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王震将军和邢志尚的抗日义勇军(上)
发布日期:2016-01-13 10:01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
外公邢志尚出生在崞县(今原平市)大牛店镇施家野庄村,自幼失去母亲,高中时期就受到在北平法政学院上学的地下党员表兄张维汉(解放后任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影响,经常偷看他寄回的马列主义单行本和左联的进步书籍,从小就希望成为表兄那样的人,为推翻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做一番大事。“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放弃高中优秀学业,说服父亲投奔在北平的表兄,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有幸亲自聆听鲁迅先生的演讲,鲁迅直言不讳地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和所谓的“第三种人”的丑恶嘴脸,青年人的真正出路,就在于和劳苦大众紧密地结合起来革命到底!鲁迅的讲话一直在外公脑海涌动,他悟出了一个道理:穷人的出路,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抗日的路,走解放的路。他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准备做出一切牺牲,更重要的是必须投身工人农民中去,唤醒劳苦大众。他化名冯四主动下井当窑工,和窑工吃住在一起,给他们传授、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很快赢得了窑工的好感。他晚上刻蜡板、写文章、印刷和张贴传单,并策划领导了门头沟三万多人的大罢工,拿着钢钎带领矿工走在最前头,打伤了阻拦的警察,最终迫使英方改善了矿工的待遇。
不久,外公的身份暴露,潜伏回原后铁厂胡同一号院的崞代繁五会馆,会馆主人是笔者的外高祖父——留日学者、教育部督学。不久,他跟随黎玉(抗战时任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书记、解放后任一机部副部长、顾问)到河北任交通员。后又受党的委派到石家庄中心县等地组织党的活动。为躲避国民党的通缉,回乡任中共崞县(今原平)特别支部书记,1931年到1937年期间,外公在家乡组织进步青年学生、成立读书社,秘密发展地下党员,指派张廷桢(解放后任北京卫戍区副政委)出版《抗战半月刊》《小电灯》,刻制《告农民书》,宣传抗日思想,号召广大农民兄弟起来进行斗争,宣讲在京的新思想见闻和党的抗日政策。因中共山西省特委叛徒出卖,外公多次险被阎锡山派来的宪兵逮捕。一天晚上,被宪兵堵在院里,他跳窗户上屋顶藏在邻居家房顶才逃过一劫。之后,山里的窑洞、古坟经常是他的藏身之地。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靠枪杆子,穷人才能挺直腰杆,才能和敌人斗争,才能保家卫国!”于是他召集几个要好的进步青年、地下党员,去大同报名考进军校,准备领到枪后拉出队伍起义,不久宪兵的通缉令到达军营,外公被老乡悄悄通知逃走,免遭逮捕。面对逆境,外公幽默地对同志们说:“我们是越压榨而芬芳越浓。”他激励大家渡过最艰苦的岁月。后来,他组织了县中学学潮,驱逐了反动校长,校门口同学们手持红樱枪站岗,几十人闯进县政府营救被捕进步教师,动员县里绅士和国民党元老出面,最终学潮取得胜利,有力地动摇了阎锡山在崞县的统治,在山西产生很大的影响。给日后在原平为八路军扩军四万余人和忻州成为我党较早的革命老区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位胸怀革命大局的抗日义勇军司令员
1937春,贺龙率120师来到我家乡崞县(原平)。师部就设在轩岗镇,358旅张宗逊部驻扎在楼板寨屯瓦村,359旅王震部先驻在阳武村我姥姥狄家大院(狄仁杰后裔),后移防我村西会。赵尔陆的晋东北游击司令部和115师334旅徐海东部布防在五台东冶和崞县宏道镇(今归定襄)一带,129师769团陈锡联部屯军在白石、苏龙口一带。
“七七事变”后,外公觉得拉队伍抗战的时机成熟了,很快组织家乡的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发动群众起来抗日,捡拾晋绥军撤退时丢失的武器弹药,收集农村中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正式起名为“崞县抗日义勇军”。起初在本村和邻村拉起三百多人的抗日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成为晋西北首支乃至山西省内规模较大、较早的地方抗日武装。
一天晚间,外公邢志尚召集部下,在施家野庄村公所就义勇军的钱、粮、武器等问题进行磋商,因那时外公手下已有近五百人的队伍,都是本村和邻村的村民。忽见门卫领着几个身着粗布军衣的八路军同志走进了院子,后面还牵着两匹马。外公起身迎了出去,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为首的是359旅的一个营教导员,他拿出一封信递给外公,并说:“老邢,王震旅长请你现在去一趟,这是给你的信。”天色已晚,王旅长叫我干啥?外公边看信边琢磨。本村的义勇军战士以为出了啥事,都暗暗替外公担心,他们觉得八路军那么大的官找,说不定是惹下了啥是非。外公看过信,向部下交代了几句,便和来的同志一起往外走。
这时,外公才发现,下属已把岗哨几十步设一个面对面一直排到几里外的阳武村村口,身后还全副武装跟了七八个警卫战士。外公和战士们再三解释:八路军是咱当年的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我也是老党员,王旅长叫我是分配任务,并没有其他意思。”战士们这才退了回去。
外公见到党派来的首长别提多高兴了。王震旅长首先询问了当地的情况和他组建义勇军的事情,外公一一做了汇报,同时声明自己是地下党员。王旅长边点头边说:你的情况中央早告诉我,我知道,我知道,你也是老革命了。”然后王旅长讲了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建立民族革命战地动员委员会,说通过这个统一战线的组织来唤醒民众,团结各方面的进步力量,共同开展抗日工作。他还让外公从当地进步人士中提出名单,作为组建动员委员会的人选。外公考虑一下,提出了八九个人,并作具体介绍,这些人里既有地下党员,也有进步青年,而且都是地方各界颇有影响的人物,组建动委会比较合适。王旅长连连点头,并一一记在本子上,王旅长还谈了党中央有关抗战工作的一些具体政策,合理负担,减租减息等。外公看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王旅长说:“稍等一下”,上炕从被子下拿出两本用边区麻纸印刷的小册子,送给外公,分别是《延安印象记》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临出门,又叮嘱外公尽快在一区成立动委会。
在359旅的大力支持下,外公领导的民族革命战地动员委员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参军、征粮、筹款等任务。并召开了一区首次抗战动员大会,与会者三百多人,有各村的村长和富户。王旅长来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号召全区、全县的民众团结起来抗日,并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合理负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不能任人宰割,只要全力抗日,经过艰苦奋战,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王旅长的话使与会者深受教育和鼓舞。阳武村的贺来章老先生是清末秀才,家境富裕,主动带头捐款3000大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中午,从各村抽调的十几名厨师还为大家做了丰盛的酒席。会后,不少村庄的青年都是成排成连地参军,比较出名的有“神山营”和“黄牛连”等,龙宫附近的村庄不到半月时间就拉起一个团,移交给359旅。王震旅长对此非常高兴,对外公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外公升任一区动委会主任兼一区区长、义勇军司令,这时义勇军已扩大到一千多人。1938年春,崞县中心县委取代了临时县委,辖宁武、静乐、崞县、代县、忻县。外公担任中心县委委员、县动委会组织部长。外公受王震旅长秘密指示,整编了崞县四个区的义勇军统一指挥调动,准备成立120师359旅“忻崞代游击支队”(相当于一个团的编制)。后来这事让阎锡山知道了,阎甚为恼火,只是迫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虽不便公开绞杀这支队伍,但还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收编它。
一天晚上,外公正在动委会睡觉,王旅长的警卫员走进来轻轻地把外公叫醒。说王旅长要见外公,外公急忙起来,带上手枪跟了出去。到了旅部,见王旅长紧绷着脸,神态异常严肃,外公便猜想一定有情况。果然,外公刚进门,王旅长就以他特有的果断立即向外公介绍情况:“阎锡山派来一个旅长,带了数十人,明天早饭后就要下去接收我们动委会的部队。他还带来了县长,要成立县政府,公安局。这个是允许的,但他们是孤立的,你……王旅长指着外公的前胸,命令道:“今晚就带人下去,把四个区的游击队很快集中在上阳武村,刻上图章、挂上牌子。明确写上:‘八路军120师359旅崞忻代游击支队队部’,先公开番号,然后派两个干部守住门,如果阎军交涉要见支队长,就告诉他们支队长不在了,叫他们找我来,看他们能咋样!我们这样做也是合法的嘛!”
外公接到命令后马上回到住处,便带了十几个人骑马直奔离轩岗二十余里的上阳武村。进村后,找来村长和木匠分头开始号房子、刻图章、钉门牌,同时写了几封鸡毛信通知各区游击队,连夜火速到上阳武村集中。天亮以前,队伍就全部到齐了,有一千多人。早饭后,阎派来的旅长果然领着数十人马来到上阳武村,在支队门口被挡住了,他看看牌子,叫守门的岗哨:“请见支队长。”我们的同志按王旅长交代的话回答了,阎的旅长气得够呛,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事后,支队就在这一带开始整训,部队干部派来了不少,各营、连、排的干部基本指派齐全。过了一个月,王旅长把外公叫去,交代了新的任务,要他再成立第二支忻崞代支队。原来的支队根据战局需要,由部队正式接收,胡全任政委,毛少先任支队长,李三楼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120师为了粉碎日寇的铁壁合围而组织的复夺晋西北战役结束了。在我军将士的英勇进攻下,不到一个月,晋西北七县被全部收复,歼灭日伪军近万人。这次战役打的尤为激烈,王旅长亲临火线指挥,外公时刻都在惦记着王旅长,贺龙师长多次派人寻找他都没找见。直到战斗结束后,王旅长才回到轩岗镇。当天,王旅长和袁任远主任就来到动委会看望大家,并和大家一一握了手,并赞扬动委会在这次战役中支前工作做得好。外公看到王旅长脸庞消瘦,胡子很长,眼里布满了血丝,身穿一件旧黑大衣。他一边端起杯子喝水,一边拿过几个杯子当成敌人的据点,给大家讲战斗的具体情况,说到高兴处,开怀大笑起来,环视着外公他们风趣地说:“就这样一下子就报销了他们几百人。”外公他们也都笑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如此诙谐、乐观、平易近人,使在场者无不深受感动。
这次战役中,外公多年的好友刘理年、刘理明兄弟(都是359旅团级干部)在苛岚攻打敌人的据点时,为了夺取敌人的一挺重机枪,先后壮烈牺牲。在外公的领导下,动委会密切地配合部队前线作战,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抢救伤员,赶运军粮和弹药,还调集了一百多名木匠用拆毁同蒲铁路得来的枕木给为国捐躯者制作棺材,抽调一些同志做安抚烈士家属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这次战役的后勤保障。
(作者为邢志尚外孙)
邢志尚简介
邢志尚(1909-1988),山西原平(原崞县)市人,1931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领导过门头沟煤矿工人大罢工,1932年为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黎玉交通员、中共崞县特委书记、县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区长、区动委主任兼武装部长,县组织部长、县武装部长兼忻崞代游击支队支队长,将自己创建的上千人晋西北首支地方武装全部交给359旅,并为120师在家乡扩军一万多人,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县和田家庄战役,后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回后任晋绥三地委宣教科长,创办晋绥三中任校长,后任集宁县委委员,总工会主任,参加了集宁保卫战,解放后任代县师范校长、省速成工农中学校长兼省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副校长(校长为副省长王世英)、创办了山西名校——范亭中学,后任晋北、忻县副专员,离休后任省书协副主席。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