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五章第二节

发布日期:2017-07-23 16:34    来源:晋西北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五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一)
第二节 军政干部学校①及其分支
    反顽固斗争胜利,在晋西北建立了新政权,晋西区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创办了党校或党训班,以提高和培养各级党员干部。与此同时,为了抗战建国,各方面工作都需要大批质量较好的干部。19402月,行署创立了晋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或称省二行署军政干部学校),其性质有别于党校,又有别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普通中学。吸收了军、政、民各方面的干部约600余人,分为军事、行政、交通、工、农、妇几个队,学习时间暂定为3个月,312日正式上课,校址设在首府兴县。在这草创阶段,校内干部非常缺乏,各组织不健全,4月以后陆续增添了教员及干部,达到30人。
    为了增加学生来源。提高学生质量,余5月份开始,全校整编为行政队、青年队和民运队(包括工、妇、农各队),军事、交通各队分到其他有关机关训练。经过这次整编,军政干部学校又发展为3个学校,完成了扩大干部教育的历史任务。其行政队改编为抗战学院,又改编为师范学校。青年队改编为晋西青年抗日干部学校,又改编为行政干部学校。民运队改编为抗联训练班,又改编为民运干部学校。精简时,行政干部学校和民运干部学校都并入了师范学校。
抗战学院是晋西北晋西区党委党校之外的最高学府,与其后的师范学校都另专节叙述。
    由于晋西北青年工作的开展,各方面都需要质量较高的青年干部,因而以军政干部学校的青年队为基础,与青年纵队一起,单独成立晋西青年抗日干部学校,以便提高在职的青年干部,以及培养与提拔大批新的青年干部。其性质是较长期的训练学校,有固定的教育方针和一定的教育计划,学习期限增至半年及一年。自成立到19414月,教职员及干部逐渐充实,有些教员由青联负责同志兼任。前后组建了7个队,毕业了4个队,准备继续成立两个队。到9月,青年干部学校吸收了成立不久的财政干部学校,改编为行政干部学校②校长葛解明。扩大培训对象,设立政干班,吸收县长、区长级干部,设立文化班,培训文化较低的学员(如李明)。班上设指导员,有黄文若、孙萍和王xx。学员多来自五分区,八分区有2(名录附后)。学科有国文、政治时事、数学、自然科学等。
    19405月整编后的民运队于11月开始筹办,吸收各抗日救国会办的各种短期训练班的学员,成立了抗联训练班,1941220日正式上课。工、农、妇3个大队毕业,又开始了第2期的训练。不久,改称民运干部学校,抗联主任阎秀峰任校长③精简时,民运干部学校与行政干部学校,以及停办了的晋西北第三中学,一同并入晋西北师范学校。至此,由军政干部学校改编而成的3所学校,经过各自的发展,又合而为一了④


     ①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署1941年6月2日公布《中等教育单行法规》附正力著《一年来中等教育工作总结》,以及正力著《晋西北教育概况》(前引《抗战日报》1941年9月27日。)
    ②李明谈《回忆我的学习--行政干部学校与师范学校),1985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未经李明审阅。
    ③姜宝箴著《诚恳可亲,无微不至》,前引《忆林枫》,61-62页。
    ④前引《中等教育概况》。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