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十二)

发布日期:2015-07-27 13:55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   八路军129师在石拐镇召开全师党员干部会议。

  •   图为石拐会议纪念园。

    历史回放
    石拐会议
      1937年11月8日,在日军的连月攻击之下,国民党军队被迫全线撤退到黄河以南,太原沦陷。至此,华北地区由国民党为主的正面作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在这种形势下,129师师部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具体布置开展了游击战争的各项工作任务。历史学家把这次会议称为石拐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在129师的发展历史上,而且在整个八路军的发展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刘伯承后来说:“石拐会议其实是129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尘封往事
    婚房成了指挥部
      1937年“石拐会议”后,129师在石拐镇组建了晋冀豫抗日义勇第一纵队(即秦赖支队),部队成立后进驻与石拐仅一路之隔的翟家庄村。时任翟家庄村村长的霍世伟得知部队住房紧张后非常着急,为了能够早日保证秦赖支队工作的正常运转,霍村长便主动动员新婚不久的儿子霍刚苗和儿媳宋巧林把家中设施最为齐全的婚房腾出来,作秦赖支队指挥部。据当事人后人霍吉修介绍,母亲宋巧林深明大义,特别支持爷爷的决定,当即表示“只要是为我们老百姓打鬼子,我就一定让住!”随即,宋巧林便和丈夫搬回了娘家住,而这一住就是三年多。
      正是有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支以太谷人民武装自卫队、榆次晋华纱厂工人自卫队、正太铁路工人自卫队及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为基础的抗日力量,至1938年,已经发展到5000人,下辖3个大队,成为太行二分区的主力部队。他们在正太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和平辽公路沿线地区,开展根据地工作,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红色记忆
      翻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册,和顺石拐有着精彩纷呈的篇章,这里是我党政军抗日力量的汇集点和太行精神的发源地。78年前,一个枫叶飘零、红火满山的季节,在位于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里的会议,燃起抗日的熊熊烈火,聚成民族的中流砥柱,开启人民战争的滥觞。
      催动车轮,南行西折,7月9日,沿着蜿蜒曲折的太行山盘山路顺势而上,记者走进慕名已久的和顺县石拐村。
      石拐是和顺县西部横岭镇所属的一个行政村,抗日战争时期区划为石拐镇。境内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只有半山腰一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种浑然天成的地理优势,足可见证石拐当年作为军事重地的重要性。
      在石拐会议纪念园看管员郝富珍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追寻着当年的故事。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提出“欲占中国,必先占领华北,欲占领华北必先占领山西”的战略部署,甚至狂妄提出“一个月拿下山西全省,三个月灭亡全中国”的罪恶构想。
      11月8日,在日军的连月攻击之下,国民党军队被迫全线撤退到黄河以南,太原沦陷。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局起了重要变化,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已不可能再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而这时,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越过正太路,进驻和顺县石拐镇并召开会议,宣告成立晋察冀军区,创立了我军在华北地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11日,继成立晋察冀军区后,八路军总部又紧接着在石拐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给总部的指示,分析了太原失守后的形势。会议最终达成共识,确立了迅速开展游击战的具体方案;通过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方案;提出三大主力129师、120师、115师要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施全面战略展开。
      在这个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抗日新局面重新打开。从1937年11月到1940年秋百团大战,仅仅3年时间,八路军便由16个团发展到105个团。
      在此期间,和顺儿郎也踊跃参军。“仅1937年一年,全县就发展民兵5600名,县、区、村三级成立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武委会等群众抗日救亡组织20余个,发展会员1.5万余人。”郝富珍告诉记者,抗日期间全县8万人口中,参军入伍者2120人,根据地四周辐射不断扩大,日军阵地步步后撤,至1945年4月和顺县彻底收复,使太行区扩大人口4万余人,土地1000余平方公里,进一步巩固了晋冀豫太行根据地。
      在郝富珍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掩映在一片树林中的青砖青瓦房群,这是一处有着和顺特色明清风格的老式院落,一排四间石窑坐东朝西,屋外青草茵茵,几株寸许粗细松树居于两边,显出勃勃的生命力,它枝干向天,仿佛向世人诉说着78年前的辉煌,这就是石拐会议的旧址。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刘伯承等八路军党政首长围在会桌前开会的情景。
      “我们石拐当年可谓‘晋中抗日首府’,当时在八路军中和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日军占据的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八路军占的是仪城、石拐、翟家庄。”郝富珍骄傲地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太行第二军分区、百团大战129师前线指挥部、中共晋冀豫省委、中共晋中特委、晋东南牺盟总会等党政军机关,都长期驻在石拐镇。
      为了纪念这一段光辉的历史,2009年6月,当地政府决定投资5000万元,修建石拐会议纪念园。走进石拐纪念园,迎面的第一组台阶,是广场到纪念馆的通道,共129个20米宽的大型台阶和双向楼式台阶,寓意在和顺大地留下光辉足迹的129师。右边的纪念碑至纪念馆,共120个台阶,寓意为120师;而由下至上,从另一侧行走,看到的是石拐会议旧址,旧址到纪念馆是115个台阶,寓意为115师。
      石拐会议贯彻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对八路军的发展壮大乃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硝烟散尽,岁月冲走了历史浮尘,却冲不走留在英雄土地上的永恒,石拐会议孕育的太行精神,必将永远矗立在人类的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