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十一章第一节(2)

发布日期:2018-03-30 17:45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十一章  社会教育
第一节冬学(季节性的社会教育)(2)
2、1941年-1942年度的冬学
    在上一年度冬学的基础上,自8月间,行署就成立了冬学委员会,做准备工作;抗联指的冬学,创造5%的模范冬学,35岁以下的青年中入学的占十分之六,并确保上课70天。抗联、总工会和妇联开秘书会布置冬学、公粮工作、减租工作。行署还指示小学辅导冬学,电令中等学校组织冬学工作团。所有这些工作都比上一年着手早
    《北方局的信》中提出与上一年度冬学运动的不同处:
   (1)开展冬学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着眼于广大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及借此灌输启发民族抗战意识,推进与加强其政策水平;针对1941 年敌寇对我根据地空前的残酷“扫荡”,应特别注意与长期反扫荡战争的配合。1941 年度冬学运动的中心是密切与反扫荡战争联系起来。因此,教育方针应贯穿3个内容:广泛的锄奸运动;全体人民举行么民誓约运动;号召动员广大人民参军。定1942年“一,二八”(1月28日)为公民誓约的日子。
   (2)冬学委员会中增加武委会,工作增加调查登记文盲,编辑或翻印教材;动员工作中强调全体党员参加冬学,纠正过去党员不愿和群众一起学习的不正确思想;强调树干部首先参加冬学,纠正干部特殊化,文盲村干部也不参加冬学的落后现象。
  (3)师资短期训练。增学简单的成年教育方法以及教学上的一些技术。教材中政治课依据前述3个中心内容编辑;文化课由各专暑编制,各县翻印、抄写;每二三人一本。
  (4)经费由政府供给,发动群众自拿灯油,打柴烤火。
  (5)战中要坚持冬学,按民兵自卫队组织学生,上课布岗哨,随时准备转移。
  (6)游击区冬学是教育斗争最剧烈的所在,可利用公开的形:式,教员分散在民兵及群众中进行教学,利用敌人活动的间隙,每次不超过一小时,着重政治课。在接近敌区可利用旧形式,以开明士绅或进步知识分子任义务教员,夜间教学,分散轮回,家庭传习等办法。
  (7)加强党对冬学的领导,通过冬学可以提高党员的文化程度,减少党内文盲,支部要考查党员在冬学中的学习成绩。在党内外反对那些认为在战争中不能坚持冬学、在游击区不能开展冬学的取消主义观点。
    晋西北行署教育处结合当地特点制定了《民国三十年度冬学计划》,明确了冬学是社会教育的正规制度;冬学的任务中包括了破除迷信,讲求卫生,增加生活必需的知识。1941 年度冬学任务重点:一是以识字教育为主,一是了解本区重要法令的意义,并且规定:小学的地区,7 到15岁的儿童一律动员入小学(小学中设冬季班),无小学的可设立冬季小学即冬书房,或入冬学;女儿童不愿人小学或冬季小学的可与妇女一齐入冬学,有女冬学教员,尽量开办女冬学。学习内容:
   (1)识字:文盲要识100 字,会写、会念、会讲,已识200字以上的要再识200 字;
   (2)了解问题:爱清洁、防伤害、雷、雨、村政权、合作社、保卫家乡(群众武装)、保障人权、打日本最后一定胜利的道理;
   (3)有适当教员的地方学珠算,学会加减法、小九九;
   (4)程度较高的学写信、开路条、联句、记账。
    经费:冬学教员一般的是义务职,如到外村教学,每人每日发给小米1斤6两,菜金1毛2分;在本村教学家境困难,经县批准,按到外村教学津贴之半津贴(按实际上课天数计算),都由县统筹、村摊派开支;教员训练费(详《教员训练办法》)、课本费由县教育款开支 ② 
    在11月下旬,临县、方山、偏关冬学已开始。12月,日寇的扫荡已迫在眉睫,行署发出《关于冬学运动配合反扫荡战争的紧急指示》,估计到今年冬学运动的全过程必须与长期的反扫荡战争配合,因此必须贯彻锄奸教育、公民誓约运动、动员参军;抓紧时间及早开学,战争未到的地方要坚持上课,准备在战争先结束的地区,先行迅速恢复
    各地冬学就在战争准备中开展起来。行署冬学委员会决定在兴县试办新文字冬学20处,由师范学校学员任教员;岢岚决定村长识字200个;晋西学联与妇联共订冬学竞赛办法。对,今年的冬学各方面都很注意,如张立、莫川、方正之都著文指出,力求广泛,也要注意质量。《抗战日报》介绍冀中社教经验,并一论再论《今年的冬学》,指出:冬学的成败,乃是关系到整个根据地的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应纠正贪多致败保德东关冬学非常好,有157处,模范冬学8处,平均每村 3所,东关就有200人入学,上午是妇女班,下午是男子班。在冬学热潮中,各地入学人数超过了70%。离石、临南(冬学93所)、神府(冬学45所)都组织了冬学巡视团,督促工作。四区工作迟缓,晋西北抗联到四区各县协助冬学开展因为1941年公粮工作结束较迟,群众干部都忙于做公粮工作,影响了冬学的普遍开展,经督促,赶上来了,如临南、离石平均每村有冬学两处,经常到校人数占89%,准备把实验冬学和模范冬学转为识字班或夜校。县与县竞赛,保德二区全区冬学竞赛,参加男女学生140人,竞赛项目包括唱歌、识字、了解问题和写信等。临县总结冬学工作,创造了模范冬学 7处,上课90天以上(一般冬学上课65天以上),选拔模范教员 15人、模范学生127人,模范冬学工作者(村干部)29人,又在冬学中建立了儿童剧团5个、青年剧团1个,儿童宣传队3个
   保德全县冬学最早的于1941年11月15日开学,普遍于1942年3月27日结束,上课最多的在100天以上,平均73天。各阶层入学常到人数与应到人数的比率:
   地主70人,   占61.4 ,
   富农460人,  占68.7%,:                                    
   中农1646人   占67.6%                      
   贫农3162人, 占60.3%,
   工人489人,  占59.296,
   商人50人,   占39.6%,
   其他37人,   占36.296。
   成绩:识字600左右的2名,500左右的24名,400的97名,300的184名,200的375名,100的11名,50的名的的1669名。政治常识列入甲等的400名,乙等的489名,丙等的681名,丁等的1315名。珠算:学会加法的210名,减法110名,乘法57名
   就上列保德全县冬学成绩而论,在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之间,贫农入学率最差;以识字论,73天的时闯只认下50个字的占到绝大多数;以政治常识而论,最低等的人数最多;以珠算论,只学会加法的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这说明:最劳苦的人民世代没有学习的机会,学起来十分困难,这是一。同时,教材与教法上一定有些问题,学员不易接受。这里还没有列出入学率来。冬学教育已充分表现出当时教育工作之艰难。而总的说来,整个1941年-1942年度的冬学还开展得生动活泼。       
注:
    《晋西大众报》,1941年8月6日第三版《行署准备冬学工作,冬学委员会成立》,8月15日第三版《抗联准备冬学工作},9月5日第三版《抗联、总工会、妇联将开秘书会》,第四版《行署指示小学辅导冬学办法》,27日《各地积极准备冬学,行署电令各中等学校组织冬学工作团》。
    前引《行政导报》第二卷第六期6-7页、18 页。
    ③④⑤⑥前引《抗战日报》1941年11月7日第三版;12月9日第一版;1942年1月3日第一版;1941年12月12日第六版;I5日第一版。
    ⑦《抗战日报》,1941年9月14日第四版张立《对今年冬学工作的几点意见》,11月30日第五版莫川《村教委员会应当怎样进行冬学》,12月12日第六版方正之《试谈目前冬学中的几个问题》,18日第四版莫川,《克服冬学中的两种偏向》。
   ⑧⑨⑩⑪⑫⑬⑭⑮,《抗战日报》,1941年11月18日第一版;12月30日第一版;1942年1月1日第一版;2月14日第三版;1月3日第一版、22日第三版、27日第三版;3月12日第三版、14日第三版;1月29日、3月17日第三版;5月9日第三版;6月18日第一版。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