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忆往昔峥嵘岁月 文水县南庄镇信贤村的抗日故事

发布日期:2015-07-31 09:13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我的家乡文水县南庄镇信贤村从抗战伊始便紧紧追随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全村响应党的抗日号召,坚决抗日,坚持抗日,一直到1945年全国抗战胜利。
        据我村《信贤村志》记载:“1938年8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派工作队进驻本村,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文水县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水县人民政府、县武装大队曾在村内长期驻扎,数百名信贤儿女先后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军。15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流血牺牲,烈士英名永存!”
        在中共文水县委的领导下,我村也组建了各种抗日组织,还有抗日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有许多村民在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之后,都踊跃参加了八路军,在县委、大队的带领下每日查岗放哨,查处汉奸,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游击战争。我村成玉清、文建明、王龙等25名青年均参加了县里的八路军和游击队,跟随八路军长期在外作战。
        现年70岁的张明昌老人是1995年参与编写《信贤村志》的编辑人员之一,尽管他并没有历经八年的抗战岁月,但他从小便听村里的抗战老兵讲诉这些艰难岁月里的英勇事迹。得知笔者来意之后,他面色凝重地陷入了回忆之中:1939年即将接近尾声,驻扎在交城的一小撮日本兵照例出来扫荡,他们一行十几人来到了村子,当时的县委秘书兼县大队政委彭敏得到消息,计划消灭掉这十来个鬼子,于是,他带领县游击大队的二十几人提前在日军来的路上进行埋伏,在村北头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阻击战,虽然我方人数较之略多,但装备却远远不如日军,虽然最终消灭了十来个,还打掉了为首的司令官的一只耳朵,但还是有日军侥幸逃脱。彭敏打完这场阻击战后就带着队伍撤离转入别的地方作战了,而这场阻击战却招致了日军的更加惨无人道的报复。1940年春节,如果在和平年代,村里本该是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穿着新棉衣走亲访友,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候,但当年却不如今时。一天早晨,村民武玉祥正如往常一样从家往村口挑粪,突然看到有日军的大队人马正气势汹汹地朝着村口方向行进,见势不妙,他立马返回村里,见人就说:“鬼子来了,大家赶紧回家躲起来。”村民们听罢,纷纷跑回家里,紧闭大门。武玉祥跑回家里后,突然想起自己挑粪用的桶和铁耙子还在村口放着,过了好长时间,他以为鬼子已经离开,于是打开自家大门准备出去,没成想正好被搜查的日军撞见,一枪把他打死了。随后,日军在全村几乎是进行了“地毯式”的扫荡,他们挨家挨户搜查,然后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了村西边的大寺庙里,逼问群众抗日人员的下落,未得逞,便下令焚烧了全村的房屋,最后还掳走了四个妇女。日军离开后,村子里已经是哀鸿遍野,成了人间地狱。1941年正月初十,从交城来的日军强行占据了村子里的南海观音庙为司令部。日军随后又在庙的四周修筑了碉堡,四周挖了宽一丈,深一丈的壕沟,沟里放满水,沟上架有铁丝网,只有通往村内的一条道架有吊桥,白天放下,夜间收起。日军为了巩固统治还在村口修起村门和炮楼,在村周围则用土坯筑起围墙,尽管如此,但还是挡不住八路军和武工队的“飞檐走壁”,他们经常在村内进行抗日活动,搞得敌人心惊胆战。
       生活在日军蹂躏之下的村民的日子更加难过,日军在设置司令部的同时,维持会、警备队、警察署、区公所也同时配备,一应俱全,这些机构的设立更加方便了日军的侵略,一时间警备队、警察署里汉奸成堆,日军动不动便胡乱宰杀村民的牲口,粮食不够了便抢,若不给就杀。日军司令部成为杀人的刑场,对被捕的抗日人员全部杀害,尸体埋在华山纡。1957年村里在挖华山纡水库时,竟然挖出了地底下的几百具尸骨。日子越过越艰难,村里便有人开始勾结日伪贩卖毒品,当时村里的焦大林通过种大烟,卖毒品发了财,大部分人却深受其害。村里的许多人为了吸食大烟,不惜变卖家产,卖儿卖女,最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最后统计,村里大约有200人曾吸食大烟,其中30余人因此而断根绝后。
       岳德胜和史喜良是当时伪警备队的班长,他们因被逼无奈为日军卖命,但后来经过武工队做思想工作,弃暗投明。他俩经常化装成老百姓秘密和八路军联系,为抗日做工作。1943年某日夜,史喜良带领八路军叫开警备队的大门,把警备队全部人员集中在院内,缴了警备队的40余支枪、500余发子弹,从此,他们便一直跟随八路军参加抗日,最后均在战争中牺牲。此后,日军便一直驻扎在此,直到1945年全国抗战胜利。8月,日军投降后,村里人点火烧了其修的炮楼。
        “唉,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但后来听老辈们讲,也觉着太苦了呀!”讲完之后,张明昌老人一声长叹,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村的这些抗日故事都是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以后也应该一代一代接着传下去。让后辈人都能记住这段历史,知道现在的好生活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