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八章
发布日期:2017-12-21 17:36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八章 三年来中等教育工作总结
1943年9月,行署召开第二次中等教育会议。民教处长杜心源以整风精神总结了3年来的中等教育工作。这个总结实事求是,全面而深到,所以节录于下,作为这一时期中等教育工作的小结。
一、从发展中看中等教育的成绩
第一、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创立了中等教育。1942年专员会议以来,曾经3次精简,质量提高,才有了比较正规的3个中等学校。在机构上,各校将生活指导课与教导课合并为教导课,加强了领导力量,增设了副校长,加派了教导课长,又将一、二中两校归二、三专署领导。这些措施都使各校力量充实,领导加强,而比较精于正规。
第二,各校培养出大批干部参加根据地工作。截至1943年上学期,已培养出1164人参加工作,临时参加工作的,从1942年秋到1943年夏,即有440人。此外,教产工作与公粮工作也都有人参加。这是对根据地建设的一大助力。学生的来源,从机关介绍在职干部变为自动投考的高小毕业生和农村青年,这是学校影响扩大,真正有了群众基础。学生数量,现在3校在校学生789人。学生质量,各校减少了程度悬殊的杂乱现象,各校都建立了正规班次,特别是中坚班次。学生学习成绩,文化水平显存提高了;过去学生家庭观念浓厚,放学回家拖延不回校,现在没有了;先前为了逃避兵役来上学,现在认真学习了;过去集体生活、劳动、互助学习都很差,现在比较落后的学生仅占7.2%。
第三,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都有改进,使教学日益接近实际,学用一致,初期的游击作风没有了。确定以国文、算术、历史为主科,减少了不适用的科目,改变了与学生程度相差太远的社会科学概论为公民,并加以充实,这是克服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开始。课程安排,改正了各校自由订定,搬用延安抗大、陕北公学课程表,或照抄旧制中学课程表的现象。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程度,补充其小学程度的不足,采用了《中国历史讲话》、《中国近代史讲话》①为教材,增加了教学时间(二中);数学教了公粮和减租算法,注重实用;国文重视了思想内容,对思想指导工作亦较前重视,绝大部分教材都经过了集体审查。
第四,建立了教导合一与班级任制度。确定了班级任对教员的领导关系,从而改正了政治领导脱离教学、教学与课外指导脱节、班级任与教导课脱节的现象。
第五,各校根据教育方针,规定了校训和指导目标,建立学生会,实行了民主自治的教学管理,培养了集体、互助、紧张、踏实、艰苦学习的作风,思想认识显著进步。从民主自治活动中涌现出不少积极分子,培养出一些学生群众领袖。一般学生都能克服农村带来的保守散漫、不关心时事、死读书的作风,从乡亲的小圈子中逐渐走向集体、友爱、互助。在背炭、背粮、砍柴的锻炼中增强了劳动观点。所有这些新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认识,只有在根据地新的环境下、新的教育政策下才能产生,这是过去旧的中学或者大后方任何学校所不可能见到和做到的。
第六,各校普遍建立了正规的工作制度和学习制度,克服了初期的混乱状态。二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较为完备,增进了工作效率。
第七,大力整理了教育基金,组织了自力更生,解决了物质上的一切困难,使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保证。自1941年秋开始,到1942年9月底,共整理出土地67100.5垧,房、窑677所,树150890株。一中的自力更生达到学校开支的30%;师范的自力更生,1943年达52万本币,已渡过了去冬的艰苦状况。各校全体人员的生活大为改善,粮食能预先筹运,已能安定上课一个学期,这是几年来的新现象。
第八,进行了整风,干部认识开始有转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校工作研究,开始向教学与指导方面深入了一步,着重实效。
以上这些,在经验上与思想上打下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由于:
第一,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学生成分中农以下,一中占70%,二中占62%,师范占84%;敌占区学生,一中占35%,二中占30%。学生得到抗日的、民主的和自由思想的教育,教学则力求实用,为过去和大后方任何中学所不能想象。
第二,精简政策的实行,使学校精干充实,注重了教学效果。
第三,整风运动教育了大家,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开始有了转变。
第四,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建设的发展,为各校同志专心努力发展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七,大力整理了教育基金,组织了自力更生,解决了物质上的一切困难,使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保证。自1941年秋开始,到1942年9月底,共整理出土地67100.5垧,房、窑677所,树150890株。一中的自力更生达到学校开支的30%;师范的自力更生,1943年达52万本币,已渡过了去冬的艰苦状况。各校全体人员的生活大为改善,粮食能预先筹运,已能安定上课一个学期,这是几年来的新现象。
第八,进行了整风,干部认识开始有转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校工作研究,开始向教学与指导方面深入了一步,着重实效。
以上这些,在经验上与思想上打下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由于:
第一,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学生成分中农以下,一中占70%,二中占62%,师范占84%;敌占区学生,一中占35%,二中占30%。学生得到抗日的、民主的和自由思想的教育,教学则力求实用,为过去和大后方任何中学所不能想象。
第二,精简政策的实行,使学校精干充实,注重了教学效果。
第三,整风运动教育了大家,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开始有了转变。
第四,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建设的发展,为各校同志专心努力发展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工作中的缺点
第一,对教育方针了解不够明确。有的同志把正规化认为就恢复旧中学,有的对培养什么人材存有模糊的观念,有的把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
第一,对教育方针了解不够明确。有的同志把正规化认为就恢复旧中学,有的对培养什么人材存有模糊的观念,有的把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
第二,在课程上、教学内容上还存在脱离实际与不符合学生程度的现象,部分教材尚杂乱,降低了教学效果。
第三,教导合二还未全面贯彻。教与导,有的畸轻畸重,指导工作上存在忽视思想指导的倾向,一般的还停留在行政管理代替民主指导的状态;学生自治还只限于课外活动,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的配合差;读死书、教死书的现象仍严重。
第四,领导上、工作作风上存在官僚主义、事务主义,未能深入了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与效果、研究经验一般都差。有的民主作风不够,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另方面,干部中自由主义不少,尚未很好改正。
第五,对师范教育重视不够,由于中学的师范班程度低,教学信心不高,把学校的成绩寄托在中学班上,师范学校的学生常有转移到别的工作的,对师资的造就,保证不够。
第六,精简尚未完全贯彻,人员仍不够精干。
第七,在教育行政上,过去对中等教育方针不明确,对教与导工作研究少,因而对各校具体帮助也少。
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是:
第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存在,是使教育未能与实际完全切合的根源。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就必然会不合乎学生的程度与根据地的需要。
第二,干部经验缺乏,还在摸索的过程中。
第三,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困难是不小的障碍。
三、三年来的总结
这三年总的看来,客观条件困难,主观力量不足,发展历史不长,以此衡量中等教育工作是有成绩的,进步是相当快的。
今后的方向,就是使中等教育进一步适应根据地的抗战,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的程度,培养大批思想健康,具有一定政治、文化水平与工作知识和能力的,为根据地抗战与建设而坚决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干部必须提倡教育与战争、生产结合,力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使学用更趋一致。其关键在于:
(一)认真贯彻整风,切实改造干部主观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转变作风,加强学生的思想领导。
(二)贯彻精简精神,建立统一领导,发扬民主作风,克服对干部、对学生的官僚主义,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教导工作的业务研究,了解学生,研究根据地情况,研究教材与教法,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四)提高学习与生产结合,树立劳动观念。②
注:
①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审处编印《中国近代史》,文化教育丛书之一,有I942年7月16日柳湜厅长的序言,以章回体编写,共20节。这里的《中国近代史讲话》可能指的是此书。
②J943年9月20日公布《城西北行政公署关于晋西北中等学校教育的决定》及《中等学校教育文献》五件之一,杜心源著《三年来的中等教育工作),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0月10日油印本,5-11页。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