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风卷大河云飞扬(二)

发布日期:2019-01-05 16:42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杨晓哲
 
---1947年晋绥边区支援陕甘宁纪实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四个月后,于1947年7月21至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小河会议。小河会议是全国内战爆发一年后召开的,会上总结了战争第一年的战绩和第二年作战方针,首次提出用五年(1946年7月起)时间打败蒋介石集团。会议决定原定开赴陕北作战的晋冀鲁豫陈(陈赓)纵队,改为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与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三军并发向南出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此时陕甘宁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十年建设,一年便打垮和打烂了。在某种意义上,差不多又回复到苏维埃时期的困难状态了”(贾拓夫《在华北财经会议的报告》),“边区十分之九以上的地区和一百五十万人民,惨遭胡匪洗劫与蹂躏。”(陕甘宁《边区政报》)与1946年相比,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减少约25%,粮食产量大致减少了一半,棉花产量约减少70%以上,劳力约减少20%左右,畜力约减少30%。作为边区主要副业的家庭纺织业,约减少70%以上。(贾拓夫《四八年财经工作检讨》)显然,此时仅靠陕甘宁的人力财力物力,无法支撑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
    为此,毛泽东在小河会议提出:“陕甘宁边区在军事上和财政上都以依靠晋绥边区为主,今后更是如此,因为战争使陕甘宁边区额地方和人口都缩小了。现在决定由贺龙同志以陕甘宁联防军司令的资格来统一指挥,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和地方工作三个问题。”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于抗战最艰难的1942年,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分别担任联防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和高岗分别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中共实行经济封锁,断绝了延安70%的经济来源,摆在中共面前有三条路:饿死、解散和自己动手。为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边区的军事和经济工作,贺龙同时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在联防军统一协调、晋绥倾力支援和陕甘宁自身努力下,河西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日益繁荣。1947年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南汉宸总结说:“陕甘宁边区翻了身,还不是仅仅依靠本区”,“主要还是四三年由晋绥边区的帮助才翻了身。直到现还是处在晋绥帮助的特殊情况中。”
   抗战胜利后,联防军驻陕部队分赴东北、华北和晋绥,晋绥军区从联防军建制中划出,并成立贺龙任司令员的晋绥野战军,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缩编后联防军由王世泰代司令员,习仲勋代政治委员。小河会议后,晋绥军区重新划入联防军,贺龙和习仲勋分别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危急时刻,中央再调主政晋绥的贺龙统领两个边区的地方工作,为陕北战场提供有力后勤保障,免除西北野战军后顾之忧,全力作战。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前排中)、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习仲勋习仲勋(前排右)、中共晋绥分局书记李井泉(前排左)与原晋绥军区第一、第二纵队部分领导郭鹏、廖汉生、王尚荣、冼恒汉、颜金生等在西安合影。
    此时河东成为河西的大后方。8月间,国民党军占领了陕甘宁边区全部县城和大部村镇,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被迫东渡黄河撤到临县。在此前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边区参议会副议长李鼎铭,以及参议员霍仲年、刘培基等一些社会名流本人或家属也来到临县,躲避战乱。从河西撤到河东的机关单位家属等,人数超过了两万,工作生活所需的粮食、战勤、马匹、草料等方方面面,全由当地提供。
     在晋绥边区的全力保障下,中央机关各单位得以正常运转,中央后委圆满完成任务后,于1948年4月离开晋绥,前往西柏坡。
 
 
 文/图:杨晓哲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