫,100多个老乡拿着锄头和铁锹便集合在了一起。
  老乡们跟随战地工作队队员赶到村外的阵地。这时,北方已经传来隆隆炮声,阵地上干活的人们谁也顾不上多说一句,只是埋头干活儿。快到天明的时候,工事便构筑了起来。
  李文柱老人激动地说:挖坑防“鬼”嘛,那个时候真是同仇敌忾。当时,云中山和五台山之间的云中河河谷50里长的防线,正是军民同心构筑起来的。
  1997年,忻口战役遗址处建起抗战纪念墙,越来越多的人专程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他们在纪念碑前含着热泪献花致意,祭拜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战士们,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盛夏时节清晨时分,记者来到纪念墙前,但见一位头戴草帽、身着军装、身材瘦削的老人正在清理着地上的东西。“大爷,您早。”“孩子,你先给记者介绍,我把地上弄干净了。”彼此打过一声招呼,忻口战役遗址开发与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赵春霞便指着纪念碑上的浮雕,把我们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兵分两路,直向忻口扑来。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望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人们常说,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了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华北。正是因为忻口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及时组织忻口会战,抗击侵华日军。
  “听老人们描述,1937年10月13日,日军主力在战车、飞机配合下,采取中央突破战法,猛攻忻口西北侧阵地。中国军队坚守阵地,顽强反击,日军受阻。尤其是八路军深入敌后,断其交通,绝其供给,掐其命脉,迫使日军不得不从前线或后方抽调相当数量的部队,维护其交通线,有效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分散了敌人正面作战的攻击力量。”
  四周寂静,天地肃穆,仿佛都在倾听着赵春霞的讲述:除了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和夜袭阳明堡外,八路军总部还指挥第115师第344旅与师独立团分别向平型关、灵丘一带活动,主要任务是袭击敌人车队,破坏道路。第344旅在徐海东旅长率领下,攻克平型关以及团城口、沙河、大营等地,随后组成东进纵队深入冀西,牵制日军;杨成武独立团配属师骑兵营则组成东北挺进支队,向察南、冀西北地区出击,先后收复涞源、曲阳、唐县等城,与第344旅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完全切断了从张家口经平型关至忻口的交通线,使日军难以迅速调动二线部队增援忻口,弹药物资供应困难。在撤离忻口阵地的时候,东线日军妄图截断我军退路。在这危急时刻,八路军发挥近战、夜战、游击战的优势,昼夜对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给其以重大杀伤。
  在纪念碑前清理东西的老人名叫李文柱,家住忻口村,从纪念墙建成之日起,每天都要来遗址处,给祭拜英烈的人们义务做讲解。“做讲解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心愿,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后代争气,让人们永远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老人噙着眼泪说:“日本鬼子来到忻口时,我刚5岁,尽管年幼,但仍然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们无恶不做,村民们纷纷逃难。我和母亲跑到了30里外的高村。那个时候,别看人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但毕竟都是中国人,素不相识的李铁狗老人专门腾出空房子,接纳了我和母亲。鬼子走后,我们回到村里,由于战争的惨烈,多年之后还能看到英烈的遗骨。每次我们都会捡起遗骨拭去尘土,然后掩埋在地下。”
  “跟前还有47孔窑洞,是守军储放军火、安置伤员和隐藏战马之处,我领你们去看看。”赵春霞一边环指四周说着,一边向坡下走去。
  9号窑洞是当年的指挥部,为迷惑敌人,并排有3孔窑洞。很多有重要功能的窑洞延续了这一设计。除了在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47孔窑洞,南怀化村中的窑洞则见证了中国平民经历的苦难。据史料记载,日军占领该村后,几天内屠杀700余人,1000多间房屋被烧毁。村后的山壁中,几孔窑洞被村民小心保护着。当年,有数十名乡亲曾躲在洞中,被日军发现后活活烧死其中。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警醒未来,这是李文柱老人的心愿,也是记者在忻口战役遗址采访时发自心底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