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第一章
发布日期:2016-10-17 10:33 来源: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作者: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吕梁地方组织的建立
(1919年5月-1924年12月)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新思想的潮流迅速波及到晋西吕梁山区。在今吕梁地区的汾阳、离石、柳林、文水、孝义、兴县等地,以中、小学生为核心的向往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阶层首先投入革命潮流。他们响应省城学联的号召,在吕梁各地掀起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涌现出贺昌、侯士敏、刘有刚、高如山、王文达等一批优秀青年。尤其是贺昌、侯士敏,在转赴省城就学后,积极投入革命运动,陆续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太原团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贺昌、侯士敏极为关心家乡以至母校的革命运动,1922年贺昌就任太原团地委书记后,与侯士敏一起具体着手了吕梁团组织的组建工作。1923年夏,在省城以外山西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诞生。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团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努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新思想,组织进步青年开展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学习、研究和讨论。青年团员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吕梁党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运动的开展造就了核心骨干力量,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19年
(1)汾阳学生率先掀起声援北京五四反帝爱国斗争
5月,北京爆发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后,太原青年学生立即响应声援。汾阳为晋西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几座中等学校有近千名青年学生。汾阳学生联合会迅速响应省学联的号召,率先掀起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汾阳学联发布罢课宣言,坚决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誓死不当亡国奴。宣言指出“汾阳虽非通都大邑,但也不是世外桃源”,号召青年学生进行罢课,开展反对签订卖国条约的斗争,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县城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学联号召一致罢课,走上街头集会游行,谴责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声讨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学联组织学生对县城商号挨次检查,发现日货便予查封。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县城各界爱国群众的支援,使反帝爱国运动持续了3个月之久。暑假期间,各中学学:生返回家乡开展爱国宣传,推动了吕梁山区各县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
(2)五四运动的浪潮扩展到吕梁各地
6月至8月,随着省城和汾阳青年学生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离石、文水、孝义、兴參地也开展了以进步教师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斗争。
离石县政府严令学校当局禁止学生罢课。进步学生贺昌、刘有刚等不顾校方的反对,走上街头宣传讲演。一天贺昌牵着一条头戴东洋帽子的哈巴狗在街头进行形象的讲演,周围聚集着一批群众听讲。这时县长贾令堂头顶东洋礼帽,在几名警察的簇拥下闯了过来,企图阻止群众的爱国活动。贺昌急中生智,用手指着哈巴狗和贾县长,围听的群众顿时领悟,齐声呼喊“东洋鬼子的哈巴狗、东洋鬼子的哈巴狗……”。贾县长闻声见状,虽十分气恼但又无可奈何,只好佯装不见溜之大吉。
离石县柳林镇①地处晋、陕交通要冲,是吕梁山区一座繁华的集镇,该镇商业繁荣、文化发达,有许多青年在外地求学。贺昌、王达成、杨逢昌、刘有刚、田开疆等进步青年暑假期间返回家乡柳林镇,开展了广泛的反帝爱国宣传活动。他们与本镇小学进步教师和学生一起走上街头宣传讲演,介绍北京学生反帝爱国斗争的情况,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卖国条约。为宣传新思想,青年学生自编了话剧《白瞎子的遭遇》,逢集会人多之际演出,在劳动人民中引起很大反响。
在文水,进步人士成笃斋发动进步教师和学生在县城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0年
(3)新文化、新思想在河汾中学广泛传播
春,本世纪初年,在晋西吕梁山区以至黄河西岸的陕北各县,汾阳河汾中学是创办最早、声誉最高的一座公立中学。这里汇集了黄河两岸的青年学生,是吕梁山区知识分子集中的学府。五四运动前后,河汾中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思想活跃,热烈追随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潮流。该校国文教员郭桐年,五四运动前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在河汾中学执教国文课时,大力提倡白话文,积极宣传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新思想。他个人藏有进步书籍数十册,订有多种流行的进步刊物。郭桐年思想进步,对学生热情随和,许多学生常向他借阅进步书刊,同他讨论国家大事与社会问题。
(4)贺昌在吕梁山区传播社会主义学说
冬,五四运动以后,贺昌随父到太原,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当时,省立一中为省城进步活动的中心,王仲一(又名王振翼)和贺昌等成为进步青年的核心。1920年夏,经高君宇介绍,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吸收王仲一、贺昌为通讯会员。贺昌开始对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学习和研究。同年冬返乡渡假期间,贺昌与小学同学及好友杨逢昌、刘有刚、高如山等经常在一起聚会,与他们谈论各种学说流派,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大概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在吕梁山区逐步传播开来。
1921年
(5)公立河汾中学进步青年成立新文化书报互助团
春,为适应青年学生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需要,河汾中学进步学生自发成立新文化书报互助团,其主要任务为宣传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国货。该团成员公推思想进步的校学生会会长侯士敏担任新文化书报互助团团长。侯士敏系山西平遥县人,1919年夏考人公立河汾中学后,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在同学中拥有很高的威信。新文化书报互助团成立后,侯士敏热情为同学们的学习筹划奔忙。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家资丰厚的学生纷纷捐资,为互助团购买了一大批进步书刊。《新潮》、《改造》、《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进步书刊成为学生们的抢手读物。从这些书刊中,一批青年学生汲取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营养,并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启蒙教育。进步学生集资在校园内开设国货商店,号召师生购买国货,抵制洋货。这一年夏,侯士敏代表河汾中学学生会参加了太原学联总会会议,此后他经常往返于汾阳一太原之间,及时向同学们介绍太原学生活动情况,指导汾阳学生运动。
(6)贺昌在吕梁山区进行社会调查
5月,在高君宇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小组成立,贺昌为最早期的8名团员之一,并主办《平民》周刊。同年冬王仲一调北京工作后由贺昌接任团支部书记。贺昌入团前后,几次返乡进行社会调查。吕梁山区地瘠民贫,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使人民苦不堪言。贺昌在调查后撰文愤怒质问统治者,“吾省长既为民兴利除害,爱民如子,何为税务日增,使民不堪其任,将来人民贫不聊生,则国家何由而富?”①
1922年
(7)张叔平在离石县城创办“觉民书社”
春,离石县大武镇②青年张叔平(又名张秉铨),五四运动前考入山西省立一中。在校期间经受了五四运动的锻炼与陶冶,经常与山西早期革命活动家高君宇、贺昌等来往接触,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初张叔平返乡期间,约同好友任定国(离石人)、杨惠年(中阳人),在离石城集资创办“觉民书社”。书社之名取觉醒民众之义,其目的宗旨一目了然。书社经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书籍和报刊,也有一些介绍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书刊,在闭塞封闭的吕梁山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8)李舜琴接办河汾中学新文化书报互助团
夏,河汾中学新文化书报互助团成立一年多来,会员逐渐增多,为进步青年学习新文化、研究学术、接受进步思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年夏天,侯士敏由河汾中学毕业,考入山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其担任的河汾中学学生会长和新文化书报互助团团长职务由进步青年李舜琴继任。
侯士敏到太原就学后,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不久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担任该校团支部书记。他十分关心河汾中学革命运动,与李舜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指导书报互助团进一步开展活动。
河汾中学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书报互助团成员系骨干力量,他们自编自演、自制道具,经常深入到农村演出,有时还到邻近的文水、孝义、平遥、介休等地演出。他们排演的《误出妻》、《枉费心》、《不识字》等剧目,以农村实际生活事例为素材,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
(9)太原团地委密切关注梁团组织的创建
秋,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支部成立一年多来,组织迅速发展,在省城太原建立起 7个团支部,9月间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贺昌当选为团地委书记,侯士敏担任法政专门学校团支部书记。贺昌、侯士敏极为关注吕梁团组织的创建工作,着手在汾阳上学的同学与好友中发展青年团员。
1923年
(10)李舜琴等人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春,按照太原团地委安排,法政专门学校团支部书记侯士敏介绍河汾中学李舜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河汾中学新文化书报互助团成员车亨通、梁克元、冀兆熊、张培元等相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1)青年团汾阳支部成立
夏,在太原团地委的关心和帮助下,汾阳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已发展到7名,组建团支部的条件臻于成熟。暑假期间,太原团地委派法政专门学校团支部书记侯土敏来到汾阳,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这是山西省城以外的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也是吕梁地区最早的青年团组织。汾阳团支部由李舜琴担任书记,驻河汾中学。
(12)侯士敏向太原团地委报告汾阳建团情况
9月,贺昌奉调赴外地工作之后,当月16日太原团地委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李毓棠当选为太原团地委委员长。大会听取了法政专门学校团支部书记侯士敏赴汾阳组建团支部的报告。此后太原团地委就汾阳建立团支部事向团中央和北京区委作了报告。
(13)柳林镇开展社会主义学说学习研究活动
后半年,在外地上学的柳林籍青年贺昌、王达成、刘有刚等人经常给家乡的同学和亲朋捎寄进步书刊。受此影响,柳林进步青年杨逢昌组织铭义小学进步师生开展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学习研究活动,为柳林党、团组织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开展作了思想准备。
1924年
(14)李舜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春,贺昌回山西检查工作,在汾阳听取了李舜琴关于汾阳团支部成立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贺昌批准李舜琴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李舜琴系中国共产党在吕梁地区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15)太原团地委派蔡振德赴汾阳指导工作
夏,河汾中学李舜琴、张培元等党团员应届毕业到外地求学,团支部工作难于正常开展。李舜琴将这一情况报告太原团地委,太原团地委派蔡振德赴汾阳检查指导工作。铭义中学学生韩寿萱(又名韩蔚生)、刘有刚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汾阳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武子程也在同一时期加入青年团。
(16)汾阳团支部改建为青年团汾阳特别支部
秋,汾阳团支部成立初期,成员以河汾中学学生为主,利用新文化书报互助团在进步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学说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太原团地委的指导下,团的工作向县城各学校以至社会各阶层扩展。经团北京区委批准,决定将汾阳团支部改建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特别支部委员会,由武子程担任特支书记。由于河汾中学李舜琴等党团员毕业离开汾阳,团员数量减少,到10月间,汾阳特支有团员5名。
(17)青年团组织推荐李照入黄埔军校
10月,太原团地委领导人蔡振德在汾阳视察工作期间,同时担负着为黄埔军校物色学员的任务。汾阳县城青年李照(又名李德铭)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向往革命。蔡振德多次与李照谈话,宣传国共合作以后大革命发展的大好形势,动员李照去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李照一家人思想进步,积极支持李照去黄埔军校。经蔡振德推荐,10月间李照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
资料来源:《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 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本站编辑:姚文君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