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二章第三节
发布日期:2017-04-21 18:15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二章 新政权成立后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行政机构
第三节 教育工作中的统一战线问题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工作中的另一个政策问题是统一战线问题。统一战线本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更见其重要。
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决定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并特别指出:“许多我们办的学校,还不敢放手地大量招收青年学生。”今后“应该大量吸取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并按照具体情况将具备了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吸收入党”。在敌占区,“对于广大同情我们的党外知识分子,则应该同他们建立适当的联系,把他们组织到抗日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组织到文化运动中去,组织到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去”。①
在教育工作,党的统战政策是:争取上层,使用中小知识分子。《中央关于开展抗日民主地区国民教育的指示》中说:“共产党应力求同有正义感的名流学者、公正士绅实行统一战线。这在争取全国中间力量同情我们上,有极重大的意义。”并且指出:在某些县区内设有相当正规化的公立中学校,“提高各地文化、政治、专门知识的水平,为了造就中级与高级的知识分子,为了吸收现在尚散伏在乡村中的游离知识分子”。②《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小学教育的指示》也提出:过去许多加入过国民党(多是被迫的),但他们都是乡村中知名的‘老师’,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尽量的争取他们与改造他们,使他们继续为小学教育服务。”③
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晋西北根据地教育工作中贯彻起来却非常困难。在旧政权时期成长起来的各级知识分子虽然很少,但工农群众对他们有气,“党内历来”对教育工作的“轻视与忽视自然又成为开展教育工作的一种障碍。那一时期,行署、专署和县级的教育行政干部,以家庭成分论,则是统战的队伍。然而下级干部的认识不同,在推动教育工作时,尤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反而不能执行统战政策。1941年,党做了大量工作来解决这一问题。
罗毅在《关于晋西北的知识青年》一文中谈道:“晋西北是文化特别落后的地方,我们要巩固新政权,要建设根据地,要全面(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展开敌后的艰苦战争,无一不需要知识分子。晋西北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多半是地主士绅,是社会的上层。我们要真正从上至下展开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注视16-17岁到30岁正在学校和新从学校出来不久的知识青年。现在知识青年已参加工作的固然多,而在野的也不算少数。怎样把晋西北所有的知识青年通统发掘出来,组织起来,使之为根据地效力,这是一件大事情。”他进一步说道:“在目前晋西北某些下层干部中间,还流行着轻看知识分子、怀疑他们、歧视他们的看法。......我们应该指出,这种想法(纵使是极少数人的想法)是不对的。应当承认,无论军队工作、政权工作、经济建设工作、文化工作,都需要知识,没有知识,你不能带兵,也不能领导工作,也不能计划生产。诚然,我们有许多一字不识的干部,但是一字不识,并不是我们的光荣,以一字不识的干部,而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变成文武全才,这才是光荣呢!因此,要反对个别干部,以自己没有知识为夸耀,看不起知识分子的态度。”罗毅继续说道:“我这里的知识青年都参加工作了,余下的这些都是落后的。”④这正说明晋西北教育工作的困难所在和正确对待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为了贯彻执行1940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行政会议上教育工作报告和决定第五项的精神,开展并健全其后教育工作,行署决定于1941年春召开县级三科长(教育科长)联席会议,并为了使会议的内容充实,特令各县在春假期间举行为期5天的县教育扩大会议,召集区教育助理员、各级小学教职员共同总结各该县的工作;在敌占区也可按照实际情况分区或按教协分会小组举行讨论。⑤行署并颁布了《各级学校在职教职员待遇及优待暂行条例》(共13条),规定了各级学校教职员生活上的膳食、服装由公家供给,最低限度可以免除饥寒的威胁;每月有10-30元的津贴(可以高过行署续范亭主任的津贴5倍),和一律免除公役负担,则有余资余力补助家属生活;子女入学享受免费、公费待遇;家境贫寒的及由敌占区来的教职员家属也按抗属或干属优待;疾病死亡抚恤救济⑥。诚如《抗战日报》社论所说:“在目前晋西北整个财政经济困难条件下,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实非易事。”同时,在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上具有一般行政干部的权利;有所创新或优良成绩要受到褒奖;并且服务3年以上就可申请进修深造。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扩大与巩固教育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与大后方教职员的生活、职业毫无障碍,无民主,无社会地位,受黑暗统治与严厉镇压相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当亲日派与反共派制造内战,准备投降日寇的严重时刻,这个条例的颁行实有其重大意义⑦。党报大造舆论,4月又发表社论,《当前文化教育建设的几个问题》反映其时文化教育建设的一个问题是教育行政干部不了解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战线政策没有贯彻好。提出:对于旧知识分子,应该用其一技之长,通过训练班,团结当地的大中小学生,使文化教育工作者归队⑧。5月召开了第二次教育科长联席会议,把统战工作列为工作计划的首项⑨。7月,行署教育处长杜心源在三科长联席会议上的报告指出,新政权建立后第一个年度中教育工作的缺点,其一是关于统一战线的问题,“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要各县注意吸收知识分子,但各县都不着重这点,随便给别人扣上顽固的头衔,轻视知识分子,造成适得其反的作用,使知识分子离开我们,小学办不起来。”“又如招待文化知识分子和文化教育界的座谈会,有的县竟轻视它的作用,不了解是文教统一战线工作,把它当成拉拢士绅性质的不愿意去聘请知识分子,老是坐在房子里发命令,让他们报到”。并提出了会后的工作方针与计划,第一项就是“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下建立更广泛的文化教育统一战线,吸收更多的知识分子,开展晋西北教育工作”⑩。整风运动中,主要是1943年底,执行了极“左”的“抢救失足者”,伤害过晋西北教育界大中小各级的知识分子,依靠中央及时纠偏甄别,统战政策依然得以进一步贯彻。
其后,直到1944年10月30日毛主席亲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讲话时,仍然着重提出统一战线问题⑪。可见这一政策的贯彻,需要长期进行,而每一时期又有具体的不同的着重点。直到后来的四化建设中,教育工作中的统一战线问题仍在被全党全国所注意探讨,可谓是革命与建设中由来已久的根本问题之一了。
注:
①前引《毛泽东选集》,581-582页
②③前引《六大以来》下册,812-814页,834页。
④前引《抗战日报》1941年2月19日第四版。
⑤同上,1941年2月15日第一版。
⑥同上,1941年3月29日第二版《法令介绍》。
⑧同上,1941年4月9日第一版。
⑨同上,1941年5月14日第二及第三版。
⑩前引杜心源1941年7月总结报告,27页。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