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14)

发布日期:2018-11-07 16:19    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    作者:马红梅
  
讲述刘胡兰的成长故事
探寻英雄的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文水县委宣传部组织文水县文艺工作者倾情制作
40集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
 
第十四集:智探刘芳
      这是1941年初秋的一天。
      这天,刘胡兰带着妹妹爱兰提着一大捆棉纱边说边笑着走进了本村石槐子家,遵照奶奶的旨意,姐妹俩是来请槐子大娘帮着织些布的,不料,四条小腿儿刚一踏进门槛,就愣在了原地。怎么了?
      只见,槐子大娘家里,一个陌生的商人模样的男人正在边拐着线边和槐子大娘聊着什么,就在胡兰姐妹俩进门时,两人却停止了说话,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望着她们。六岁的爱兰显然有些腼腆,害羞地躲在姐姐身后,使劲拽着姐姐的衣襟。就这么,四对目光,互相直视着,谁都没有再说话。
      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刘胡兰的确没见过,她用那双机灵的大眼睛直溜溜地盯着他,防人之心不可无,特殊的年月,让刘胡兰比同龄孩子多了几分警惕,她暗暗思索着:这人是谁?
      是啊,眼前这位从未谋面的不速之客到底是谁呢?
      他叫刘芳,文水“敌工站”站长。那他为什么会出现在云周西村呢?
      原来,由于敌军的打击破坏,党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县大队已转移上山,干部也大部分被迫转移了,各村政权情况复杂,群众情绪普遍低落,但好在云周西村村子小,所处位置适中,加上党员多,群众基础好,工作环境相对稳妥,于是,根据分区敌工科意见,决定把“敌工站”就设在云周西村,交通员石三槐家是党的秘密联络点。这样,原在晋绥八分区敌工科工作的李静波同志就被组织上派到了这里,担任“敌工站”站长一职,负责情报工作,化名刘芳。
      刘胡兰盯了半天后,终于开口说明了来意,但眼睛仍旧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刘芳。
      槐子大娘也注意到胡兰在一直盯着刘芳,为了转移她的视线,故意指着篮子里的纱线逗她说:“我笨手笨脚的,可织不好。”
      “反正是我奶奶让你织的。”胡兰很认真地回了一句,眼睛仍旧盯着刘芳。
      出于保护刘芳,槐子大娘便朝胡兰说:“这孩子,瞅什么?这是我表弟,刚从北京回来。”
      表弟?胡兰才不信呢,她满脸怀疑的神色,礼貌地笑了笑,没作声。直到临出门,还不住地回头看着刘芳。
      “出去要是有人问,就说是你舅舅,听见没?”槐子大娘不放心地叮嘱着。
      “听见了!”院子里传来了刘胡兰高高的笑声。
      “这个胡兰子呀,真是个八路脑筋!”槐子大娘也知道刘胡兰猜到了什么,说这话,当然是夸奖胜过了嗔怪。
      其实,对于刘芳,胡兰心里早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只是没有明说罢了:什么北京的表弟,什么舅舅,都是哄人的,不是八路军才怪呢!一直向往革命的刘胡兰耳濡目染,早已炼得火眼金睛。从那天起,机灵的胡兰常常借催布为由来到槐子大娘家,借机察言观色。
      村西的坟场附近是一片庄稼地,正值初秋,高粱长得正旺。
      这天,刘芳和化妆成木匠的区委书记韩汝范约好要在石三槐家见面,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佯装农民带着锄头、镰刀来到了村西,以大片的高粱作为天然掩护,秘密商谈工作。期间,刘芳不时地到地头侦察情况,他发现有两三个小孩一直在不远处的四周地里割草挑菜,他认出其中的一个女孩正是刘胡兰,这些孩子分明是在替他们暗中放哨呢!刘芳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感动:这个胡兰呀,别看人小,鬼大着呢!
      刘芳猜得没错,刘胡兰就是这么机警过人。不过,让刘芳真正领教的事还在后头呢!
      那天,刘芳正在槐子大娘家了解村里的情况,胡兰子又来催布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媳妇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说,敌人已经进了村公所,要挨家挨户收粮了!
      怎么办,刘芳往哪儿躲?
      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刘胡兰匆匆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她和金仙各自挎着个篮子跑了进来:“大娘,让舅舅和我们摘豆角去吧!”
      对呀,这是个好办法!刘芳眼睛一亮,心眼里着实佩服这个小丫头片子,这么小,智慧可不少。
      到了地里,三人边摘豆角边闲聊着。
      “你是从西山上下来的吧?”突然,刘胡兰冷不丁地向刘芳问了一句。其实,这话藏在心里好久了,憋得有些难受,不吐不快。
      刘胡兰的问话着实让刘芳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巧妙地把问题又抛了回去:“你咋看出我是西山上下来的?”
      胡兰抿嘴一笑:“那天,大娘说你从北京来,我就不信,看你也不像。”说着,她的目光盯着刘芳的衣服,压低声音问道,“你带枪没有?”
      “老百姓带枪干什么?”幸好,刘芳把枪插在了前边衣服下,紧紧地扣着衣扣,藏得严严实实。
      “老百姓?我不信,你还能不带枪?你打过仗吗?”胡兰继续不依不饶,指着远处延绵的吕梁山,继续追问:“你们就住在那边的黑山里吧?”
       这机灵鬼知道的还真不少,看来是瞒不过了,刘芳索性就坦率说:“我们还在黑山的后边呢!”
      “毛主席也住在那里吗? 什么时候咱们的大部队下来打信贤村的鬼子?山里的女八路军多吗?我长大了也要当女八路,我也敢拿枪去打鬼子。”
      胡兰终于确认,自己的直觉没错,刘芳就是党的人!而她,也为自己n能结识这样一位党的干部而欣慰。
      在后来的革命工作中,刘芳和胡兰成为了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
 
    总  策 划:石新杰
    策     划:武慧洁  邢俊杰  
    统     筹:李慧铭 郝宏勇  武  杰   高彦云  杨燕玲  王肖玉
    监     制:邸雅萍               
    录     音:李文亮
    制     作:闫志刚
    故事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文水县史志办编辑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