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回顾临县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贡献
发布日期:2016-09-26 12:16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三晋都市报
王恩义
临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年代被誉为晋绥边区的“乌克兰”,是供给一二零师的大部分穿衣、吃饭的大县。
3.5万余人参加革命
从1936年红军东渡开始,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临县先后有250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其中有1900余人为革命血洒疆场。临县万余民兵配合八路军、游击队,抗击日寇功勋显著。1936年红军东征后,在临县三交二高小进步老师殷充中的指导下,进步青年杨万选、郭锡兰、王敖、朱英(原名李生藩)、高闻天、李西苑、冯文耀、王全茂等带头参加革命,先后有临县一高、二高、三高,临县、临南县完小和晋绥一中的临县籍的青年学生3000余人参加革命工作。在女青年学生宋之新、李健吾、田力的带头下,全县先后有五百余名女学生、青年妇女参加了革命工作。土地改革后的1948年农民彻底翻身,让自己的子弟积极支援前线,一次就有1200余名青年组成一个团,向晋绥边区领导请命,开赴前线,参加西北人民解放军。
1949年为支援新区工作,临县就组织1200余名地方干部随军南下,分别到陕西汉中、四川、西康等新解放区工作,并组成数十个县级整套领导班子。
总之从1936年至1949年期,包括地方工作人员在内,临县全县先后有3.5万余人参加了革命工作。
缴纳公粮6175万公斤
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临县人民负担缴纳公粮6175万公斤。仅从1940年到1949年的统计数字看就征收公粮53.7万石(一石合300斤),1941年(当时临县分临北、临南两个县)就负担5.5万石,1942年500石,1943年5.8万石,1944年6.1万石,1945年6.3万石,1946年7.1万石,1947年6.6万石,1948年5.1万石,1949年6.2万石,例如:1946年全晋绥边区公粮是21.3万石,三分区公粮是15.6万石,临县是7.1万石,占全边区公粮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的第一次大转移时,从1947年3月起,中央由叶剑英、杨尚昆带领中央后委机关3200余人,加上陕甘宁边区党政、群团机关,中央直属学校、医院、保育员伤员、延安大学,延安兵工局、西北兵工厂及其他单位,总共3.9万余人分别驻在临县湫水河两岸的碛口、西湾、寨子山、高家坪、沙院、林家坪、张家沟、招贤、水源、薛家圪台等以及沿黄河东岸索达干、暖水上、张家港、前后山村、堡子峪、丛罗峪等48个村镇。3.9万余人,每天每人按市斤一斤半粮食供应,每天就得5.85万斤粮食,一个月就得17.55万斤。中央首长叶剑英驻双塔村,杨尚昆、陶铸驻三交镇,李维汉驻三交义圪垛,李克农驻三交刘王沟村,前后甘泉驻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和王明、何香凝、孟庆书、蔡畅、黄镇、陈谨昆等,续范亭驻都督村,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的习仲勋、王世泰、王维舟、李鼎铭等领导分别驻碛口镇、西头、红沙坪等村,这些领导人时以每天按20%的白面豆面供应,其余以小米为主。中央警卫团驻岐道村,新华通讯社驻前后月镜村。随转移带的骡马数千匹,每天按谷草15斤、饲料十斤供应,在一年驻扎期,临县就供应粮食1440余万斤。再加上,晋绥边区三分区、临县党政军、群团机关千余人供给,实际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援助大量军需物资
在物资方面,八路军一二零师从1937年到晋西北后,临县人民解决军队政府人员的穿衣问题,共缴纳标准布28.5万余匹(标准布宽一尺二寸五,长六丈),做军鞋103.54万双,战争年代织标准布以临南为主,16岁以上45岁以下的妇女共3.2万余人,每人每年织交标准布2匹,每年就交63400匹,交纳军鞋两双,最多的交到四双,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全县妇女在纺织上也突飞猛进,一年交纳标准布12.7万匹,每人平均3匹,1944年交纳15.8万匹。如1937年冬,八路军一二零师干部战士还穿着单衣、草鞋,为了解决战士们御寒困境,在临县开明人士冯锡潘、李余香等人的筹集下,20多天赶制了1万余套棉衣、5000件棉大衣及棉被、棉背心、鞋袜等,及时送往前线,解决了当年的燃眉之急。
战争年代的晋绥边区兵工厂、修械所,造枪支、地雷、手榴弹的原料、物资、生铁、煤炭、木料大部分都由临县供给。如新西北修械所有工人10余人(在临县杜家沟)每天造“独角牛”的手枪十支(一次打1粒子弹),招贤军工厂,模范工人刘青云带领工人日产地雷壳100颗,手榴弹地壳240枚。临县军火合作社共制造地雷1.5万颗,手榴弹2万枚。临南民兵军火工厂从44年到46年,日产地雷十几颗,手榴弹20余枚。解放战争从延安迁来的西北兵工五个厂都驻临县,人、财、物都由临县供给。
积极出钱支援抗日
除出人、出粮、出物还支援现金。从1937年开始,临县城、三交镇、碛口镇、白文镇几个大镇的商会,动员商行支援一二零师白洋(银元)万余元,1940年以张平化为首的临县动委会,动员全县人民,在出人(兵源)、出粮、出物、出钱的四大号召下,临县人民援出西北农民币1257万元,白洋(银元)500余万元,金条8.5万条,元宝(十不足)10万余锭(10两锭),支援抗日。政府和军队,如碛口寨子山,商业资本家陈晋之的物资,用20辆牛车拉了48天,运往晋绥边区所在地兴县支援了新政权,支援了战争。
总之,临县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中贡献是伟大的,功勋是卓著的,牺牲的代价是可贵的。在战争年代临县是晋绥边区模范县,是晋绥的“乌克兰”,八路军一二零师的穿衣、吃饭大部靠临县人民的支援。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