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十一章第一节(1)

发布日期:2018-02-08 17:47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十一章  社会教育
第一节冬学(季节性的社会教育)(1)
 
    为了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民大众文化落后、迷信守旧的种种顽症,为了使人民大众懂得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动员群众把一切贡献给战争,各抗日根据地除了针对青少年的各级学校教育之外,还必须针对为数众多的失学青少年和壮年、老年、妇女进行各种社会教育。吸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社会教育包括有季节性的冬学和日常性的识字班、读报组、黑板报、民革室、民教馆等形式,以及各种特殊教育。
 第一节冬学(季节性的社会教育)
     在旧社会的农村就有冬学的习惯。我们党接过旧形式创造了最新内容的教育。晋西北根据地新政权成立时,陕甘宁、晋察冀、晋冀豫各根据地等,都已办过了几次冬学,群众受益不浅,晋西北可以借鉴。
    秋收之后,是农民的闲季,按晋西北的气候,从12月起到次年 3月春耕止,至少有3个整月的工夫是进行冬季学习的好时机。
1.1940年-1941 年度的冬学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人民反顽斗争胜利,1940年1月新政权成立,人民有了民主政权才能有新教育,但是1939年-1940年度的冬学没能来得及进行。1940年-1941年度的冬学开始以前,行署制定了《冬学教育实施办法》和《补充办法》,如果真能普遍到“村村有冬学,人人人冬学”,真正深入到“教一点,懂一点,学一点,是一点”的话,那么,一次冬学就等于晋西北300万民众的一次普训,     对于提高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对于开群众运动,对于建设巩固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必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1940 年已过去的两次敌人的“扫荡”中,在新政权的建设工作中,在民运工作中,都曾严重地显露出群众的自动与觉悟性是不足的,这正表现了晋西北人民是长期受军阀统治痛苦最深的人民,是十分落后的人民,这样的群众基础,还不具备巩固这一新生抗日根据地的一切必要条件。因此,党政军民各方集中力量来开展第一次冬学运动,是克服过去的缺点,开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步。从行署教育处编印的《冬学讲授大纲》中看到,要求第一次冬学完成这些任务:(1)使广大的群众深切了解新政权的性质和他们的切身关系,使他们了解新政权的法令及设施,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政治认识,引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抗日的民主的政治生活。(2)使广大群众确实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灭华政策和各种阴谋手段,参加各种抗日战争工作是本身应有的任务,并且使他们确实知道和能够在战争状态中参加应有的工作与行动。(3)在冬学的训练中养成有组织纪律的精神,行动一致的习惯。(4)文化水平的一定提高。①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由县教育行政机关、各群众组织、村公所和小学教员组成冬学委员会,委员会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民众的政治文化水平、人口、生活、自然环境)应有详尽的了解,并作出从始到终的全部计划。在冬学委员会领导下,集训一批在职的小学教员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为冬学教员,并吸收小学生为助手。备好校址、用具、灯油等物质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由村公所办理。
    第二步,在群众中动员,以村干部及其家属带头起模范作用。
    第三步,同时要注意揭发奸人的造谣破坏。
    冬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政治课及识字课,而政治课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教材与教法。学生的具体情况是:
   (1)他们大半是颇有世故经验的人,过去的统治者在他们身上铸下了痛苦的创伤,他们头脑里存留着各种剥削和压迫的深刻印象;
   (2)他们虽有切身的痛苦经验,却因缺乏知识而不能理解其本质,几千年的封建遗毒却在他们头脑里占了主要地位,对于现实反应迟钝,往往陷于悲观、空想、消极的意识中;
   (3)冬学学生主要是农民,农民则具有农民意识:保守、犹疑、迷信、不讲卫生;
   (4)连年来的战争和灾荒,直接给予他们新的痛苦。新政权成立后,由于极“左”的做法,如“四大动员”又带来新的紊乱和痛苦,所以一般民众并没有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新的境地里。②
    根据冬学学生的这些特点,行署教育处制定了教材和教法:
    第一、抗战教育。在行署教育处编写的《冬学政治课讲授大纲》中有政治常识八讲,每周一次,每次一讲。其内容:
    第一讲:抗日战争是大家的事。内分:抗日战争非打不可,不抗日活不成,抗日是大家的事。
    第二讲: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内分:两种错误想法,持久战广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持久战的三阶段。
    第三讲: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好法宝。内分:有统一战线才有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革命阶级共同领导,统一战线也有斗争。
    第四讲:抗战必定要胜利。内分:三年抗战证明能胜利,抗战胜利要大家来争取,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心。
    第五讲:抗战的严重危机。内分:严重危机是怎样来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难关是可以渡过的,克服困难危机要大家努力。
    第六讲:抗战到底团结到底。内分:巩固国共合作,实行三民主义,唤起民众自力更生,坚持敌后抗战。
    第七讲:敌后抗战和新西北。内分:新西北和从前不一样了,民主的政权,进步的军队,救亡团体,经济建设。
    第八讲:老百姓该怎样办。内分:要改变旧思想,帮助军队和政府,努力生产,加入救国会,教育自己。③
    第二、民主教育。讲实行宪法,召开国民大会,区村选举,也是针对群众过去受了多年专制主义影响所产生的弱点进行解释,如“哪个皇帝也纳粮”,“国家大事,小民不问”,“好事很多,你们去做”,并且在小组会上学习民主开会,演习村选。行署教育处所编的《冬学课本》的第三、四两课写道:“村长代表,大会公选,贪污犯法,立即罢免。进行选举,定要注意,谨防坏蛋,暗中舞弊。所选代表,正直公平,精明能干,办事才行。”“地痞恶棍,切莫选举,恶棍当权,欺压人民。公民资格,不分男女,年满十八,有权选举。选举被选,应有权利,为公为私,切莫忽视。”④
   第三,要进行爱护晋西北根据地的教育,爱护一二零师、新军,爱护新政权的教育,以及执行新法令,改善自身生活的教育。
   把道理告诉大家,并具体地把军队打了多少胜仗,政府公布了多少好法令,使大家知道。尤其可以演习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公粮检讨。
   这些政治课的内容,上级应经常进行考试检查。政治课之外,还要进行识字教育。还编写了《冬学课本》,.共十一课。
   这第一次的冬学,应教的材料很多,分量过重,而教员水乎与人数都很有限,要求实难达到。又因开学较晚(12月底),冬季又有一次残酷的“扫荡”,行署到了1月底才能通知各县恢复冬学,加紧上课⑥,实际只有一个半月的学习时间。即使这样,也有成绩好的县份,如保德,全县380个村子,开办冬学的270个,实况如下: 
    其中儿童在小学学习的除外,可以说相当普及。一个半月中学会90 250个字,政治上懂得抗战三阶段、统一战线等名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当前政治形势也有了简单的了解,还学会了5 12首抗战歌曲。取得这些成绩是由于他们组织动员与政治号召相结合,民主规定了奖惩制度。如冯家川教员教得好,学员送给他荣誉旗一面。神山妇女郭玉良因上冬学不住娘家,井道沟吴小丑子自己学习认真,还推动其他青年学习,他认会137个字。下流碛自卫队女中队长鲁秀梅,推动了丈夫一起学,她学会200多个字。⑦
    河曲人口7万,文盲45000人,全县326个村,建立冬学223处,入学12211人(男 4041人,女 5637人,儿童2533人),教员 225人。高级组识字500到1500个,懂得统一战线等11个问题;初级班识字30250个,学会歌曲518首,了解参军动员。他们认识到选教员是关键,⑧
   雁北也反映冬学收效宏大,山朔妇女参加冬学的70人有30人识字 30多个。⑨
   总结这次冬学,有的地方取得优良成绩,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动起采。以行署颁发的《补充指示》提出的要求为尺度,以实效为标准,在提高大众文化水平上并未得到大的成效。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是提高大众政治水平和觉悟水平的一把钥匙,而这次冬学经验说明,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是一件艰苦的一点一滴的长期工作,必须用长期的、耐心的和继续不断的努力来完成。所以在冬学结束时,应当迅速地开展群众的识字班,趁着冬学打下的基础来加固、前进。不过冬学结束后紧接着是春耕,组织形式要适合春耕生产。后来,识字班也是效果不大。
    根据1941101日北方局宣传部《给各抗日根据地关于冬学运动的一封公开信)中总结1940 年度冬学的情况,可以看出:虽曾收获了不少成绩,动员了广大群众入学,创造了冬学的新方式、新制度,但有许多地区因完全依据主观,计划过高,教育内容过于繁重空泛,在动员方式上还仅仅依靠于政府的行政命令,特别是在整个冬学运动中,缺乏与战争准备的联系,教育内容没有中心,因而冬学结束时,成绩并不显著。⑪
    注:
    ①②行署教育处编印《冬学讲授大纲》,教育丛书第五种,1940年。
    ③行署教育处编印《冬学政治课讲授大纲》,教育丛书第七种,1940年8月28 日。
    ④《晋西大众报》1940年12月21日第二版及28日第二版。
    ⑤前引《抗战日报》1940年10月26日第一版社论《如何进行冬学教育》。及上引《晋西大众报》1940年11月30日第二版-1941 年 3月1日第二版。
    ⑥上引《晋西大众报》1941年1月29日第一版。
    ⑦同上,1941年2月5日第四版《活跃的保德冬学》。
    ⑧同上,1941年2月12日第一版及3月8日第一版《河曲冬学成绩》。
    ⑨前引《抗战日报)1941年4月30日第一版《雁北冬学结束》。
    ⑩同上,1941年3月16日第一版社论(迅速总结冬学工作,开展识字运动》。
    ⑪同上,1941年10月21日第一版。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