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7)

发布日期:2018-11-06 16:05    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    作者:马红梅
  
讲述刘胡兰的成长故事
探寻英雄的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文水县委宣传部组织文水县文艺工作者倾情制作
40集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
 
第七集:偷学纺线
      童年,应该是无忧的,多彩的,可在富兰的记忆里,童年就是陪着奶奶纺线线。炕头上,油灯下,摇晃着奶奶的身影,摇啊摇啊,纺啊纺啊,嗡嗡嗡的纺车声伴着她整个童年。奶奶手中线,家人身上衣,她用手中的线撑起了这个家。富兰甚至觉得,奶奶那头白发就是纺线纺白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家庭的影响和教育下,富兰继承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她爱劳动、肯学习、勤钻研。每当奶奶纺线的时候,勤快的富兰子从来不会闲着,她会帮着打下手:搓棉卷、拐线线,但是,随着她一天天的长大,这些活儿对她来说,也太简单了,她想换个有挑战性的活计,干嘛去啊?当然是纺线了!
      是的,纺线!
      奶奶纺线的样子,太好玩了!旋转的纺车,嗡嗡地唱着歌,随着这嗡嗡的节奏,只见奶奶左手拿着一条棉卷,右手转动着车轮把,棉卷被慢慢地向后拉长,再慢慢拉高,被拉长的细线缠在了线轮上。一拉一转,两手默契配合着,很快地,一把棉卷就变身为细细的长长的棉线。奶奶不愧是纺线的高手,她纺的线那是又细又匀又长,谁不夸好啊!富兰早就想跟着奶奶学上一招了,可是,奶奶就是不同意。
      “富兰子,你年龄还小哩,这可不是你们孩子家耍的,糟蹋了棉花不说,闹坏了纺车,奶奶也不能纺了。”这么重要的营生,奶奶哪能轻易答应。
      看来,这纺线也就是想想的事儿了,那纺车是全家吃饭的家伙,是奶奶的心肝宝贝,谁要敢动,门儿都没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着不让纺,那就暗里偷着学呗。依着富兰要强的性格,只要是她思谋着要做的事,就一定做到,哪怕撞了南墙。 
      那天,奶奶出门办事去了,她的宝贝纺车就静静地躺在炕头上,架子上还绕着没有纺完的线,仿佛就是专门给富兰留着的。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啊!不抓,岂不是浪费!上!二话没说,富兰抓起纺车把子,学着奶奶的样子,嗡嗡嗡地纺了起来。
      真是奇了怪了,原想着很简单很容易的事儿,在自己手里却变得顾此失彼了,一会儿棉卷拧成了绳,一会儿棉纱打成了结,两只手怎么也协调不好。富兰这时候才感到:这纺线真是个技术含量高的活儿啊!搓棉卷真没得比。就在她手忙脚乱的时候,门外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坏了,肯定是奶奶回来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情急之下,富兰转身一跃跳下了炕,一个箭步藏到了隔壁屋里,这也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吧。其实,说是藏,她的心还是跳得突突的,毕竟是闯了祸,这骂,只能乖乖地等着接吧。
      “这是谁干的?绞得疙疙瘩瘩的,像什么话呀!”果不其然,奶奶发怒了,边收拾着摊子边不停地数落着。
      可任凭石三奴说什么,这时的富兰只是藏着,默不作声,她知道,奶奶这火儿迟早要会降温的,躲一时算一时。一顿数落后,终于,奶奶的气总算消了,富兰子这才走了出来。
      其实,石三奴一看纺车那摊子,心里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了,那嘴上数落的话,就是故意说给富兰子听的。
      索性已经摊牌了,不如趁热打铁。富兰恳求地说:“奶奶,这是我纺的,我不会才弄成这样,要不,你教我吧。”
      教你?还嫌不够闯祸啊!甭想!起初石三奴板着脸没答应,可架不住富兰的死皮赖脸。毕竟是学手艺长见识,也罢,看着孙女实在想学的样子,石三奴的心软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从那以后,富兰便整天跟着奶奶开始了学纺线。炕头上,手把手的祖孙俩,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虚心地学。纺得好的时候,俩人还不忘哼唱一首当时流行的民歌《交城山》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不浇那个交城,浇了文水。
交城的山里没有好茶饭,
只有莜面栲栳栳,
还有那山药蛋,
……
      再苦的日子,也要有一颗开花的心,常年的劳作从未磨灭祖孙俩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
      纺啊纺,摇啊摇,慢慢地,富兰“出师”了,后来,还成了一位纺线能手。13岁那年,县里号召妇女开展大生产,纺线支援前线,她除了领导妇女纺纱外,光她自己一个人,每天就能纺四两线,而且纺得又匀又细又光。
      对于富兰的这个功力,有人称赞,这个富兰子呀,咋就这么能干呢!
       这,还用问嘛!
    总  策 划:石新杰
    策     划:武慧洁  邢俊杰  
    统     筹:李慧铭 郝宏勇  武  杰   高彦云  杨燕玲  王肖玉
    监     制:邸雅萍               
    录     音:李文亮
    制     作:闫志刚
    故事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文水县史志办编辑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