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六章第二节(1)

发布日期:2017-10-08 21:54    来源:晋西北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六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二) 
第二节 晋西北民族中学与晋西北第一中学、晋绥第一中学
一、晋西北民族革命中学
     反顽固斗争于1940年初胜利结束,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独立自主的新政权建立了。原来的四区民族革命中学已被顽固派破坏,各县的一些高小迫于战火都停办了,晋西北区党委和行署要求恢复所有的这些学校。当时晋西北各方面工作都需要大量干部,大批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迫切需要学文化,学抗日本领,参加工作,党政领导决定在军政干部学校之外,建立一所训练班式的学校,因而2月初就将原在四区民中工作过的骨干人员(都是共产党员)大都抽调出来办学,算是接管了这所学校,命名晋西北民族革命中学(简称民中),校址设在临县白文镇张朝里村(居住民房)。这所新的民中由行署领导,四地委(后改称三地委)代管,第四专员专署专员苏谦益兼任校长,副校长为原四区民中的韩凌云(由专署秘书主任岗位上调出),并兼任政治处主任,具体主持校务。又由一二零师民运处调来朱定舟专作政治工作,并安排刘静山、安力夫、郭松龄、陈化民、郭守惠等一批党员骨干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担任领导、管理和教学工作。规定学员享受干部供给制。
    学校工作开始了,首先张贴出招生广告。消息一传开,各县青年一批接一批地背着行李步行来学校报名。学员来自三个方面:一面是临县、离石、方山、兴县、中阳、保德等县要求进步的知识青年,二是牺盟会、各救会介绍来的青年,三是敌占区投奔根据地的知识青年。例如薛恩德报名时,经刘静山主考 提出几个问题:抗日战争分几个阶段?新旧军武装斗争的原因何在?你为什么来这里学习?还有算术题。考生一一简单作了回答,填一张登记表,就编入学。不到一个月,就收取了四百多人。对于文化程度及年龄都没有严格限制,有读过中学的,有粗通文字的,多数是小学三四年级程度;年龄十一二岁的,也有三十多岁的,多数是十七八岁的。共编为4个队,其中有1个女生队。
民中的行政组织
     校长、副校长之下设:
     一、政治处,主任由韩凌云兼,处下一度设政治课,课长王修(调走后不再设)。
     二、教导处,主任刘静山,处下设大队、中队、分队,大队长安力夫(安调走后不再设),第一中队队长康缉熙、指导员石生(女),第三中队队长朱定丹,兼指导员,不久王修任指导员,第四中队队长张超。中队之下有分队,分队长有梁新、连潘、李子珍,分队工作员及事务长有秦汝哲、秦晋、杨汝棫(女)、王雪芬(女)、武淑媛(女)、郭连潘、武尚岐。班长由学员民主选举。
    三、总务课,课长先后有赵宝明(后投敌叛变)、薛奎五。
    课程设置主要有:论持久战、统一战线、政治常识、社会发展史、步步操典、实地教练,大体上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张朝里村小人多住不下,第三、四中队搬到附近的郝家坡去住。民中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开课学习。
    阎锡山顽固派响应蒋介石反共高潮、勾结敌寇、发动“十二月事变”,被打退了。但是他卖国求荣的本性始终没有改变,暗中和日军的和谈始终没有断绝。日本企图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妄想越来越变本加厉,顽固军被人民赶出了晋西北,日军就集中兵力攻打晋西北。2月下旬,敌寇集结了12000兵力围攻我军政驻地,开始了春季“扫荡”。次日(2月23日)上午,民中3队集合等候吃饭,突然遭到敌机轰炸,一颗炸弹落在伙房窑顶上,一颗炸弹落在院里人群中间,顿时血肉横飞,10多人惨遭杀害,10多人受伤。全校师生都来抢救,把轻伤员送往白文镇医务所,重伤员送往一二零师医院。还有一个年仅15岁的小同学没来得及抬到医院就牺牲了。掩埋了同样的尸体,痛哭和挽留消减不了满腔的仇恨。这比血债给初建成的抗日学校全体学员上了第一堂政治军事课,进一步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日寇侵占了方山县城,又向白文镇进攻。学校奉命向兴县康宁镇方向转移,就在兴县西部紫金山一带山地区过了一段游击生活,各队按班级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和防空知识演戏。4月间,扫荡结束,学校在兴县谷地峪村开课,并举行了春季运动会,青年人生龙活虎,一派活泼紧张的气氛。运动会中,3队同学对裁判提出了意见,引起队与队之间的不和,借此机会,队领导适时地进行了团结友爱的教育。这期间,民中成立了学生会,选举曹振民为第一任学生会主席。
    不久,民中由谷地峪回到了白文镇附近的张家湾村,上级指示抽调部分学员分配工作。3队队长朱定舟动员了冯生武(又名江水)等大约40人,由朱带队送往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至一二零师(驻兴县李家湾)分配了工作。此后,党政军领导机关不断地调动民中学员充实干部队伍,学校对年龄大些的有工作阅历的都陆续分配了工作。学员随出随入,校中的队和班组变动相当频繁。5月,地委、专署等机关移驻临县城内,民中也于6月上旬搬到城外的甘泉村。6月,行署决定将民中改建为一所正规中学,是为了长期培养建国人材和开展国民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名为晋西第一中学。为了加强领导力量,民中组建了党总支,总支书记韩凌云,委员有朱定舟和郭松林。
    民中的改编还未正式开始,敌人又来夏季“扫荡”,学校向临县西北转移,日夜行军。路上遇到地委、专署、军分区司令部和行署牛荫冠副主任,领导指示了学校的行军路线,牛副主任给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王震写了亲笔信,请他们帮助解决学校的困难问题。又把这一队学员、教职工、家属男女老小300人重新组织,互相帮助地走了一天一夜,清早到达黄河岸边的罗峪口。听说是前一天敌机轰炸了河上的渡船,今天必须等到日落时分才能渡过河。中午,4架敌机在罗峪口低空盘旋,说明敌军就在后面不太远。幸好有我们的学生郝开国是黄河岸边长大的,自告奋勇泅过黄河给河防部队送了信息。下午4点左右,有一二零师特务团骑兵四十多人到罗峪口,他们中午曾与敌人激战,阻滞了敌人向我后方机关的推进。5点过,对岸渡船来了,数百人靠两三只小船往还横渡。特务团的骑兵是人在船上、马在河里渡过的。韩凌云要求3队负责寻找刘教导主任,结果遍寻也没有找到。3队最后一船登上对岸神木县,已是日落。队伍沿着村边小山沟走了几里,在山崖下吃饭露营。次日拂晓,被罗峪口的炮声惊醒,紧急集合行军。经过一个暴露的山坡时,队伍拉开,慢慢过去。在通秦寨八路军兵站休息,吃了午饭。再向佳县乌龙堡转移,需要经过国民党驻军的“白区”,有八华里路程。学校分析情况,决定迅速通过,于是顺利地到达乌龙堡安全地带。经过几天的劳累,全校的情绪却很高。经警备部队帮助,很快安排好了住宿,就开始上课了。这次反扫荡行军,把上次行军中学到的军事、防空知识等都实际用上了。同时,事实说明,学校的纪律性还存在着问题。
    经派人去绥德警备司令部给牛副主任送信,王震司令员解决了在河西吃河东粮食的问题和用钱的问题,学校在乌龙堡顺利地进行了二个月的教学工作。“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期间,各队用活报剧、双簧、化妆表演等各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陈可默老师在纪念大会上讲了毛主席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重要意义。
7月下旬,学校从佳县城东过黄河,到了对岸克虎寨。在克虎寨接上,看到敌寇暴行所留下的凄惨景象,门窗烧完了,东西真抢光了,到处留下的是污物粪便,以及急性传染病霍乱。冢家产户闭门不出,街上行人很少,这又是一堂政治课。
    7月底,学校回到临县麻峪村,又招收了二批高小程度的学生,立即组织上课。教导主任刘静山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对于学生的编制和教师的任课都心中有数。在这一阶段,学校有两个多月的安定时同,教学工作做得很多,为以后的一中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程有:
    新民主主义论,陈可默讲;
    中国近代革命史,郭守惠讲;
    哲学常识,陈化民讲;
    社会科学概论,郭松林、王振东讲;
    国文,郭守惠讲;
    游击战术和野外训练,朱定舟讲。
    每星期举行一次时事报告会,由校领导报告国际国内形势。
    在“百团大战”期间,各队以演讲、演剧、唱歌、写标语等各种形式,声势浩大地宣传我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是民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在民中办学的全过程中,背粮、背柴,是经常性的劳动,学员都排除各种困难来完成。
    回顾晋西北民族革命中学这所干部训练班式的学校,从1940年2月初开始建校建队以来,短短的8个月间,为党政军民各部门培养了数百名青年干部,又为以后的晋绥第一中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党从学校工作一开始就紧抓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一大成果。当时共产党没有公开,在校部由韩凌云负责党的工作,要求各队领导在学员中尽快地秘密发展一批进步力量,而自己的党员身份要保密。从1940年四五月份开始吸收新党员,以这少数学生党员为骨于,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再在各队发展。6月,建立了党总支,韩凌云任书记,委员有郭松林和朱定舟。总支下暂时没有支部,各队只有党小组,也是因为党员少。那时发展党员时,都是由总支委党员和各队的正式党员选择培养各队的学员。
    后来,把这些早期发展的学生党员分批秘密送往化名“独立营”训练班的三地委党校进行短期学习。1941年初曾送薛恩德去“训练班”学习了3个月,学习了党的三个法宝和党内路线斗争,反“左”反右。薛恩德说,这次启蒙学习对于他以后的思想提高很是重要。次年春(一中时期),又把何蓉等20多名党员学生分批送往“独立营”一月班学习,为一中党支部的公开创造了条件。
    1940年10月初,王静野来校任一中的第一任校长时,民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