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红色岚县 游击健儿逞英豪

发布日期:2017-11-27 13:29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记者
    峥嵘岁月稠,热血写春秋。在120师及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领导下,岚县广大群众集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众多岚县青年踊跃参加抗日部队,岚县游击中队、游击大队、武工队等各种抗日力量在120师的领导指挥下,奋勇杀敌,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抗日烽火燃遍山峁沟梁
    1938年12月,120师师部及358旅主力移师冀中后,120师714团、警卫6团、独立2团、独立6支队等部留在晋西北,组成新358旅,旅长彭少辉,政委罗贵波。此后,日军数次犯境,新358旅在人民配合下给敌重创。1940年6月,日军发动夏季“扫荡”,岚县被日军占领。此后,日伪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多次扫荡,实行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全县抗战形势处于低潮,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岁月。
    就是在这艰苦的岁月中,120师新358旅与岚县人民同仇敌忾,将抗日的烽火燃遍岚县的山峁沟梁。
    1940年8月,为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在120师指导下,岚县各区都组建成立了游击队。1941年5月底,又在各区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岚县游击中队,番号由晋西北军区三军分区统一规定为七中队,中队长为陕西人张克山。装备奇差、武器奇缺的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开对敌战争,有力地配合了120师新358旅的抗战工作。
    1941年11月,岚县游击中队扩编为岚县游击大队,番号为三大队,辖原七中队。岚县游击大队成立后,新358旅将湖南人黄林调来任大队长。1941年12月,八中队组建成立,后成立九中队。1943年春,新358旅六团又调河北人尤文斌任大队长,岚县县委书记苗逢树兼大队政委。
年轻时的范庆雷
    “岚县一、三、五区游击队及岢一区、静四区游击队改编为游击三大队,下属三个中队。”95岁高龄的范庆雷是岚县仍健在的抗战老兵中的一员。1942年7月范庆雷加入岚县游击三大队七中队,历任战士、副班长、通信员、文书、参谋、通信科主任。1963年转业回到岚县工作,曾任岚县民政局局长。
    2017年9月初,前身为岚县游击大队七中队的武警山东总队滨州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的三位同志,曾专程到红色岚县寻根。他们在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陈久平秘书长的陪同下,访问了抗战老兵范庆雷和程根来。
    “战斗是天天打。”因年事已高,范庆雷听力下降,只能与来访者纸笔交流。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范老曾详细描述过游击队艰苦的作战条件。“当年真苦哇!”范庆雷回忆说,“我们装备比日军差,生活条件更差,很多人没有枪,得从日本鬼子手里抢,抢到枪也没用,没有子弹啊……”夏天还好点,在树林子里活动的游击队利用地势运动打击日军,林子里随便找点什么勉强充饥,可是到了冬天,没有取暖衣物,没有住的地方,吃饭只能煮煮干硬的玉米粒,甚至煮没去皮的谷子吃。环境恶劣,很多战士伤病至死。当年的抗日烽火在范庆雷的小腿肚子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弹痕。
    艰难困苦吓不倒英雄的抗日战士。新358旅与岚县游击大队,以及于1941年冬由兴县岚县部分游击队合编成立的兴岚支队的战士们,以昂扬顽强的革命意志,组织了一场又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保卫家园。
寻根官兵探望范庆雷(左三)和他的老伴(中)。
    游击大队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1943年4月23日夜,尤文斌率岚县游击大队协同一、五区民兵及八路军一部,潜伏至岚城西梁存放日军军粮的西古寺,活捉了看守粮库人员,连夜运出粮食5000余斤,放火将西古寺点燃,粮库所剩粮食悉数被焚,切断了日军的粮源供给。
    西马坊战斗是范庆雷老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消灭皇协军100余人,俘虏敌军40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轻机枪三挺、步枪一百余支、电台一部。战斗发生在1944年9月,范庆雷所在部队配合工卫旅二十一团奇袭西马坊据点,由团长张新华带领该团第五连、特务连一百余人,从界河口出发到达王家村宿营。当天半夜从王家村出发,次日天未亮就全部包围了西马坊敌驻地和村西炮台。敌人的连队200余人当时还在熟睡,我军悄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大获全胜,并烧毁了日军粮仓。
年轻时的程根来
    由贺龙120师新手缔造的岚县游击大队七中队,后编入兴岚支队,归八路军120师指挥。现年88岁的程根来老人是兴岚支队的一名战士。1945年,年仅16岁的他瞒着家人加入了兴岚支队,当了一名卫生员。“在战场上,我的‘武器’就是绷带和棉布。”由于年纪小,个子低,部队分配程根来跟随军医学习行医看病、包扎处理伤口,在战斗中,只要有战友受伤,程根来就会顶着敌人疯狂的炮火,冒死将受伤的战友抬下战场,给他们扎绷带止血,后来程根来又跟随大部队南征北战,并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到1957年底才由高炮65师转业福建,1980年调回家乡岚县人民医院。
    岚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尤文斌,在杀猪峁战役中,为掩护战友在弹药耗尽后,为了不当俘虏壮烈自尽。岚县游击大队七中队中队长张克山,在沐会事件中,为掩护指导员张亮带领同志突围,壮烈牺牲。此外,还有23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奉献了生命。
    1947年1月,兴岚支队改编为晋绥军区第六分区第二十二团,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部队历经大小战斗700余次,先后参加过晋中、太原等战役,解放太原战役结束,部队由原来的1000余人锐减为300余人。
    据相关军史记载,这支英雄的部队在解放山西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又转战陕西、甘肃等地,1950年在山东周村改装为高射炮兵,经牡丹江进入邻国,回国后在福建晋江进行整编,又调防至济南,后由蒙自进入越南参加了援越抗美,回国后先后转战博山、胶南等地,转隶武警后又先后担负了黄河大桥守护和监狱看押勤务,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从未忘记这些英勇抗日的脸庞。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都会镌刻着他们用牺牲和奉献涂写的壮丽篇章。”在红色岚县完成寻根任务,武警山东总队滨州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的同志表示,将继续传承红色血脉,使120师岚县游击大队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寻根官兵与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陈久平(中)探望程根来(右二)和他的老伴(左二)。(图片由武警山东总队直属大队二中队提供)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