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五章第三节(3)
发布日期:2017-07-25 22:47 来源:晋西北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五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一)
第三节 晋西北抗战学院(2)
三、教学与生活
在抗日战争年代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抗战学院既没有固定的校址,分散居住群众的房屋,也没有必需的教室、课桌椅教学设备,上课靠大庙、戏台或在大树下,教学穿插在战争的间隙中进行。实际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每期不过两个多月。
按照党的抗战教育方针,抗院在课程设施上以政治课为主①,理论与业务并重,劳动与群众工作并举,军事训练包括场地教练,军事理论、对敌斗争和游击战术。对时事政治教育尤为重视,凡国际国内形势、施政纲领、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以及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都是教课的内容,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请党政民领导来校讲话作报告。晋西北党政军民领导重视教育工作,更重视这所最高学府。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牛荫冠、武新宇、王达成常到学院看望大家。贺龙师长讲过他当年起义的故事;续范亭主任讲过他对抗战形势的看法,念过他颂扬毛主席的诗句,有一次,也讲到他在中山陵剖腹以抵制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误国,念了他的诗作。全体师生看了他身上的伤疤,都为之动容落泪。这样的讲话激发了学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激发了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②。又有一次,他讲《新生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勉励学员要有三心,即决心、恒心、耐心,才能完成艰巨而光荣的学习任务③。南汉宸作过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徐向前作过形势报告,甘泗淇作过国内外战场形势的报告,段云作过晋西北财政的报告④。还不失时机地,凡是中央、东北、华北来往路经晋西北的领导同志去抗院时,即请他们作报告。杜心源调任行署教育处长后,还在抗院教育队授《教育概论》课,给学员留下了几十年不忘的深刻印象。晋西妇联主任张育英讲过妇女解放运动。行署教育处社会教育科长刘正力讲过冬学运动。民运队指导员李丁讲过对敌游击战、麻雀战等战术⑤ 。
规定的课程,课本由教官自己编写,或用陕甘宁边区的教材。围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基本理论环节,联系中国革命运动的实际,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现在存有这两种教材)。每一种社会形态由二一位教官讲授,学员学得最好。紧扣当前抗日战争的政策与策略,把毛主席抗战时期的伟大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论新阶段》一一介绍给学员。
所有这些课程与报告,一律采取上大课的形式,除少数课程发有油印活页外(也不能人手一册),大部分还靠学员自己记笔记。队上选有文化程度较高的3个学员组成模范笔记组,课后把他们自己的笔记对照整理,誊清张贴出来,供大家核对补充各自的笔记。并由教官或各队部列出题目,交各学习班组(男女混合编学习班组,民选班组长)讨论。通过自由讨论,互相补充,弄清主要内容,增强记忆,提高认识,以这种方式,使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员都能大大提高起来⑥。前后一年多时间里,课堂教学时间不过两个月,但是对于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使他们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军事训练深人到每一个环节中。学员按军事编制,作息军事化,课堂上重点讲授军事理论,操场上大量的制式训练,还有野外训练,生活上每日早操跑步、爬山、射击、投弹等等,加之一年四季不断的反扫荡实践锻炼,使学员养成军事化、战斗化的作风,练就坚强的体魄。还假设敌情,夜间紧急集合,打好背包夜行军,做这一类的军事演习。每次敌人将要来扫荡时,就事先向全体师生讲形势,讲敌人来犯的战术变化及我之对策,曾实际组织学员到敌后参加反扫荡斗争⑦ 。
平日作息时间安排,大致是上午上课,听报告,下午自习和劳动,晚间讨论。星期日外出背粮背炭,有时到较远的地方,来回三五天,女学员背不回多少东西,就与男学员换工⑦。伙食管理有民选的伙食委员,学员轮流帮厨、买菜、买油。生活组男女分编。平日吃饭,每餐15分钟吃完,保证有敌情时能快速吃饭不致挨饿⑧。
抗院学员免费学习,生活上没有干部师生之分,一律实行供给制,每天每人有一定的粮食、盐、油、炭。在最困难的时期,每天只有350克黑豆,起初不会吃,只会煮了吃或焖了吃,结果不易消化,喝盐水治疗腹泻。没有油时,学员不断患夜盲症,大家互相搀扶着走动。敌人施行细菌战,“扫荡”后常是患伤寒病,大家照顾病号。又不断传染疥疮,用酸枣刺作柴加硫黄粉熏烤。生了虱子,用水煮单衣,用锤打棉衣。这些土办法很有效。供给制的被服,每年一套衣服,两双鞋,两年一套棉衣,不分男女大小,一律把白布用黑豆皮煮成灰色。后来又发了白土布和1.5公斤棉花,自己做成棉被。年幼的学员如文蔚(王爱英)才十三四岁,又瘦又小,又加各种病症,大家对她倍加爱护⑨ 。
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困难练就了学员为胜利而倍加努力学习的毅力,品格坚强而活泼愉快。平日课外活动很多,很多生活环节中都充满了革命歌曲的欢快声。白天干事会吹口琴,学员要求她给大家伴奏。参加校外一些纪念会和集体活动时,组织啦啦队,开展歌咏比赛,活跃会场。还看到一二零师精彩的篮球赛,看到一二零师战斗剧社演出的《雷雨》、《打得好》,又看到晋西北青联演的《黄河大合唱》等大小型歌剧,大家大开了眼界。抗院学员在胜利的欢笑中、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完成着学习任务⑩ 。
注:
①前引于峰《片断回忆》。
②⑤前引李克《一些回忆》。
③⑧前引王怀远著《漫忆》,7页。
④⑩李支云《从抗战学院到实验学校的回忆》(手稿)。
⑥孙穆著《抗战学院》(手稿)。
⑦文蔚(王爱美)谈《回忆晋西北抗战学院》,1983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文蔚审阅。
⑧斯尔(武裕民)谈《抗战学院的一些回忆》,1987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斯尔审阅。又上引文蔚谈《回忆》。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