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 1938年4月

发布日期:2016-11-02 12:27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
 一九三八年 四月
    二月,党中央致电陈光、罗荣桓、杨尚昆,指示,一一五师必须与决死二、三纵队及行政主任张文昂建立密切联系,推动他们出面进行下列工作;恢复晋西南抗日秩序,肃清汉奸;召集区、村长及各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并执行战时工作;吸收各团体代编加入动员实施委员会;深入广泛地发动民众运动,组织自卫军。指示还要求陈光、罗荣桓设法与分析地区的(洪赵)特委王一夫、吉县地区的省委张友清、黄骅等,取得联系,并要省委与师部一起行动。
    同日,牺盟会乡宁中心区在稷山县白坡村召开会议,新绛、襄陵、汾城、乡宁、稷山等县游击队领导人均出席参加,研究同意各县牺盟游击队合租改编事宜。会议进行期间,被日军包围。中共把那个秸山工委书记、县牺盟特派员、游击大队指导员田文纯,为掩护领导机关和各县代表安全转移,率队英勇阻击,不幸以身殉职。
    八日,“战动剧团”发起的吕梁山话剧座谈会在岢岚召开。全国戏剧家袁牧之出席大会并作指导。参加会议的三十余人,代表十多个单位。会议进行了七天,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晋西北分会筹委会。
    本月,上旬日军进攻徐州,企图大同津蒲线。一二〇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配合正式作战,牵制敌人。三五九旅从原平上阳武地区向晋东北平绥线挺进,配合晋察冀边区,开辟桑干河两岸的抗日根据地;宋时轮支队离开雁北向平西挺进,并于五月二十五日在河北省宛平县与邓华支队会合,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深入热南、东开创抗日根据地。
    同时,一二〇师命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警六团、师骑兵营先后开赴朔县、怀仁以西地区,与左云、右玉的地方武装独立六支队(原动委会六支队),共同开辟雁北抗日根据地。
    上旬,为了提高决定二纵队讲游击战、罗荣桓同志派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以及肖向荣等给决死二纵队讲游击战、上政治课,并把十一个团整编为八个团,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决死二纵队得战斗力。时决死二纵队政委张文昂,政治部主任韩钧,副政委王逢元,副主任唐方雷(徐英),纵队长陈庆华(旧军官),参谋长艾子谦(旧军官)。
    十日,毛泽东同志电贺一二〇师收复晋西北七城。”努力奋战击破敌人整个进攻,取得伟大胜利,中央诸同志闻之极为兴奋。”“当望巩固内部团结,加紧整理训练,争取新的胜利,配合友军造成巩固的根据地,坚持华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完成自己的战略任务”
    十八日,毛泽东同志给贺龙、关向应、肖克电示:关于平绥线路以北包括丰镇、集宁、天镇、阳高之北部及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陶林、武川诸县至东北的张北县这一广大地区,能否创造游击根据地,请你调查见告,并转宋时轮同志调查见告。据绥远人谈,该地一带都是山地,民间枪颇多,铁道在沟中行,铁道南部滨城一带亦是山地,枪支亦多,游击队可跨铁道发展,并往来穿插铁道,都不成问题等语。究竟情况如何。望速告。并转宋时轮。
    二十四日,一二〇师贺龙向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报告,宋时轮支队应经广灵、蔚县与邓华支会合,并转往怀来、涿鹿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这样,背靠晋察冀边区,既可向东北发展,又可经常派部队越平绥路以北活动,必要时,可向冀东与冀察热地区发展。
    本月,宋支队从雁北挺进冀东,晋绥边特委从平鲁、右玉抽调柏玉生、王平、龙鸣(冯凯)等人到右南接收宋支队的工作,成立了右山朔怀县“动委会”,柏玉生任主任。不久中共右山朔怀县委成立,龙鸣任书记。
    本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三边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五月,蒙古工作委员会改称绥蒙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长白如冰,组织部长李衡,蒙民部长赵通儒,军事部长于占彪。工委委员还有云泽(乌兰夫)、白海峰、孔令甫、刘兴源等,工委队外名义是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政治部,警备一团编为游击司令部,孔令甫为司令员,白如冰、刘兴源为正副政委。驻地在桃力民地区康布尔庙一带。同时成立中共桃力民工委,书记白成铭。
    本月,战动总会从离石到岢岚后,与第二行政区专署、二区保安司令部。牺盟岢岚中心区、一二〇师民运部、晋西北农救会联合出版了《西北战线》间日刊(刘柯、吉哲、饶斌、芦梦等编辑),发行一百二十余期。动委会剧团出版了《戏剧阵线》,发行了三期。总会还创刊了《战动周刊》(段云编辑),出至十一期后,改为《战地动员半月刊》,又出十二期。同时还编印了《老百姓周报》和《战动画刊》,发行二十一期。还复刊了《战地通讯》,发行一百八十二期。
    此时,各县动委会的报刊有:《红旗》(临县)、《动员》(五寨)、《岚动》(岚县)、《汾阳怒吼》(宁武)、《火花》、(神池)、《雪耻》(汀曲)、《抗战》(兴县)、《战声》(忻县)、《战潮》(静乐)、《炸弹》(雁北办事处)、《自卫》《黄河》(保德)、《怒吼》(偏关)、《抗日先锋》(右玉)以及刊物《抗战形势》(临县)、《战斗救亡半月刊》(宁武)、《农村救亡》《大众呼声》(忻县)等。
    牺盟会和晋西北我军部队出版的主要报刊有:《先锋半月刊》(“民先”晋西北队部)、《西北战场》《临县战号》(牺盟临县中心区)、《太原战旗》(牺盟太原中心区)、《大众化》《抗战生活》(牺盟岢岚中心区)、《前线报》《前线月刊》《前哨》《广播台》(决死四纵队)、《工卫报》(工卫队)、《长城报》(暂一师)、《战线报》(三五八旅)。
    阎锡山地方政府与驻军办的主要报刊有:《抗救周报(二专署)、《政治月报》(四专署)、《抗救日报》(十一专署)、《抗战周报》(静乐县政府)、《县政周报》(中阳县政府)、《奋斗日报》(三十五军)、《游击三日刊》《抗游通讯》(二区保安队)、《抗日铁骑》(骑一军),《新军报》(十九军)等。
 
 
资料来源:《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一九八五年六月讨论稿)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印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