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13)

发布日期:2018-11-07 16:16    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    作者:马红梅
  
讲述刘胡兰的成长故事
探寻英雄的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文水县委宣传部组织文水县文艺工作者倾情制作
40集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
 
第十三集:《抢摘棉花》
      又是一年采摘棉花的季节,炸蕾吐絮的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花开得正旺,沉甸甸地炫耀着。1941年这年秋天,云周西村风调雨顺,棉花丰收了。
      丰收归丰收,但摘棉花是要跟老天爷抢时间的,如果遭了雨水,那棉花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与其说是摘,不如说是“抢”。
      胡兰家的棉花也开始抢摘了,望不到头的棉田里,胡兰一大家子正全副武装埋头苦摘。
      凡是摘过棉花的人都知道,摘棉花是个功夫活儿,棉花的株高也就60厘米左右,摘花要一直保持弯腰的姿势,如果要摘开在最底部的棉花,还得把腰弯得更低。这还不算,一个大大的棉花布袋也要系在腰间。时间一长,腰酸背痛那自然是逃不过的。
      摘棉花也是个技术活儿,下手要准,不能太猛,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那可都是滴进去的血汗。
      一家人都只顾低头忙着,不知什么时候,一团乌云悄悄地遮住了天空,天暗了下来,接着又传来了轰隆轰隆的雷声。
      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啊,一大片棉花还没摘呢!大家有些急了,加快了采摘速度。刘胡兰摘到了地头,停下来准备喘口气,这时一个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唉,快下雨了,还有这么多,咋能摘完呢!”
      寻声望去,刘胡兰这才看到,说话的,原来是与自家地垅相邻的双牛大娘,老俩口正满面愁容地望着阴暗的天叹着气。
      双牛大娘家老俩口种着几亩薄地,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今年好不容易长了点儿好棉花,上了年纪的老俩口手脚不太利落了,眼瞅着棉花却收不完,能不愁嘛!
      “奶奶,我帮双牛大娘他们摘棉花去。”胡兰突然跑到石三奴跟前,说出了这样的话。
      “放着咱家的活儿不干,却要去帮人家?”石三奴哪肯同意。就是啊,现在缺的就是人手,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嘛!
      “咱家人手多,一会就摘完了,人家只是两个老人,雨来了,把棉花都打了,他家可受不住。”胡兰话音刚落,不等石三奴再表态,一扭头就固执地跑走了。
      这个傻闺女,里外不分!望着胡兰远去的身影,石三奴一脸懊恼,却也没办法,这孩子犯傻又不是头一回。
      胡兰打小就是个心善的姑娘,尤其是对那些受地主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很有同情心。石三奴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村里一个叫石红甲的贫农,借下了“驴打滚”,一辈子受剥削,老来无依无靠,流落成乞丐,沿街乞讨。那天,当石红甲老汉从胡兰家门口走过的时候,胡兰就好奇地问石三奴:“奶奶,他为啥讨饭啊?”
      “他家穷嘛!给老财主担了一辈子水,现在老了,担不动了,只好讨饭了!”石三奴叹着气回答。
      打那以后,胡兰经常把自家的高粱饼子送给石红甲吃。精打细算的石三奴知道了,自然少不了埋怨:“咱家也穷得快吃不上饭了,你还拿饭给别人!”
      你猜刘胡兰怎么说?“奶奶,我愿意饿一顿,也要分给他吃一点儿。”
      这不傻吗?哪有把吃的让给别人,自己挨饿的?现在,又要放下自家的活儿,去帮别人干!唉,石三奴拿这个傻孙女,真是没辙了。
      再说双牛大娘,看着胡兰子跑来帮着自家摘棉花,老俩口又是感激,又过意不去:“胡兰子,不用啦!你家的还没有摘完哩!”
      胡兰子笑了笑,没吱声,只顾低着头,手脚不停地一股劲儿抢摘着棉花,早顾不得腰酸背痛了。
      老天也算给面子,一直憋着,等双牛大娘家的棉花全都打包好运回村里时,一场大雨才哗哗地下了起来。
      担心双牛大娘拿不动,刘胡兰还帮着把收回的棉花背进了屋,今年的棉花总算保住了。双牛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逢人就夸:“胡兰,真是个好闺女!”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棉花,是世间最温暖的“花”,刘胡兰,分明就是这样一朵暖心的花啊!
 
    总  策 划:石新杰
    策     划:武慧洁  邢俊杰  
    统     筹:李慧铭 郝宏勇  武  杰   高彦云  杨燕玲  王肖玉
    监     制:邸雅萍               
    录     音:李文亮
    制     作:闫志刚
    故事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文水县史志办编辑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