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九章(二)
发布日期:2017-12-28 15:14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九章 教育改革(二)
接着、一中、二中也跟着赶上来与实校共同前进:
一、建立劳动基地、开展生产。他们首先自己动手,建立革命家务,在劳动中抓紧思想教育。一中师生10天砍了足供全校半年使用的10万余斤柴。15天开荒1500余亩(1)。二中全体师生由范若愚校长率领在岢岚开荒600多垧,立为农场(2),畜养与采药,建立纺织、造纸、木厂、食品、肥皂、油坊、豆腐坊等手工业作坊(3)。
二、建立实验区与社会相结合。二中划康家滩行政村为实验村,东关三完小划为实验小学,又与康家滩和铁匠铺群众变工设立民办小学两处,一部分师范班额学生轮流当教员。建立工作团制,按照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下乡实验参加工作,如师生事先自己经过学习,然后被派往各县参加冬学工作及爆炸运动(4)。在这期间,一中学生刘维山被派往李家洼创立小学和冬学,成绩出色,群众致函王静野校长,要求让他继续工作(5)。二中同学聂树德在冬学工作中殉职(6)。他们都受到群众的高度尊重。
三、在参加政治、经济活动中学习。实验学校办了实验合作社(7)。学生在选举学生会中学习民主与群众观点,认识到:生产好,更要劳动态度好;学习好,一定要用于改造自己;文化是学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首先应服从于思想与立场(8)。将群英选举作为学习单元,学习文件,全校学生会主持领导,自我介绍,互相批评,互相比较,提出“把工作推进一步,把自己提高一步”,又增学文件,最后正确选出英雄(9)。在选举模范学生的进步运动中,全票当选的女生岳宏体会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自己受教育的机会,而自己的优点是在上级领导下向大家学来的(10)。
四、全面刷新教学内容。二中确定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劳动生产和实习工作为全面教学内容,以实习学习与生产、社会、战争相结合的原则。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公民教学、生活指导及学生会全面自治来实现;文化课确定国语、算术(包括珠算)、历史、地理(包括简要的外国地理)、自然常识、卫生常识,连同政治课之公民,每周上课不超过20小时,生产劳动每日4小时(星期日休息)。二分区大众剧社并入二中成为戏剧专修班,学习与其他学生相同,下乡演出时仍为剧团形式(11)。
五、中等学校向工农兵开门。二中招生,除了原有的年龄在16岁~20岁之间的完小毕业或具同等学力者外,增加了年龄在18岁~25岁、具有初小以上文化程度及某种手工业初步技术者(加测验技术)和年龄18岁~30岁、有自学能力的在职干部或离职干部。修业年限 ,在职干部暂定一年,成绩优良者得提前毕业。后来实校招生,大致也是这个精神(12)。中等学校为工农兵和干部入学准备了更为方便的条件(13)。
六、教育与战争结合。1944年冬的反扫荡中,实校曾组织员生配合群众打击敌人。指导员组织学生多人,在碧村战时指挥部领导下,配合民兵群众进行战时工作,协同抢收和空舍清野,并组织群众转移。当敌伪窜扰该村时,则协同民兵埋好地雷,潜伏山头。敌人到来时,他们就向敌人尾后部队射击,敌于慌乱中,到处被我地雷炸伤。后来敌人大肆报复,到处放火,实校师生仍协同民兵坚守阵地,伺机射击敌人,敌人逃走,他们就注意立即跑回村中动手救火,并号召群众抢救,刚被点燃的30多间房屋得以保全。反扫荡结束后,他们除积极抚恤受灾群众外,并把夏季修成的校舍全部让给群众住,并派出80多学生,发动群众重建房屋。成立了建设委员会,由实校总务科长任主任,工艺教员任工程师,与群众代表7人组成,下分两个大队,由学生与群众150多人,分区修建,每晨敲钟起床,集体动工。晚饭后就开会检讨工作,战时与群众休戚相关,给学生的教育至为深刻(14)。
晋西北根据地培养在职干部与未来干部的中等教育事业,就这样地步入长足发展的康庄大道,而更为大量的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随后也飞跃地发展起来。陕甘宁边区教育新方针试行一年以后,各地已经创造出许多优秀典型。1944年10月,召开了文教大会,毛泽东亲临大会讲话。他强调学习文化的重要,“我们必须有文化。有一部分同志,曾经轻视文教工作,这是错误的。在这次会后,大家都应该对文教工作予以应有的重视。”关于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毛泽东特别指出两个原则,就是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定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要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或历史的教条出发,要因时因地制宜。如果群众在客观上虽有此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尚无此种觉悟,则领导者与工作人员,应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自己的工作使群众有了觉悟,因而自愿实行之时、才去实行,班不应该强迫命令。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没有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就只会流于形式主义而失败。“欲速则不达”,一切工作都是如此,对于改造群众思想的文教工作,尤其是如此(15)。
罗迈的大会总结报告《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教运动》提出:“新局面,是第一时期(指抗战前)优良作风与第二时期(抗战后至1943年以前)发展规模相结合的产物,其前途将是大规模群众文教运动的开展。”并指出:“过去由一个或两个乡办理集中的初级小学,与上述条件(指村庄分散)不适合,即使采用了强迫的办法,实际上也办不通。.主要靠群众自己觉悟与自己动手,主要靠村民自己主办。由此,提出了民办公助政策。”“领导的作用,首先在于使民办文教的内容,能够符合于新民主主义的文教工作方针。” “放弃或忽视小量公办,是不对的。”“但现在某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为群众所不满的小学(包括所谓普通小学与中心小学),必须在短时期内彻底改造(16)。”
以上所指示的需要与自愿、民办公助这两项政策、原则,也适用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在战局好转,生产较发展的条件下,正确的教育政策发挥了伟大的作用。从此,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飞速地发展起来了。
(1)前引《抗战日报》1944年5月29日第一版《一中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建立革命家务》。
(2)同上1944年5月29日《二中到岢岚开荒》。
(3)同上,1944年10月2日第二版《二中刷新教学内容,师生参加生产与实际工作》。
(4)同上,1944年11月7日第二版《二中员生160人分赴各县参加冬学工作》。
(5)同上,1945年3月19日第二版《一中同学帮助李家洼办学校》。
(6)同上,1945年2月15日第二版。
(7)同上,1944年7月15日第一版。
(8)同上,1944年11月8日第四版《一课实际的教育》。
(9)同上,1944年11月13日第二版《检查学习、工作、生产》。
(10)同上,1944年11月23日第二版。
(11)前引《抗战日报》1944年10月2日第二版《二中刷新教学内容,师生参加生产与实际工作》。
(12)同上,1944年9月16日刊头。
(13)同上,1944年8月22日第一版仁中招生简章》。
(14)同上,1944年11月25日第二版。
(1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1959年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66页。
(16)同上,77页。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