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明铺伏击战追忆

发布日期:2015-12-30 16:10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祖国大片国土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的父辈们——英雄的八路军担负起民族兴亡的重任,以非凡的胆略,坚定无畏地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我们的父辈,原来都是红军二方面军的将士,此时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在贺龙师长的率领下开赴晋绥,王震旅长奉命率领359旅进入广灵、灵丘、蔚县、涞源、阜平、平山一带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织军民开展敌后斗争,打了多次漂亮的山地游击战。明铺伏击战就是这一系列胜利中的典型战例。1938年11月,359旅717团在刚收复了阜平城以后,接到王震旅长的电报,命717团前往涞源、蔚县一带,配合晋察冀三分区的部队围城打援——他们先包围了涞源县城的日军,717团的任务就是在蔚县通往涞源的公路上,伏击由蔚县开出的日军增援部队。
  接到命令后,717团在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带领下星夜出发,两天后,经过烧车村、西甸子梁村,来到歇心庵村一带待命。部队得到当地抗日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乡亲们为八路军腾房烧炕、带路侦察、筹粮送饭,使八路军将士们感到无比温暖!
  当时,717团参谋长左齐,在蔚县抗日政府及战时动员委员会张敬先等同志的配合下,曾几次带领侦察队和各营、连长来到四十里峪进行侦察,选定伏击阵地、制定作战方案。
  蔚涞公路上的四十里峪,这里地势险要,谷窄峪深,峪的两侧高山入云,公路在陡峭的石壁中蜿蜒穿过,这里是塞外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和战略要地,也是个打伏击战的好战场!
  那时,就在这峡谷南口的路边,有个小村庄叫明铺村,这一仗因它而得名,军史记载“明铺伏击战”。11月15日,717团趁夜色进入了明铺村附近的伏击阵地。部队在天寒地冻中等待敌人两天两夜,他们个个坚韧顽强,经历了难以忍受的困难,饿了吃冻得硬梆梆的煮土豆和莜面馍馍,渴了又没有水喝,还有体弱的战士冻死在掩体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1月17日拂晓,远处传来汽车马达的声音,有35辆满载日本兵和军火物资的汽车,顺沟底公路行驶过来。汽车进入我军伏击圈后,地雷爆炸、汽车起火,敌人死伤一片,大乱了!寂静的山谷顿时变成沸腾的战场!团长刘转连和参谋长左齐,指挥部队如雷霆般向敌人猛烈开火!以机枪、手榴弹组成巨大的火力网,从陡立的山岭直扫下去。敌人稍一缓过神来,便很快地组织起来,他们凭借精良的装备猛烈反扑,八路军愈战愈勇,仗打得异常激烈。当敌人发现对手十分顽强,情况非常不妙时,就拼命向北突围。参谋长左齐立即命令二连,插下公路堵住敌人的退路,二连好汉们如猛虎般冲下山去,与两倍于自己的敌人决一死战,他们如铜墙铁壁,巍然屹立在沟口,敌人只好退回沟里,这时大部队如排山倒海之势冲下山谷,在冲天的硝烟与火光中浴血奋战,最后终于全歼了这股敌人——日军田原运输大队。
  八路军共击毁敌人35辆汽车,全歼日寇400余人,缴获92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1门、轻重机枪12挺、步枪180余支,以及大量军火物资。还俘虏了日军翻译官田秀谷和一名日军士兵。日寇田原大队长,则绝望地跑到山脚下切腹自杀了。
  此时的山谷里横尸遍地,血流成河!英雄的二连只剩下8个人!这一仗八路军共有200多人牺牲。团参谋长左齐、一营长何家产、二营教导员何宣泰、侦察科长盛科等干部身负重伤,乡亲们把伤员抬到明铺村包扎、休息、喂水、喂饭,傍晚,团长、政委组织大部队带着战利品迅速转移,以民兵为主的担架队抬着伤员们连夜向山西灵丘县出发,直到11月19日半夜,担架队克服重重困难,把伤员们安全送到灵丘县下石矾村——当时的359旅旅部所在地。王震旅长和白求恩大夫在此焦急等待着伤员们。此时参谋长左齐的伤口已严重恶化,白求恩大夫连夜为他手术,截去了右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快,77年过去了。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我们会永远感受并发扬前辈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是我们每个后人、后代们、每一个中国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