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六章第一节(9)

发布日期:2017-10-08 18:33    来源:晋西北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六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二)
第一节 八分区永田中学、晋西北第二中学
九、本节小结
    永田中学、晋绥第二中学以顾永田同志为榜样,以烈士的英名为旗帜,在游击战争的前沿八分区的山区中,在地委、专署和康世恩的直接领导支持下,肩负起同穷凶极恶的敌寇争夺知识青年,培养我们抗日建国人才的重任。两年多时间里,历尽艰辛,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锻炼了师生员工的革命意志,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实际本领和才智,训练了250名学员(女同志占五分之一),成为有用而坚强的革命骨干,这是非常客观的。永中是有卓著成绩、不可磨灭的功劳的。关键在于党的教育政策正确,党政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永中原来的计划,是要向三年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正规化普通中学的方向迈进,广招高小毕业的青年学生(特别是平川来的),大量吸取可以作为中等师资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平川来的)老参加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由于敌人“扫荡”频繁,根据地里的生活过于艰苦,这个愿望基本上没有实现。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永田中学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相当成功的。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政治常识、中国近代革命史和语文3门课程始终在授课,一天也没有停止。这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认识和阶段觉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平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的课程和组织生活等都抓得很紧,从来没有间断过。学校里,革命的政治空气一直蓬蓬勃勃,鼓舞人们前进,社会上传来的任何邪气,都为这个革命的正气所压倒,体现了共产党培育人材的理想途径。很多同志,几十年后回想当年在永田中学的学习,都感到特别亲切与真挚,恍如昨日。政治思想教育深刻是其主要原因。
    永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同永中的前身八分区干部训练班的基础好分不开,同样和永中第一任支部书记李琪坚强的政治领导分不开。李琪具有比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而且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艰苦朴素,作风正派,无私无畏,遇事能与大家商量,从不武断自以为是。他还能以身作则,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李琪为永中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他是永中的奠基人。他言传身教这一优良传统的革命作风,在永中一直延续下来。这样的好干部,竟在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这是党的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永中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又与纪昌的教育思想正确分不开。他将抗战时期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他抓紧教学,同时,处理学校的行政事务有条不紊,运筹善谋,勇挑担当,耿直勤恳,关心同志,为全校师生所爱戴。他是当时少见的教育家,永中的好领导。
    在这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永中的党支部起了堡垒作用。他不仅经常教育当党团要在苦难前面起先锋模范作用,而且通过多次反扫荡的艰险,在学生中吸收了不少新党员,扩大了党的队伍,加强了党的力量,保证了永中在艰苦的环境中胜利地进行教学工作。
    的确是“强将之下无弱兵”,在坚强团结的集体领导之下,全校教职员工,无不个个奋勇向前,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从事教育工作,付出了宝贵的心血。师生员工又个个是劳动能手,背粮砍柴习以为常。刻印的同志在反扫荡转移中,也要自己背上纸张、油墨工具,继续工作。运粮的同志不顾疲劳,风云无阻地往学校驮运。特别是在敌人“扫荡”期间,他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避开大路,绕道窜山,想尽办法也要把粮运回来。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是做不到这点的。
就是1941年因病回家,后来回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都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地方工作成为有用的干部,未给永中丢脸。
    八分区各县文、汾、交、清、太、徐的负责同志和在平川工作的同志们,积极动员敌占区青年干部到永中学习。交城山里的老乡们不仅给学校提供粮食、方便住房,而且在敌人“扫荡”时,还给学校带路和掩护同志们。没有群众的支援,就没有永田中学。
    时隔40多年,道路的坎坷,遭遇的波折,都磨灭不了同志们记忆中永田中学的光辉形象,忘不了永田中学出来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们和病故的同志们,忘不了同学们、领导们、老师们和工友们。⑤ 
注:
   ①前引《抗战以来选集》二上,143--166页。
   ②④前引《抗战日报》1940年9月18日。
   ③前引《六大以来》,812--814页。
   ⑤由纪昌、李莉、武齐、伊林、刘光、王惠、袁野、向群、张欣、何蓉十位同志提供了详尽的书面资料。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