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英勇抗战浴血晋绥

发布日期:2015-09-17 14:01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为红军渡河立头功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神府苏区正处于反围剿的艰难岁月,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振奋,欢欣鼓舞,感到在暗夜中看到了光明。时任神府苏区主要领导的张秀山同志,亲自到瓦窑堡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他回到苏区后立即进行了正式传达,把毛主席就当时中国各阶级对抗日战争战争的态度和我党我军当前的任务以及斗争策略的论述,向大家讲得清清楚楚。长期在敌人封锁下,由于很难听到中央的声音,苏区的同志们都感到既新鲜又开窍,对以后的革命斗争充满了信心。王道三当时负责神府特委的后勤工作,他和战友都表示,今后一定按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去办,党叫干啥就干啥,毛主席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央派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抗日,刘志丹军长、宋任穷政委率部来到了神府苏区。刘志丹接到中央的指示,要求红二十八军立即渡河,以便与红二十五军在晋中会师,开辟出新的抗日根据地。然而,渡过黄河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时间也特别紧迫。刘志丹和时任特委军事部副部长的王兆相商量后,决定把这一艰巨的造船任务交给王兆相的亲密的战友——王道三同志去执行。
  王道三,神木县贺家川镇王家沟村人。一九O九年出生,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赤卫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并任神府特区北县县委书记。一九三六年红军东渡时主要负责神府特委后勤保障工作。为了赶时间东渡黄河,上级要求必须在七天内将船造好。
  王道三和王兆相商量后,决定在条件比较熟悉,,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采林村、王家沟村为基地造船。王道三带领手下人员查看地形,走访群众,把有经验的老乡,船工集合起来倾听他们的意见。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坐在王道三身旁的一个老者身上。这个老年人是老船工,还是新入党的党员,名叫王成士,是此次造船的骨干分子。王道三对他说:“老王,你跟大伙说说。”只见他,一袋烟接一袋烟的抽着,过了一阵他把烟磕在鞋底子上说:“王同志说的对,为部队造船过河难不倒我们。时间不算少,白天黑夜一起干就是14天了。如果大家抓紧干,一天干两天的活,我想能办得到。”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我们是给自己的红军造船,这点苦和累算个啥,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然而也有人提出造船的材料也是个大问题,王道三告诉大家,要进一步发动群众,要征集工匠、木材、及船用钉子。于是,王道三带领这些骨干走村串户,向群众说明情况,希望大家自觉供献材料。
  在征集木材的同时,工匠们也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工作,在黄河滩头把十几只船只的骨架依次打好,分工明确,流水作业,以免误工误时。王道三带着工匠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的干。为争取时间他们吃住都在工地上,有时实在累得不行了,他们就躺在铺草上闭一会儿眼睛,稍歇片刻,便又接着干。三月的黄土高原,夜间天气依然很冷,刺骨的寒风阵阵袭来,刺透了衣服,他们都全然不顾,有的额头还冒着汗珠。王道三更是一刻也没离开工地,七天七夜几乎没有合眼。正是在他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还提前半天终于把十七艘船造好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宽阔的黄河水面升起了雾岚。大伙都整齐地站在船前,等待着刘志丹、宋任穷二位首长和神府特委领导的光临。当刘志丹、宋任穷来到大伙面前,顿时响起一片掌声。王道三整理好军衣,跨前一步,向首长敬礼。报告说:“船只已经全部造好,请首长指示!”刘志丹高兴的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红二十八军谢谢你们!”说着走向前来向大家依次握手。宋任穷政委握着王道三的手说:“道三同志,感谢你,你为红军渡河立了头功。”至此万事俱备,只待择机东渡。
  四月一日清晨,黄河上大雾弥漫,红军渡河开始了。为了配合红二十八军渡河,神府特委一面让红二团在沙峁头佯攻迷惑对岸罗峪口的敌人,一面通知罗峪口的地下工作人员割断兴县到罗峪口、黑峪口的电话线,为渡河创造条件。红二十八军一团担任主攻,行动快速迅猛,很快就要抵达对岸时,突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虽然进行阻击,但为时已晚。英勇的红军战士,未等船靠岸,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下冰冷齐腰深的水,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接着向纵深发展,攻克敌人一个堡垒,控制了渡河口,全歼敌人一个小团,俘敌400余人,解放了罗峪口。
  这次红军东征,历时七十五天。王道三还曾任偏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做了大量宣传抗日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进攻,为之后的八年抗战,吹响了号角,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共同抗日,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央决定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合并入红二方面军,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O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委,王道三同志被分到师部机关任民运科长,
与甘泗淇结下战斗友谊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的炮声响了。抗日烽火在祖国大地燃烧。一二0师接到命令,迅速由陕入晋,部队在太原补充了枪支、弹药和服装后,进入神池、五寨。此时日军已占领大同、山阴、怀仁、朔县。王道三随部队到达雁门关以南公路附近的山头时,看到日寇的军队向南增援。在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的指挥下,立即向日军发起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雁门关战斗结束后,王道三随三五八旅南下支援太原保卫战,当部队赶到阳曲时,太原已经失守。王道三根据要求,带领人员发动各村有威信的抗日积极分子担任动员会主任,工作很快有了头序,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动员会成立后,很多人捐献粮食,收缴枪支弹药,扩大了游击队的建设。之后,在这批动员会的人中不少成了优秀党员和抗日骨干。在其影响下,各村也相继成立了抗日农民协会,抗日妇女救国会、抗日少先队、儿童团及自卫队。他们站岗放哨、捉拿汉奸,做军鞋慰问八路军。经过发动,全区有一千多人报名参军,后经审查批准,有一千一百人入伍,成立了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在这期间有有一件令王道三难以忘怀的事发生了。一天,在师政治部机关驻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正在和大家谈工作,一名身为文化教员的叛徒欲刺杀甘泗淇同志。在场的几个人迅速把叛徒围在中间,此人人高马大,手持匕首,凶相毕露。恰好在现场的王道三不惧危险,趁其不备,一膀子将叛徒掀翻在地,迅速夺下凶器,大伙趁机一起上前将其制服,使甘泗淇主任得以脱险,保卫了首长的安全。这种友谊也是终身难忘的,当时陕北正闹饥荒,甘主任听说王道三一家老小没吃没喝,就特意派人过黄河送去了粮食,使一家人得以生存。全国解放后,甘泗淇同志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一次见到了王道三,两人再次谈起了这段战斗友谊和难忘的经历。
  一九三八年初,大同日军纠集了万余人,进行“三大扫荡”,仅十天时间就占领了晋西北根据地宁武、神池、五寨、偏关、河曲、保德及苛岚七座县城。为了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二0师当即决定进行反击。王道三随主力三五八旅迅速出发,在太原西北的一个火车站消灭日寇400余人后,旋即向苛岚挺进。这次行动在山西新军的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英勇作战,在苛岚、三井、神曲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很快收复了七座城市。
大青山忘我工作
  一九三八年七月下旬,八路军一二0师和晋西北省委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决定派主力一部挺进绥蒙地区,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以巩固雁北走廊,由一二0师师直机关、特务连、骑兵第一连、和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兼政委、姚任参谋长,王道三同志也随同前往大青山。
  进驻大青山后,王道三仍然负责民运工作,经过联络很快与杨植林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合,并迅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入冬时节,大青山地区气候非常寒冷,真可谓滴水成冰,每次外出行军作战,都有不少战士被冻伤。王道三就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由于结冰路滑,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腰椎被摔伤,无法站立,只好在老百姓家养伤,由于部队战斗任务紧急,他伤没好就拄着棍子坚持回到部队。在此期间,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王道三被派到绥蒙区集宁县任第一届县委书记,他带领县委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九三九年夏,经党中央和一二0师批准,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旅,王道三任骑兵旅四团政治委员,他亲密的战友焦宝山任团长。在那异常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带领部队纵横驰聘,凭着智慧和勇敢同敌人巧妙周旋,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扫荡和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在一次战斗中,王道三带领几个战士到前沿阵地侦查,他们在一个山洞中隐蔽。为详细观察敌情,王道三自己不顾危险守在洞口边,让战士们都进入洞里。这时敌人突然一阵乱枪扫射,一颗子弹从王道三耳边飞过,身后的一位战士却不幸中弹牺牲。王道三转身搂住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心中无比悲愤,决心为战友复仇,狠狠打击敌人。然而,他也深知,要抗日就会有牺牲,为抗日而死,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最为难忘的是,一九四二年秋季,日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以前敌人每次“扫荡’’他们都能得到情报提前转移,可这一次他们却一点消息也没得到。当时部队驻在五塔背村以北,突然发现敌人从四面向他们围来,王道三和部队立即转移,先转移到淖儿梁,后来又转移到平绥铁路的扁担石沟,准备下午越过铁路转移到绥南、蛮汉山那边去,可是这时敌人沿铁路来过来了,所以没有来得及转移,只好折回到山沟里,在一个小村子隐蔽了一天。当晚趁黑夜从两股敌人中间突围到了绥南地区。当时由于敌情严重复杂,对部队的行动情况,不能有任何闪失,和一丝一毫的大意,因而有两三天没和上级联系,直到得到部队安全转移后,才向师部发了电报,贺老总才放下心来。在这之后,王道三和他的部队还遇到过不少险情,但在他机智果敢的指挥下,都化险为夷。
  在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然而,在大青山战斗的日日夜夜,和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却永远留在王道三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