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五章第四节(4)

发布日期:2017-08-03 21:24    来源:晋西北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五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一)
第四节 晋西北师范学校(4)
  四、校址、劳动、生活、社会活动
    晋西北师范学校和根据地的二中之外其他中等学校一样,没有单独的校址,全校散住在民居群众的家里,先是在兴县杨家坡,经过一次反“扫荡”后,回到了姚家会,整风时搬到了碧村。姚家会村前有一条小河,风景好,又清静,有利于教学和学习。上课是在村中比较宽敞的窑洞里,或者自搭的草棚下。学校驻裴家川口时,师范班和干部班分住两岸①年幼活跃的学生们很快就在岚漪河畔开辟出一块2亩大长方形的操场,竖起了单杠、双杠、排球、篮球等简单的体育设备。1942年中秋节,整编后的200余学生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很多学生家长和各界人士到会观看③
    师范学校的总务工作作得好,粮食、煤炭、生活用品都能早运到驻地,学生的家务劳动少得多了,只在反“扫荡”过河西时背过粮和煤④校外的劳动却始终没有停过,师生积极地帮助群众和学校驻地附近的贫苦抗属春耕、夏锄。由于调配劳动力的办法好,每日抽出10余人去劳动,不影响教学和学习。有一次,河水把地堰冲坏了,浇不上地,眼见禾苗要受损失,师生每天抽出30人去帮助修堰,群众也受到鼓舞,积极劳动,4天就修成了。群众感谢师范,过端午节给师生送粽子。耕地时,师生细心地保护秧苗,群众很感激。学校自力更生劳动,也没有干扰教学⑤
    山西省本来就贫苦,抗战时期就更苦了。教学器材缺乏,教师自己制作。学习所需要的纸张笔墨都缺乏,学生写字、算算术、画画,一律用树枝或滑石、白灰、红土子当笔用,在地面上写画。衣服每人一身,棉变夹,夹变单。平日伙食只求能吃饱,有时到河里捞鱼,采槐花、野菜。补充一点。生活用品也缺乏,没有牙刷,大家自制,用小木条,粘上猪毛,蘸点盐刷牙。用草木灰水洗衣服,用干草灰、黑豆皮染白布,染成灰色。用土豆当纺锤,撕点棉衣的棉花拧成线用。生活虽然艰苦,但学生纪律好。有一次野营时,晚间看不清,师一班的营地竟是一块萝卜地,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吃了萝卜,学校表扬了“好孩子,好教师”⑥教师和学生共同克服了教学与学习上、生活上的物质困难,师范学校在艰苦奋斗中成长起来。
    行署财政处、教育处自1941年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用了很大力量在13个县整理了30多处大小寺院庙宇的土地、房窑、树木、仓粮、租额、珠宝、存银等,给寺僧毎人留5亩近处的好地自己耕种,其余土地按二五(25%)减租重定租金租粮,建立了教育基金。师范经常有四五人参加工作,此后,每年佃户代表把租金租粮直接交到各专区指定的中等学校。就这样,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中等学校的经费才有了着落,师范学校的教学设施等也大有改善,又加上自力更生的30万元本币,渡过了1942年冬最为艰苦的一个阶段⑦
    师范的社会活动也很多,有时参加行署的中心工作,如小学训练班;还有临时的活动,1941年10月,四专区文联分会在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成立,于10月革命节四区举行戏剧观摩会,师范学校与青干校文化队联合演出。
    1943年春,师范还为边区一分区教育科在兴县石门庄举办了一期教员训练班,兴县、岚县、神府三县的完小校长、小学教员数十人参加学习。校舍、伙食和服务工作由师范负责,师范的林股长主持总务工作,兴县一完小工友张守担任炊事班长。一中教员陈化民担任教导主任,一分区教育科长康明玉、科员康崇堂、行署民教处王思行参加教学领导工作,师范的教员讲课,从延安调来的一位教师讲“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李茜讲“中国近代史”,马行健讲“地理”。训练班开学前,全体人员较大的改善,学生精神饱满,服装整齐,每人有一个小木板凳坐下来听报告⑧师范师生和训练班学员举行了篮球友谊赛。师范的体育教员也参加了球赛,他身高1.80米,健壮英俊,穿的是现代化的运动衣,球艺很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训练班开学时,行署民教处处长杜心源亲临讲话,师范的杨林主任作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形势”报告。他讲得精辟生动,对当时苏联战场上的地点都记得很熟。
    训练班的学员有神府县的胡宗宪(原师范队的学生)、王美唐(原新军决死队的营教导员,因负伤致残不适合部队工作,调回后方任完小校长,其爱人在师范学习),兴县的武崇德、张鲁、李英华、康进文,岚县的杨运等同志。李英华、张鲁善于唱晋剧,武崇德、康进文善于搞文娱活动。这次教训班的学习生活活跃而愉快。
    训练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确实促进了3个县教师质量的提高。
注:
    ①④⑥前引韩向黎谈《回忆》。
    ②前引剑秋若《剪影》。
    ③前引《抗战日报》1942年10月1日第二版。
    ⑤同上报1943年4月22日第二版。
    ⑦⑧前引杜心源《三年来的中等教育工作》甲项第七。又张焕著《略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教育处组办筹集教育基金整理庙(寺)产工作的一些情况》(手稿)。又上引报1941年2月12日第二版,1942年1月29日第三版,1942年6月16日第二版。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