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三章第七节

发布日期:2017-07-12 21:57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三章  新政权成立后的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   
第七节小学的备战工作
    自从“七七”日寇铁蹄踏进晋西北,我虽有阳明堡、平型关、雁门关、收复7县城等等战役的胜利,但是总的形势是敌人长驱直下,到处“扫荡”。直到1940年初我新政权建立前,敌寇还没有直接攻击到老解放区兴县。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牺盟会和战总会,兴县秘密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抗战部署,建立秘密政权,培养干部,组织人民武装,兴办教育,群众觉悟高,胜利信心足。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抵制下去,晋西新政权建立,日寇开始了企图摧毁我党政军民领导机关所在地首府兴县的多次“扫荡”。第一次在1940年春,日伪军遭我扩军后的一二零师主力迎头痛击,我收复了被占的3个县城和11个乡镇。第二次在夏季,日寇突然袭击进了兴县城,图谋长期占领,宣传“亲善”和“共荣”等等鬼话。我军引敌进人二十里铺埋伏圈,夜晚发起总攻,歼敌千余,这就是著名的二十里铺战斗,敌人陷人了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当年冬,日寇报复性大“扫荡”,在飞机掩护下占领了兴县,三进三出蔡家崖,实行“三光”企图制造“无人区”,杀我同胞数千人,烧毁了90%的房屋,屠杀和抢走所有的家畜、家禽、粮食、财物,抓走壮丁。直到1944年冬,敌寇还有多次“大扫荡”。①
    在此新情况下,194112月,行署教育处发出《关于战时各级学校工作的指示信》,要求各级教育工作者明确地认识到敌人在军事上实行了持久“扫荡”的方针,认识到在其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总力战及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下,所产生的“扫荡”战的特点,必须估计到将要到来的一切困难,而彻底纠正一切麻痹、轻视的错误观念。我们有着许多有利条件,要百倍警惕而毫不气馁,做好战前的准备以及战后的处理工作。
    小学教员应向小学生做简明的报告,说明我们的有利条件和办法,县区应召集教员开动员会议,热烈地讨论、研究敌人的暴行与在战时坚持工作的必要和办法,指明教员坚持战时工作是帮助群众、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的重要关健。动员组织小学生深人对群众宣传,向亲属邻居说明战争的危机以及空室清野、参军参战、侦察放哨等工作,并可运用各种民间娱乐进行宣传。
    普小、完小、模小要做好准备工作,一切设备(家具、教具)都要秘密埋藏,不准受到无谓损失。校长、教员配合县区干部做战时工作,应事先具体分工。县三科或区教育助理员应事先根据教员的教育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觉悟程度,具体地适当地分配战时工作(坚强的可以协助群众武装工作,其他可在学校所在村配合干部进行战时工作)。学生准备在战时休假,可留些作业,并准备战时宣传防空、防毒、防伞兵常识,反敌伪谣言、破坏、欺骗,坚定民众胜利信心。
    战争开始,小学举行隆重的战时停课典礼,进行严肃的宣誓,如誓死打鬼子,帮助军队,不漏消息,战后即来上课等。教员依计划进行战时工作,但要求不要过高。宣传可通过座谈或冬学。县区行政干部或负责同志应与教员随时联系,提高他们的情绪,指示办法,以巩固并坚定其信心。
    战争结束后,各校迅速整理校舍,恢复上课。首先,县区的教育行政干部和青联代表偕同村教委会和教员召开恳亲会,在会议上,一方面提高教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另方面揭露敌伪的欺骗、屠杀、奴化政策,另方面克服家长悲观失望情绪,动员继续让儿童入学。小学校的恢复情形要详报行署。晋西北的小学教育就是这样地在战争中前进着。同时对中等以上学校,也有部署。
注:
    ①前引《晋绥根据地大事记》,120-121页(206)、136-137页(241)、151页(267)。参见前引《兴县文史资料》第三期,9-37页。
    ②前引《行政导报》第二卷第六期,8~9页。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