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第七章 1938年

发布日期:2016-11-21 17:27    来源: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作者: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
第七章建立地方党组织,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1939年12月)
一九三八年
    (196)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当1937年11月,日军逼近祁县、平遥时,阎锡山孝义县政府县长带部分员闻风而逃,旧县政府解体。1938年1月,中共孝义县委通过牺盟会,要求阎锡山第六专署委派县长。六专署专员张文昂(中共党员)立即委任原洪洞牺盟特派员傅立民(不久加入共产党)到孝义任县长,建立了义县抗日民主政府。
    抗日县政府成立后,傅立民按县委指示,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县、区、村各级政权,县政府的各科科长、5个区的区长和36个行政村村长全部改由中共党员或牺盟会员中的骨干分子担任;同时,分期训练区、村自卫队骨干,积极准备抵御日军入侵。
    (197)决死四纵队在临县组建    
    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在吕梁地区临县组建。下辖决死第十总队、十一总队、十二总队、游击第六团、第七团、第十八团共6个团,连同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卫生人员、随营学校、前线剧社,共计8600余人。这支部队是共产党通过牺盟会组建起来的,是党可以直接指挥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战斗在晋西北地区。
    纵队长梁浩(旧军官),政治委员雷任民(中共党员)、政治主任刘玉衡(中共党员)。各总队、团均设政治主任。纵队政委、总队(团)政治主任对军政大事有最后决定权。3个总队的军事干部大多数是阎锡山派来的旧军官,从政治主任到指导员、工作员都是由牺盟会和八路军派来的军事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和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干部;3个团的军政干部都是共产党员,营、连干部大部是共产党员,少数是经过训练的进步青年。5月,建立了决死四纵队党委,李宝森任书记(后为金敏)。在各总队(团)、营、连建立中共党委、党支部。四纵队党的组织受中共晋西北区党委领导。晋西事变后,党的组织逐步公开,纵队党委书记雷任民,副书记金敏。
    决死四纵队组建后,主力集结于晋西北,配合-=师和其它新军部队,活动在离石、临县、岚县、方山、交城、文水、汾阳、五寨、平朔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建立与健全抗日民主政权。在晋西事变中,面对阎锡山旧军在晋西北的主力骑一军和三十三军的军事进攻,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当时可以集中的部队只有7个团,其中就有决死四纵队5个团。晋西北反顽斗争胜利后,决死四纵队集结临县榆林沟整军,加强部队的党组织建设,学习八路军,建立健全军队的各种制度,使部队更加革命化。部队进行了整编:十八团3个营分别编入八路军独立第六支队、十九团(原游击七团)、二十团(原十一总队);三十三团(原十纵队)编入决死二纵队;三十四团(原十二总队)和三十五团(原游击六团)合并为三十五团;成立纵队教导营。纵队辖十九团、二十团、三十五团、教导营,共 4000人。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雷任民、副司令员孙超群(从八路军调来),政治部主任刘玉衡(后为李力果),参谋长王兰麟。各团、营、连军政干部均为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各团设团长、政委。
    整军后,部队中党员人数占到总人数25.4% (1940 年),排以上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909以上。部队教育、作战完全归一二〇师指挥,开赴汾阳、文水、交城一带开展对敌斗争,参加了1940年春季、夏季反“扫荡”战斗和“百团大战”,进行大小战斗25次,毙伤日伪370余人。
    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后,调驻第四军分区,活动于临县、临南、离石、离东、方山地区,参加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并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减轻人民负担。1942年10月,精兵简政中,部队整编勾十九支队、三十五支队。1942年,决死四纵队进行大小战斗108次,毙伤日伪军258名,生俘16人。
    1942年12月,晋绥军区调决死四纵队组建第六军分区,部队开赴宁武、静乐、崞县、忻县地区。
    (198)牺盟会岢岚中心区抗日游击队指挥部在兴县成立
    太原失守前,牺盟总会派共产党员张效中、韩燕如到晋西北地区,成立牺盟晋西北中心区。张效中等在岚县听取了一二〇师和中共晋西北省委领导人的指示:先抓训练自卫队,然后组建抗日游击队,把总会给的几百支枪背起来,打日本侵略者。张效中等到达兴县,与兴县县长张干丞商议,将已经集中并开始训练的兴县自卫队交牺盟中心区训练。1938年1月,以兴县自卫队为基础,组建牺盟抗日游击总队,3个连又1个排。同时,在兴县城内成立了牺盟会岢岚中心区游击队指挥部。不久,指挥部率游击总队移驻岢岚继续训练,并与岢岚、五寨、神池、保德等县的牺盟游击队会合,总队扩编为两个营,700人。3月,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第一次围攻后,扩编为3个营,连以上军政干部均为一二O师和晋西北区党委调派的。7月,编入决死第四纵队,为第十四总队,总队长张效中,政治处主任杨叶澎(8月改称游击第七团),1939年初,游击第七团调往岚县驻防和训练。同年7月改编为十九团,开赴交城山区岔口一带驻防,与四纵队党委靠近。
    晋西事变前,该团奉命开往岚县普明、东村一带。反顽斗争胜利后,从临县开往八分区交城、文水、汾阳地区,开展平川游击战争。
    (199)中共方山县委成立
    1937年10月,战动总会委派延安红军大学毕业的学员、中共党员旷伏兆到方山县建立党的组织。旷伏兆于11月到达方山,以八路军和牺盟特派员身份活动,在县牺盟分会和一二〇师教导团驻兵站两个排的配合下,开展各项工作,并秘密发展党员,进行建党工作。1938年2月,中共方山县委在方山县城(今方山乡)成立,并在屹洞、马坊和县牺盟分会内建立了党支部。县委受战动总会党团领导,书记旷伏兆与程子华单线联系(不久晋西北省委派罗萍接任书记)。县委以牺盟分会名义开展工作。当时,方山县反动县长与牺盟分会、公道团负责人相勾结,反动封建势力一度嚣张,曾扣押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县委通过牺盟临县中心区撤换了牺盟会、公道团领导人,由县委书记罗萍任牺盟特派员,中共党员胡成魁任公道团长,孤立了反动县长,发展抗日武装、减租减息和建党工作才比较顺利地展开。县委建立了一区、二区、三区3个区委,成立了150余人的游击队。但方山县政权一直为反动势力所掌握,造成工作上的不少损失。晋西事变后,方山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
    方山抗日游击队在一年中为决死四纵队扩兵700余人。1939年,该游击队编人决死四纵队游击第六团。
    (200)中共临县中心县委(地委)成立    
    年初,中共晋西北省委:为了加强对临县、方山两县党的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临县中心县委,机关驻临县城内,以牺盟临县中心区为掩护,以牺盟会名义开展工作。中心县委与临县县委是一套班子。书记金少英(后为宋应),组织部长景明远(后为魏怀礼),宣传部长陈少山。
    1939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中共临县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临县地委,并先后增设民运部,部长景明运(后为胡全);军事部,部长贾怀光;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胡全。同年2月,中共兴岚保中心县委撤销后,中共兴县县委、中共岚县县委也归属临县地委领导。
    晋西事变后,中共中离地委(原属中共晋西南区党委领导)并人中共临县地委,组成中共晋西四地委,下属临县、方山、岚县3个县委,兴县县委为中共晋西区党委直属县委。
    (201)中共文交工委成立    
    太原失守前,交城、文水已建立了牺盟会组织,接着成立了中共交城支部和动委会组织,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地方工作团也到文(水)、交(城)、汾(阳)边山一带开展工作。太原失守后,成立了以中共党员 常芝青为县长的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文交地区的群众抗日救亡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交城、文水先后组建了几支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
    1938年2月,中共晋西北省委为迅速建立文交地区中共基层组织,开辟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委托一一五师六八六团郭伟人、吕塞等同志建立了中共文交工委,郭伟人任书记,吕塞任组织部长,司正卿任宣传部长。郭伟人兼交城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吕塞兼任大队教导员,依托这支200余人的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和组织群众。
    同年6月,中共晋西北工委将中共文交工委扩建为中共文交汾介工委,领导交城、文水边山和汾阳北部、介休同蒲路以西地区党的工作,机关由文水边山转移至汾阳边山头道川,顾永田接任宣传部长,增设民运部,李伯林任部长。12月,李文琳接任工委书记。1939年3月,中共文交汾介工委撤销。
    (202)汾阳县抗日政府成立    
    2月17日,日军侵占汾阳县城,残杀群众10余人,奸淫妇女无数。山西省政府所辖汾阳县政府官员及国民党守军早已弃城逃跑。下旬,日军在汾阳建立维持会,设立联军司令部,沿铁路、公路交通线设立10多处据点。从此,汾阳县城成为曰军在晋中平川屯兵的重要据点,进攻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基地。
    汾阳县城失守后,汾阳县被分割为南北两块,中共汾阳县委,县牺盟分会主要在南部二、三、五区活动。同年4月,经战动总会推荐,报请第四专署批准,委派活动于汾阳北部边山地区的工人武装自卫纵队(后称工卫旅)军需干部钟善云(中共党员)为汾阳县抗日政府县长,工卫队派1个连配合县政府开展工作。县政府机关驻头道川交口村。县政府成立后,立即发出安民告示,宣布了多项抗日政策法令,建立区、村政权,打击曰伪军,保护生产,组建群众抗日团体,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积极为抗日部队筹粮筹款和动员新兵。同年秋,钟善云调回工卫纵队后,另派连指导员王子承(中共党员)接任县长。12月,中共汾北工委成立后,在汾阳县抗日政府内设中共党团(党组)。
    (203)八路军阻击日军进犯晋南地区  
    2月上旬至下旬,日军发动晋南战役,以第十四师团、第一二八师团分别由河南新乡、山西长治向临汾进攻;以第二十师团由太原沿同蒲路南下进攻临汾;以第一二九师团从清源、徐沟地区沿汾(阳)离(石)公路西进,掩护南进部队。为阻击日军南犯,八路军总部决定:一二〇师主力一部(贺炳炎、廖汉生支队)进攻汾(阳)离(石)公路,与一一五师保持联系;一一五师主力位于汾阳、中阳、石楼、隰县地区之间,屏障河防,阻敌西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及三八六旅(陈赓旅)位于长治以北地区,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进至介休、灵石之间汾河两岸,侧击沿同蒲路南下之敌;一二〇师破击北同蒲路以钳制敌人。
    2月18日至22日,八路军各部共毙伤敌2000余人,击毁战车6辆、炸火车三列、汽车15辆,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其中,一一五师在孝义县兑九峪、楼底、田家铺三次伏击和交口县石口、川口战斗,歼敌700人; 一二〇师歼敌800余人,攻占7个据点,破桥梁8座,毁铁路20余公里,切断了北同蒲路日军之交通。
    这次阻击迟滞了日军的南犯、西进,掩护了国民党军的转移。
    (204)晋西北军民粉碎敌人第一次围攻,收复7县城    
    2月下旬,日军乘一二〇师主力在同蒲铁路北段作战之际,以第二十六师团、第一二〇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一万余人,分五路进攻晋西北根据地。从2月21日至3月2日,日军先后占领宁武、神池、偏关、河曲、保德、五寨、岢岚等 7县城。敌第二十六师团1个联队曾西渡黄河占领府谷;敌第一〇九师团一部2000余人由汾阳西犯侵占离石县城后,进攻黄河东岸军渡、碛口;敌一〇九师团另一部由文水、交城出动进占岔口、古交、河口地区,并向娄烦进犯。3月2日,进占军渡、碛口之敌突然东返离石,北犯方山、临县。贺龙命令:三五八旅主力进至离石、碛口以北地区,三五九旅主力进至岢岚地区,根据地内的部队和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袭扰、疲惫敌人。3月4日,一二〇师急行军300余华里,从北同蒲铁路以东之忻县地区返回晋西北,师部返岚县。3月6日,毛泽东急电贺龙、关向应、萧克,协同傅作义部,各个击破西进之敌,巩固晋西北根据地。
     师部决定集中三五八旅、三五九旅主力首先打击进占五寨、岢岚之敌,尔后向神池、宁武发展。采取围困战,断敌补给,迫敌出逃,于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粉碎敌人之围攻。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以及战动总会、牺盟总会领导的各游击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在一二〇师领导下参加了战斗,在同蒲铁路北段和太(原)汾(阳)公路、汾(阳)离(石)公路各段不断展开游击战,并直接参加围困、追击战斗,担负了部分阻击、袭扰任务。至3月底,晋西北军民相继收复7县城,取得反围攻作战的胜利。此役共歼敌1500余入,缴山炮1门、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百余匹。这次反围攻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为创建巩固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打开了新的局面,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4月10日,毛泽东发来贺电:”9日电悉,努力奋战击破敌人整个进攻,取得伟大胜利,中央诸同志闻之极为兴奋。”“当巩固内部团结,加紧整理训练,争取新的胜利,配合友军,造成巩固的根据地,坚持华北抗战,在全面抗日战争中完成自己的任务。”
    (205)八路军在孝义重挫日军,决死二纵队配合开辟根据地
    2月上旬,日军分3路南下,发动进攻临汾的晋南战役。中旬,八路军一一五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控制吕梁地区、巩固战略枢纽的指示,进至孝义、灵石地区,侧击由孝义西犯之敌第一二〇师团左侧支队,先后在孝义县兑九峪、楼底、田家铺3次伏击该敌,毙伤日军400余人,并收复大麦郊(今属交口县)。随后,向石楼、永和、隰县、大宁等地发展。决死二纵队则进入隰县、灵石、汾西等地山区,其第五总队(团)活动于交口县川口、石口、水头、大麦郊和孝义县兑九峪地区,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帮助建立政权,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袭击敌之运输队和小股部队,并收复交口县康城镇,切断汾阳至隰县之交通,还袭击了孝义县城,有力地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由侧后钳击南侵日军,开展创建根据地的工作。
    (206)日军侵占孝义县城   
     2月16日,日军第二〇师团由平遥西进,侵入孝义。孝义县抗日政府县长傅立民率自卫队炸桥、破路,并对日军进行伏击、阻击,但寡不敌众,主动撤出战斗,掩护群众转移。日军于当日侵占孝义县城。随后在孝义东部平川的重镇增设据点,控制了平川地区,并逐步向山区“扫荡”“蚕食”。
    中共孝义县委、孝义县抗日政府转移到孝义西部兑九峪镇一带坚持斗争。
    晋西事变后,县委、县政府及各群众团体、抗日游击队,撤出孝义。从此,孝义成为日、伪、顽血腥统治地区。阎锡山与日军在孝义实行“中日亲善”,相互勾结,大肆屠杀抗日干部和群众。日军先撤出几个据点,让给阎顽军驻防。阎锡山与日军在孝义先后进行了多次黑暗中的交易,进行反共投降活动。
    (207) 阎锡山开始政策上的倒退,限制进步势力发展    
    2月16日,阎锡山在临汾温泉召开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检讨抗战工作。阎锡山部队在日军进攻面前节节败退,阎对抗战失去了信心。看到牺盟会、动委会等进步势力的大大发展,生怕威胁他的统治。阎锡山在会上散布对日妥协言论,并成立“民族革命同志会”,作为统一领导二战区军、政、民各部门的最高组织。继续调出派往战动总会的干部,密令战动总会宣传部负责人赵宗复(秘密中共党员,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之子)及该部印刷科长赵中枢(秘密中共党员,山西驻南京办事处主任赵丕廉之子),星夜带宣传部全体人员离开战动总会到临汾。赵宗复报告程子华、南汉宸后,经战动总会党团研究决定:为延缓和阎锡山公开破裂的时间,允许赵宗复、赵中枢离开战动总会,其余人员一律不走。赵宗复等 2人遂由离石前往临汾。同时,阎锡山撕毁与共产党商定的战动总会在战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协议,下令成立第二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强行将战动总会所属的游击队缩编为保安二区8个游击支队和1个特务队,任命续范亭为保安二区司令员,把战动总会武装力量限制在第二区13个县的狭窄地区,置于日伪军与阎军驻防区之间,限制其发展。还派亲信任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力图控制部队领导机关,架空续范亭,夺取领导权,达到兼并或消灭的目的。
    中共中央为了争取阎锡山抗日,巩固统一战线,在不拆散部队建制,不调换游击部队领导干部的原则下,同意改编。战动总会的12支游击队先后进行了改编。保安二区8个支队总兵力13000余人。其余1800余人编入八路军一二O师游击第四支队;1000余人编为四专署政卫总队;察绥游击军4个支队未改编,归一二〇师指挥。改编工作一直延续至1938年底才完毕。
    (208)九里湾阻击战  日军侵占离石县城    
    2月22日,工卫总队一营营部和第一连在离石县东北的九里湾村阻击由汾阳西犯之日军谷口茂旅团。在猛烈火力掩护下,工卫队以一个排冲向敌人拼刺),日军急忙后撤并占领公路左右山头。工卫队一连占领村后山头,继续打击日军。至下午8时,激战6小时,工卫总队毙日军30余人,趁夜撤出战斗。次日拂晓前,日军占领九里湾村,焚烧房屋,杀害群众37人,制造惨无人道的九里湾惨案。
    24日,日军继续西进,侵占离石县城。日军继占领太(原)汾(阳)公路线后,又占领了汾(阳)离(石)公路线,并以此为据点依托,不断沿离(石)岚(县)公路、离(石)临(县)公路向北进犯,沿离(石)军(渡)公路向西进犯。
    日军把离石城作为屯积兵力、物资的大本营,进攻山区根据地的军事基地,残酷杀害抗日军民,实行血腥统治达7年半之久,直至1945年9月9日离石解放。
    (209)战动总会抗日游击队第一路纵队在太(原)军(渡)公路袭击日军   
     2月下旬,日军发动对晋西北根据地的5路围攻。程子华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亲率抗日游击队第一路纵队,沿太(原)军(渡)公路两侧袭击破坏敌之交通运输,牵制迟滞敌向柳林、军渡进犯。第一路纵队不断破坏公路和袭击敌人,使敌人不得不将清源至汾阳靠山的公路南移平川,重修公路,但在游击队袭击下直至6月底尚未完工。敌之运输队和出扰部队不断遭到袭击、伏击,损失惨重,从而保证了一二〇师在北线作战的侧后安全,牵制了日军西犯。
    一路纵队在太(原)汾(阳)公路作战20余次,主要有:2月25日,一支队在交城县覃城伏击由清源出动抓壮丁、抢民女的日军100余人,激战3小时,毙伤敌24人,敌人向高白镇逃窜;同时,三支队在晋祠伏击日军运输队汽车100余辆,激战半小时,毙伤敌30余人,烧毁汽车4辆。
    3月9日,一路纵队参谋长周平率二支队和直属特务队、挺进队,在黄楼口伏击敌200余人,激战3小时,毙伤敌160余人,烧毀汽车 2辆,缴获甚多。一路纵队特务队大队长、副大队长,挺进大队长以及红军干部等指战员40人在战斗中牺牲。战斗结束后,一路纵队代司令、政治部主任谭公强又率特务大队,在交城县夏家营伏击日军1个小分队,歼敌大部,残敌逃窜。特务大队追击歼敌30余人,毁汽车3辆。谭公强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210)程子华在交城召开第一路纵队干部会议  
    3月初,程子华在交城县会立村召开了第一路纵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纵队组建以来各支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为:坚持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原则,积极开展晋中平川的游击战争;协同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化广大乡 村为抗日游击根据地;继续扩大游击队,实行合理负担,解决部队的经费和物质困难;组织工作团(队),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建立敌占区的秘密工作,争取敌伪人员为我工作。作战方面,不与敌硬打、硬拼,灵活机动地运用游击战术,多打小胜仗,积小胜为大胜,在战斗中扩大和锻炼部队。部队活动区域划分:第一、二、五支队以清源、太原为中心,第三支队与纵队机关、直属队以文水、汾阳为中心活动。
    会后,各支队分别进入活动地区,不断打击敌人,扩大部队。同时,纵队抽调40名干部组成群众工作团,团长王燕士,副团长刘野平,到汾阳、文水边山开展群众工作,协助建立地方抗日政权;发展共产党组织;为部队筹集粮秣、经费;收缴散兵、土匪武器;发动群众,除奸反霸,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利用社会关系到敌占区采购医药、布匹及其他军用物资。
    (211)工卫总队在吕梁扩军整编,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太原失守前,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团)撤离太原,经交城到达中阳县师庄、三角庄和汾阳县王家池一带。部队一面整训,一面派出工作队,在中阳、汾阳、孝义等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动员参军。3个月内,参军农民、知识分子、工人达700余人,工卫总队由800人扩大为1500余人,扩编为工卫纵队(旅),下辖2个团。
    在中阳县期间,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战动总会又派了一批军事干部到工卫队工作,军事训练、政治工作都是按八路军正规部队的要求进行。阎锡山派到工卫队的旧军官反对、阻挠、制造摩擦。部队内的中共组织团结广大官兵与之进行了斗争,并告发了旧军官两起大贪污案,逼使政委郭挺一设法将旧军官调走,纯洁了工卫队,团、营、连、排军政权都掌握在共产党员或进步青年手中。
    3月,整编后的工卫纵队从离石经方山转至文水、交城边山地区,开展敌后游击队战争,不断打击敌人,协助建立抗日政权,开辟根据地。从1938年到1939两年中,工卫纵队与日伪作战30余次,较大的战斗有:离石九里湾战斗,汾阳交口、罗城战斗,文水北徐、北贤、东庄、北胡家堡、开栅、南安战斗,袭击祁县织布厂战斗,袭击交城和两次进攻文水战斗,两次袭击晋祠战斗等,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也在战斗中锻炼提高了部队素质,扩大了部队。
    1939年6月,工卫纵队改编为工卫旅,下辖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团,及旅政治部、旅直属处、连队等单位,共计5000余人。旅长兼政委郭挺一,政治部主任侯俊岩,共产党党团书记周子桢,副书记康永和。
    晋西事变后,工卫旅经过整军,编为二十一、二十二两个团(二十三团与二十二团合并),旅长兼政委侯俊岩,政治部主任李明。部队编人一二o师序列,公开了部队内的旅党委、团党总支、营分总支和连党支部,一直战斗在晋绥八分区。1942年10月取消了工卫旅番号。
    (212) 牺盟临县中心区、太原中心区成立
    太原失守后,山西牺盟总会为使各地牺盟办事处、中心区和县分会在与总会的联系被割断后,仍能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各项工作,总会紧缩了机构,骨干力量分配到各中心区、县分会、游击队、决死队去工作,并先后增设若干个办事处、中心区。
    3月,在临县成立牺盟临县中心区,秘书苏谦益(后为余丕铎),负责领导兴县、临县、岚县、方山、离石、中阳、介休等 7县牺盟分会的工作(后又增辖石楼、孝义、永和、隰县);在交城成立牺盟太原中心区,秘书金少英(后为米建书),领导成员还有康世恩、杨少桥等,负责领导交城、文水、汾阳(北部)、孝义、阳曲、静乐、清源、太原、徐沟等9县牺盟分会工作。中心区设党团组织,接受当地党委的领导。工作重点转向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39年夏,为了加强汾(阳)离(石)公路线以南5个县的领导,牺盟临县中心区,在石楼成立了牺盟南五县办事处。
    晋西事变后,牺盟中心区、县分会等机构撤销,各项工作移交各级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负责。
    (213)日军侵占大武镇,大肆烧杀  
    日军侵占离石县城后,继续沿离(石)岚(县)公路北犯。3月4日,日军侵占方山县大武镇(时属离石县),大肆烧杀。大武镇及邻近村庄600余群众被杀害,民房店铺、庙宇楼阁被放火烧毁,浓烟烈火 4日不息。从此,日军在大武镇设立了据点,将离石县分割为东西两块。
    (214)中共晋西北省委决定开辟八分区工作    
    3月,为开辟八分区的工作,中共晋西北省委决定,派一二O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王帮秀带工作团,深入到八分区平川清源、太原、徐沟、交城、文水等县,发动群众,开展建党建军工作,同时担负在晋中平川敌区购粮的任务,以解决八路军一二〇师和新军各部队缺粮的困难。
    (215)决死二纵队第五总队配合午城战斗    
    10日,决死二纵队第五总队收复隰县康城镇(今属交口县),并破坏了汾(阳)隰(县)公路,造成南犯日军后勤补给的严重困难,有力地配合了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在午城歼敌千余人的胜利战斗。
    28日,孝义日军千余人向兑九峪、大麦郊、郭家掌进犯,遭决死二纵队主力阻击,被迫撤退,经石口、川口退至双池。次日,日军由双池出发向孝义行进,五总队在李家坡、堡子上、沟里村等地伏击,毙伤敌200余人,敌人在机枪大炮掩护下,仓皇逃跑。
    (216)中共兴(县)岚(县)保(德)中心县委成立    
    兴县、岚县、保德县是晋西北根据地的腹心地带,一二O师师部和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驻地。4月,中共晋西北省委为了加强这一地区党的工作,决定建立兴(县)岚(县)保(德)中心县委,联系并指导3个县的工作。中心县委书记赵秉彝(马林),组织部长鱼得江,宣传部长李柏林,武装部长薛少卿,民运部长金照典,妇女部长李芝兰。
    中心县委与中共兴县县委为一套人员,机关驻兴县城内。
    1939年2月,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一二〇师党委的指示,撤销中共兴(县)岚(县)保(德)中心县委,兴县、岚县2个县委归属中共临县地委领导。
    (217)战动总会在岚县召开新战士动员会议    
    晋西北抗日军民粉碎敌人5路围攻、收复7县城战役后,由战动总会发起,续范亭主持,4月8日,在岚县城内召开了晋西北各军各界动员新战士联席会议,统一解决当地驻军兵源补充问题。
    到会代表有一二〇师,新军决死第四纵队,工人武装自卫队,各地方游击支队,山西第二、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牺盟临县、岢岚中心区,战动总会等各驻军和机关团体负责人。晋绥军赵承绶、郭宗汾等也出席了会议。
    经与各方共同协商,拟订了《动员新战士计划大纲》,决定以:武装起来,发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鬼子,保卫家乡”为号召,在全区动员1新战士13800名,补充正规军。会议强调动员新战士必须启发民族自觉,以自愿参军为最高原则。到 7月,仅兴县、岚县、岢岚、神池、五寨、忻县、宁武、保德、崞县等10县动员新兵 28189人分别补充了八路军一二〇师、新军及各驻军部队。
    (218)战动总会、保安二区司令部联合开办军政干部训练大队。
    4月15日,为坚持抗日根据地,提高军政干部素质,战胜可能到来的困难,战动总会和保安二区司令部在岚县联合开办军政干部训练大队。选调战动总会、保安二区司令部所属8个游击支队的连、排骨干分子和青年学生及各县动委会干部参加训练。主要学习政治、军事、日语等,由一二〇师、战动总会领导干部萧克、南汉宸、续范亭、郭任之、罗贵波、武灵初、张仁槐、段云等授课,并邀请宋时轮支队长作游击战报告。
    第一期学员200余人,3个男队,一个女队,学习3个月。4月底迁至岢岚县牛家庄继续训练。第二期、第三期改为训练2个月。共培训干部720 余人。
    (219)文水县抗日政府成立
    2月15日,日军侵占文水县城,阎锡山的文水县长屈膝投降,县政府土崩瓦解。文水人民处于日军血腥统治、散兵游勇抢劫、土匪恶势力勒索的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4月,阎锡山 当局批准由牺盟总会执行委员、工卫纵队营教导员顾永田(中共党员)担任文水县长。文水县抗日政府在交城米家庄成立。同时,牺盟总会派白生华(中共党员)任文水牺盟特派员。县政府秘书彭敏及各部门领导人也多数为中共党员,县政府内设立中共支部。
    抗日县政府成立后,顾永田带政府机关人员和工卫纵队一个营下山,深入文水平川,布告全县:“本政府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成立,誓率全县人民与全国爱国同胞一道,坚决抗战,战胜万恶的日寇,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为动员一切人力物力,以利抗战,先颁发我县民主改革的几项政策。”颁布了六项抗日政策,主要内容为:(1)执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实行减租减息;(3)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4)兴办水利,改革水规,废除旧制,查禁水霸;(5)改革教育,统一课本;(6)严禁种毒、贩毒和赌博,保卫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同时,派出李半黎等4名中共党员分别带4个工作团到一、二、三、四区建立区、村抗日政权;在边山设立特别行政区;收编或武力解决地方武装、黑势力;发行地方流通币,帮助发展生产;动员 青年参军,组建了文水抗日游击大队,开展对敌斗争。
    在县抗日政府领导下,迅速稳定了文水社会秩序,掌握了全县政权,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广泛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给日军沉重打击。
    (220)战动总会游击第三支队奉命北移
    4月,第三支队奉命由离石向岢岚、五寨挺进,在沿途先后动员农民参军,组建3个连队,总会调宁武县宁化区抗日自卫队百余人参加支队编为第三连。支队扩大为4个连,发展到1000余人。
    (221) 工卫纵队晋中办事处成立   
    4月,由工卫纵队派张兴业、白俊卿等创办牺盟会晋中办事处。1939年春,改称“工卫纵队驻晋中办事处”。办事处在工卫纵队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利用牺盟会的合法地位,独立自主大刀阔斧地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群众性抗日救亡工作,属于半政权性质的组织。
    张兴业为办事处主任。办事处还设有下列各分团:文水设两个分团,一分团负责人刘玉堂,二分团负责人赵维国;祁县分团负责人柳贵任;清源分团负责人赵树本;交城分团负责人刘丰智;汾阳分团负责人刘子贞。办事处在乎川人民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群众称办事处是“除奸恶而挽世道,常坚能而展公平”。
    1939年秋后,敌人实行政治军事总体战,疯狂推行“治安强化”政策,平川地区的对敌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为保存力量,办事处停止了公开活动,转入地下斗争。
    (222)第四专员公署政治保卫总队成立  
    5月,在山西第四行政区专员张隽轩(中共党员)请求下,战动总会报经贺龙、关向应批准,将离石游击支队1000余人改编为第四专员公署政治保卫总队。总队长杨松青,政治主任阎景纯,军需陈其岱,下辖3个大队(营)。从总队到大队军政领导干部全部为中共党员。翌年1月,石楼县游击队200余人奉调到达岚县,编入第四专署政卫总队。为加强党的领导,一二〇师又派红军干部季硕畸任政卫总队参谋长。七月,成立四区保安司令部,张隽轩兼司令,政卫总队编为保安四区第七团。
    晋西事变中,七团参加了晋西北地区的反顽斗争。反顽斗争胜利后,第七团奉命开赴兴县车家庄,改编为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开赴岢岚、五寨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11月,整编为暂一师第三十六团第一营。
    (223)八路军以山西为战略支点,向华北敌后第一次展开
    4月至5月,八路军主力一部由 山西向冀东、冀南、冀鲁边、冀热察展开,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4月,日军集中华北、华中主力发动徐州会战,在山西的日军大部南调。山西的国民党军队集结在中条山区和晋西山区。八路军在反日军“围攻”中已发展到10万人以上,其中一二〇师由东渡时的8200人发展到2.9万人。山西的晋西北、晋东北、晋西南、晋东南4块抗日根据地的中共组织、抗日政权、地方武装和群众抗日体,已经普遍地建立健全起来,山西初步形成了坚持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
    4月2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向八路军发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指出:“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
    4月下旬,奉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二九师主力4个团从晋东南挺进冀南,开辟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5月下旬,一二O师宋时轮雁北支队,进抵北平西斋堂、杜家庄地区,与晋察冀军区之邓华支队,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共5000余人,向东发展,开辟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6月,为扩大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并策应冀鲁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展,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由 晋东南向冀西、豫北发展,开辟山区根据地和平原游击区。8月,一二O师以主力一部组成大青山支队与中共大青山特委、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委和战动总会游击第四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224)中共中央北方局组建中共晋西南省委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将八路军3个师分别配置于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4个地区,对敌占交通线和中心城市形成四面包围的态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4个战略支点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成立中共晋察冀省委、中共晋西北省委、中共晋冀豫省委。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的地方党组织和新军各部队的党组织均归属当地省委或八路军各师军政委员会管理。中共山西省委以黄骅支队(团)名义在乡宁、吉县地区活动,与其他地区的党组织不发生领导关系。2月,在陕西清涧成立的中共晋西省委,因战争频繁,省委书记王达成于4月到石楼县开展工作,未健全工作机构。
    5月1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带部分干部到达交口县西宋庄(时属孝义县),杨尚昆主持召开了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山西省委、中共晋西省委、中共洪赵特委、中共洪孝特委和各县委负责人共30余人。会议分析了临汾失守后的形势,确定晋西南地区党的任务和各项方针。决定撤销中共山西省委、中共晋西省委,组建中共晋西南省委,统一领导晋西南地区党的工作,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继续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使晋西南成为坚持华北及山西抗战的战略支点之一。中共晋西南省委书记林枫,组织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长张友清,军事部长黄骅,省委驻晋南代表张稼夫。阳、孝义县委)、隰蒲、乡吉、中离(下属中阳、石楼、离石县委)5个特委。省委随一一五师师部:一起活动。
    (225)中共汾孝特委(中心县委)成立  
    日军侵占汾阳、孝义县城后,并在公路沿线的孝义县司马镇、汾阳县三泉镇和杨家庄镇等地设立了据点。5月,中共晋西南省委为了加强敌占区工作,开展敌后斗争,决定成立中共汾(阳)孝(义)特委,书记王文达,组织部长马佩勋,宣传部长王文达(兼)。特委下属汾阳(城南)县委、孝义县委、平遥县工委。
    同年8月,日军袭击了中共汾阳县委机关驻地南马庄,制造惨案,环境恶化,无法开展工作,县委撤到孝义县境内。中共晋西南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汾孝特委,将中共孝义县委、汾阳(城南)县委合并,组成中共汾孝中心县委,领导汾阳城南二、三、五区和孝义一、二、三、四、五、六区党的工作。中心县委兼孝义县委,书记赵家声(后为甘一飞),组织部长梁占祥(后为赵重鼎、杨定成),宣传部长柳林,社会部长赵重鼎(后为柳林)。翌年4月,增设武装部,武高为部长。中心县委机关驻孝义县禅房头村。
    特委和中心县委,均组建有自己的游击大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晋西事变中,中心县委转移到太岳区。各级党组织撤销,党员干部转移到晋西北。这一地区成为阎锡山统治区。
    (226)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在汾阳伏击日军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取得隰县午城、井沟战斗胜利后,转移到孝义,六八六团活动于汾孝边山一带。5月18日,日军汽车40辆,步兵200余人,由汾阳出发,沿汾(阳)离(石)公路向离石开进。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指挥所部在南偏城村附近公路沿线予以伏击,激战2小时,毙日军100余人,缴获汽车5辆、步枪50余支及部分军用物资。
    (227)工卫纵认派任应枢到汾阳扩军    
    5月,工卫纵队派任应枢率工作团到汾阳扩军,组建了汾阳游击支队,任应枢任支队长,任中浩任政治主任。这支30余人的队伍开始在汾、孝平川地区活动,不久,即发展到400余人。
    (228) 决死四纵队游击第六团由临县开赴八分区开展游击战争    
    5月,游击第六团在临县以牺盟临县中心区各县游击队为基层开始组建。10月,在交城县大岩头村与牺盟太原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正式组成第六团,共1300人。雷任民兼任团长,副团长李宝森实际负责全团工作。宋效先、张效中先后为政治主任,康世恩、杨俊皆先后任团党总支书记。该团组建后不久,开赴八分区平川开展游击战争。在汾阳杏花村伏击敌人,毙伤敌30余人,烧毁敌汽车2辆,缴获战马4匹。翌年2月,该团一个连在汾阳至罗城公路伏击日军,毙伤30余人,毁汽车 2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另一部在汾阳县小相村伏击敌人巡逻队,毙敌5人,缴战马5匹。4月,在太原至汾阳公路,配合一二〇师特务团伏击敌运输队,毙敌数十人,浮日军1名,毁汽车2辆,缴获物资一部。5月,游击六团与兄弟部队配合,在文水县北胡家堡村与进犯之敌激战6小时,毙伤敌300余人。六团一营政治指导员王炎森在战斗中牺牲。
    (229)中共晋西南省委(区党委)开办党员训练班   
    5月,中共晋西南省委在孝义县禅房头村开办党员训练班,分设半月班、—月班、两月班。同年秋,晋西南省委成立党校,开办三月班。省委书记林枫兼党校校长,宣传部长张友清兼副校长。训练对象主要是晋西南地区各县中层党员干部。共开设四门课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党的建设。北方局、一一五师和晋西南省委的领导人杨尚昆、陈光、罗荣桓、肖向荣、林枫、陈士榘、张友、清、王达成、张稼夫等轮流讲课。截至1939年11月,举办训练班共18期,培训干部992人。洪赵、乡吉、中离特委和汾孝中心县委共举办干部训练班31期,培训干部1031人。
    (230)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吕梁    
    5月22日,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和美国医生布朗等援华医疗组一行,在神府县贺家川一二零师第四医疗所检查工作并连续3天为50名重伤员进行手术治疗后,渡过黄河,到达兴县第一二〇师医疗第一所。白求恩对医疗第一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提出了改进意见。5月24日,白求恩等从兴县出发,达岚县第一二o师师部驻地。贺龙、关向应等-二o师首长看望了他。
    白求恩在岚县视察了一二〇师医疗第二所、第三所,提出了工作建议,为伤员进行了手术。并为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全体干部检查了身体。
    白求恩在和一二〇师负责同志座谈时,对4个医疗所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对如何改善重伤员集中的第四所工作条件和迅速培养医疗人员、提高外科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办法。临行,留给一二〇师一批医疗器械。
    6月中旬,白求恩一行由岚县出发,穿过同蒲铁路封锁线,到达五台山地区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部。9月13日,在五台山松岩口创办了第一所模范医院——国际和平医院。此后,白求恩转战冀西、冀中前线。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以身殉职。同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
    (231)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既对抗战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也为整个抗日战争提出了指导纲领。
    毛泽东在确立抗日游击战争的略地位的基础上,“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目标出发,具体地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总的说来,主的方针有下列各项:(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这六项,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配合正规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最主要的是第一项,“是游击战争战略原则的最中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游击战争的胜利就有了军事指挥上的重要的保证”。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考察和论证了持久抗战的根据及前途,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中國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必然趋势。特别强调了实行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两个观点。
    毛泽东为共产党、八路军和广大抗日民众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方向和道路。
    (232)孝义赵家庄战斗  
    6月18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一营一连一排33名战士携带一挺机枪,两门掷弹筒在孝义二区赵家庄伏击日军骑兵20名,打死9名,缴获步枪9支,指挥刀1把,子弹300余发,我无一伤亡。这次战斗保卫了农民夏收,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我军撤出战斗后,县城日军恼羞成怒,遂于当天下午重返赵家庄,火烧了部分民房。
    (233)中共石楼县委成立  
    七七事变后,中共山西工委陆续派中共党员许琦之、呼延文、郝守质等到石楼。同时,原中共沿河工委的中共党员白玉光、耿如香、贺明华等也从陕北回到石楼。同年冬,黄骅率八路军工作团来到石楼。石楼县牺盟会、动委会及人民武装自卫总队迅速成立。在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筹建农民、青年、妇女救国会的同时,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先后建立了18个农村党支部,为建立县委奠定了基础。
    1938年6月,中共晋西南省委组织部长王达成亲自到石楼县城,领导组建了中共石楼县委,并建立了3个中共区委。县委书记郝守质,组织部长耿如香,宣传部长呼延文,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辛步亮。县委以牺盟会、动委会为掩护开展各项工作,建立了县农民、青年、妇女抗日救国会。到1939年11月,县委下属3个区委、21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723人。
    中共石楼县委先直属晋西南省委(区党委)领导,同年9月改属中共中离特委(地委)领导。晋西事变后,石楼县成为阎锡山统治区。县、区、村各级共产党组织撤销,已暴露身份的党员转移,其余党员坚持秘密斗争。县自卫总队编人政卫旅。
    (234)决死四纵队第十一、十二总队在吕梁地区袭击日军
    6月,第十一总队三大队伏击大武镇日伪军,毙敌19余人,缴机枪1挺、步枪10余支。接着在小神头阻击日伪军200余人,毙伤敌1部。第十二总队于1月、3月分别在离石县自家峁阻击日军佐佐木联队500余人,在离石县上四浩伏击敌步、炮兵300余人,给敌以杀伤,逼敌退回离石据点。又于同年8月,与第十一总队相配合,在汾(阳)离(石)公路线上的九里湾伏击日军骑兵队,毙伤5名,缴机枪、步枪数支,战马2匹,毁汽车2辆,浮日军1名。9月,十二总队在汾离公路薛公岭与吴城间伏击日军运输队,缴子弹6000余发,毁汽车一辆。翌年6月,第十二总队在文水县北徐村伏击敌人,双方激战后敌退人据点。总队政治指导员王保同在双方激战中牺牲。9月,十二总队(即三十四团)一营在交城县塔上村伏击由开栅据点出动抢粮之日伪军,毙伤敌数十人。接着,袭击东社、西社敌人,击毙敌小队长以下20余人,伤日军30余人。十一总队在交城县草庄头伏击抢粮日伪军100余人,毙伤10余人,击退该敌。
    (235)保安二区第一支队在八分区开展游击战争   
    6月,战动总会游击第一路纵队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正式改编为保安二区第一支队,下辖3个营。原纵队派出的工作团在汾阳动员群众参军,帮助支队组建了直属骑兵连、特务连,支队共14个战斗连队,3000余人。
    改编后,保安二区第一支队继续在八分区平川开展斗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一支队进行大小战斗50余次。6月21日,第三营一部在文水县上贤村袭击日军,毙日军5人,文水敌 200 余人增援,遂撤出战斗。7月6日,副支队长周平率第二营从文水马西村出发,到平遥县香乐车站伏击日军火车,毙伤日伪军30余人,俘伪军17人,缴步枪10 余支、子弹千余发,烧毁火车车厢。7月14日,三营第十连在祁县东观袭击了敌巡逻队。日伪军50余追击第十连,双方展开激战,毙伤日伪军20 余人,敌溃退。8月2日,周平率三营在文水县马村,伏击由汾阳返回文水之日军1个中队,100余人,毙敌48人,伤4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30余支、子弹2000余发、掷弹筒2具。战斗中,连长吴克宽、排长刘少国以下13人牺牲。8月下旬,一支队以两个连、工作团特务连与一二〇师独立四支队、工卫纵队各一部配合,袭击日军祁县纱厂。缴洋布1500余匹,毛毯200 余条,脱脂棉数十包。解决了全支队两个夏季的服装。9月13日,周平率一支队三营第十连和营侦察班到太谷县北洸附近伏击日军巡逻小队40余人,全歼该敌。副支队长周平在战斗中负伤,因流血过多,在返回途中牺牲。10月28日,日军进占文水县开栅镇,准备围攻刚刚转移到交城县东社之第一支队,支队乘敌大部出动抢修进山公路之际,袭击开栅守敌,给予杀伤。
    开栅战斗后,第一支队奉命以营为单位,向晋西北岢岚、五寨转移。翌年 1月,全部到达五寨县城整训。同年3月,改编为36团。
    (236)晋西北抗日武装力量迅猛发展    
    八路军一二〇师、新军决死四纵队、工人武装自卫纵队、战动总会游击各支队和地方武装在晋西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连续取得一系列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斗争中抗日武装力量迅猛发展。
   6月,一二〇师由原2个旅共3个团扩大为每旅辖3个团,共6个团。雁北支队由1个营扩大为5个营,师直工兵营扩编为警备第六团。一二〇师还根据毛泽东、八路军总部“在持久抗战中壮大本身是极重大的任务”的扩军命令和毛泽东、刘少奇关于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示,于1938年6月前,先后组建了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第五支队、第六支队等武装,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一二〇师部队由东渡时的8200余人,发展到2.9万余人。
    同时,一二〇师积极帮助发展晋西北地区的新军。决死四纵队发展到8600余人;工人武装自卫纵队发展到5000余人;战动总会领导的25支抗日游击支队,计有2.1万余人。分散各地开展游击战争。
    各地的中共特黍(地委)、中心县委及县委、区委等各级组织领导的地方游击队,共约1.1万余人,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
    晋西北八路军、新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共达6.9万余人。另外,在广大农村组织起来的不脱产的自卫队员达12.4万余人。
    (237)兴县抗日武装不断壮大    
    兴县牺盟特派员米建书,从1937年12月开始,分别在李家湾村、蔡家崖村、康宁镇组织领导抗日自卫队员的集中培训工作。到1939年冬,先后培训8期,共训练自卫队员2500人。以第一期培训的300人为基础,成立了兴县牺盟游击队第一中队。1938年6月,组建了第二中队,兴县牺盟游击队正式成立。1939年夏,游击队发展为两个营,编人决死四纵队十八团后,中共兴县县委重新组建了兴县游击大队。经过培训的自卫队员相继回到各区后,组建游击中队,共建立8支游击中队,2200余人。同年11月,兴县游击大队3个中队,编人决死四纵队十八团。晋西事变后,第三、四、六、七、八区5支游击中队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营。兴县县委调第一、二、五区3支游击中队,改编为兴县游击大队。到1944年春,发展为4个连,与岚县游击队2个连合编为兴岚游击支队,共1000余人。
    1938年6月,兴县县政府为对付土匪流氓、散兵游勇以及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骚扰百姓,维护社会治安,整肃驻军风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还成立了武装纠察队(对外称执法队),70余人,分为2个分队。执法司令为县长张干丞,参谋长为县公安局长董一飞。纠察队内设秘密党组织,直接由县委民运部长金昭典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当局下令取消执法队,县委将该队编人兴县游击大队。
    1938年8月,成立兴县人民武装自卫大队,200余人。各区、村均成立了中队或小队,由县委武装部直接领导。到1939年冬,组织起来韵人民武装自卫队队员达1万余人。
    (238)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敌后党的领导机关的通知》
    8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改变敌后党的领导机关的通知》,决定在敌人后方的省委,改称区党委。在区党委之下设特委、县委、分区委或简称分区支部,在必要情形下,可由党委决定设立中心县委及中心分区委。
    根据中央精神,10月,中共晋西南省委、中共晋西北省委分别改称中共晋西南区党委、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中共汾孝中心县委、中共中离特委和中共临县中心县委、中共兴岚保中心县委分别属晋西南、晋西北区党委领导。
    (239)日军制造汾阳南马庄惨案
    8月2日清晨,驻汾阳县城日军一部突然袭击中共汾阳县委、汾阳县牺盟分会、汾阳县动委会等机关所在地南马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前哨连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后,掩护党政机关撤退。日军进村后,到处搜捕八路军,在村当中麻窟(蓄水池)边上进行大屠杀,42名干部群众遇难。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八路军返回南马庄,立即组织抢救,转移受伤群众,做死难群众家属的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傍晚,日军调来大队人马二次进攻南马庄。日军抓不到抗日军民,就放火烧了娘娘庙和八路军的粮站,未及转移的粮秣、物资全被日军烧成灰烬。
    (240)中共文水县委成立
    4、5月间,中共晋西北省委派八路军一二〇师工作团到达文水,在县抗日政府党支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成立农民、青年、妇女救国会,动员参军参战,同时培养和发展中共党员。到7月,在10多个村镇发展中共党员30余人,并建立两个农村党支部。
    同年8月,在文水县信贤村成立了中共文水县委,并建立了二、三、四区3个中共区委。县委书记陈郁发,组织部长王金荣,宣传部长李大忠。县委以八路军工作团的连、排干部为骨干组建了文水游击大队,辖2个连,番号为“文水五大队”,随县委活动,大队长王金荣,政委陈郁发。
    在中共文水县委、县抗日政府领导下,文水县抗日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八路军、新军筹粮、筹款、扩充兵员作出重大贡献。1939年春,阎锡山下令调走顾永田,要另委任文水县长。中共文水县委发动了全县人民开展请愿斗争,挽留顾永田县长,逼使阎锡山收回成命。
    晋西事变后,文水县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山西中路的抗日模范县”。
    (241)中共中离特委(地委)在柳林成立
    1938年5月,为了加强对吕梁山中段沿黄河东岸石楼、中阳、离石3个县各项工作的领导,中共晋西南省委决定建立中离特委,并派肖扬带少数干部到离石县柳林镇(今为柳林县城),筹建中离特委。同年9月,中共中离特委在柳林镇正式组建。特委书记肖扬,组织部长黄石山,宣传部长王文达、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汪笠。特委下属中阳、离石、石楼3个县委。
    特委成立后,领导各县继续以牺盟会、动委会的合法身份,开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实施山西省政府颁布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造区、村旧政权;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区、村基层组织。到1939年底,党员发展到4619名,建立了17个区委,191个党支部。石楼县被阎军全部占据,各级政权都被阎高级人员把持,党组织发展较慢,只建立3个区委,发展党员400 余名。中离特委重视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委机关和各县委、区委党员领导干部多数分批参加了区党委的培训班学习。特委举办3期党员培训班,对党支部书记和群团组织的党员负责千部300 余人进行了培训。
    特委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以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八团游击队名义开展对敌斗争。1938年12月特委游击队编入一一五师晋西支队。翌年1月,特委改称地委后,再次组建了抗日游击队,对外称一一五师第二大队,发展到200余人,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活动、侦察敌情、配合正规军作战。特委(地委)游击队先后配合了反攻中阳城战斗、夜袭大武镇战斗、王老婆山战斗。晋西事变中,地委游击队编人一一五师晋西支队。特委(地委)领导中阳、离石、石楼3县,先后为八路军、新军扩兵4000余人。
    1939年12月,为避免党的损失,撤销中共中阳县委、中共石楼县委,中离地委机关也于事变中转移至临县地区。1940年1月,成立了中离县委,领导中阳、离石东部山区的斗争。
晋西事变后,中共中离地委并人临县地委,组成中共晋西四地委。
    (242)吕梁三战三捷  
    9月上旬,驻汾阳日军第一门八旅团(旅团长:山口少将)3000余人,沿汾(阳)离(石)公路西进。妄图由军渡过黄河,进攻陕甘宁边区。敌先头部队侵占了柳林、军渡、碛口一线,山口少将的旅团司令部也进驻离石城。
    为了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八路军一一五师奉总部命令,在薛公岭阻敌西犯,进行了三次伏击战,史称“吕梁三捷”。参加战斗的有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六八六团、补充团和师直警卫连,由师政委罗 荣桓亲自部署,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杨勇指挥。决死二纵队游击三团配合作战,积极钳制敌人,保障了一一五师后方安全。
    9月14日,日军20余辆满载辎重物资的汽车爬上汾(阳)离(石)公路的薛公岭时,被埋伏在此的六八六团伏击,敌200余人,除3名投降外,其余全部被歼。17日,由汾阳开往离石的日军香月司令部部汽车12辆,被埋伏在油房坪的补充团击毁9辆,歼敌100余人。20日,日军由离石向汾阳撤退,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部在王家池、舍科、铁匠沟又一次设伏,全歼东撤之敌800余人,日军山口少将被击毙。此役,一一五师缴获战马百余匹、各种枪支400余支,俘虏日军16名。吕梁三捷粉碎了日军妄想过黄河的企图。在整个八年抗战中,由于八路军和晋绥边区军民坚持不懈地斗争,日军始终未能渡过黄河。
    (243)中共汾孝中心县委完成扩军任务  
    9月,中共汾孝中心县委在孝义禅房头村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所属各县、区委委员以上人员均参加了会议。中共晋西南区党委组织部长王达成亲临大会指导工作。区党委要求各县委突击扩军,时间一个月,任务500人。由于全党动手,党员带头,因此圆满完成了扩军任务。
    (244)晋西北青救会筹委会成立    
    10月10日,晋西北青救会筹委会正式成立。临县、岢岚、太原牺盟中心区,战动总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二、四、八行政区专员公署,晋西北农联、岚县学联等机关团体参加了筹备工作。大会出版了刊物《青年战号》,印发了晋西北青救会筹委会成立宣言。
    (245)陕北公学和西安70名干部、青年到达离石    
    11月中旬,陕北公学50名青年,响应毛泽东“到敌后去”的号召,积极报名,由中央组织部介绍,中共党员范铭带队到达山西离石马茂庄,参加了战动总会的工作。下旬,西安20名干部和青年,在侯外庐帮助下,由中共党员张希钦带队,到达离石马茂庄,参加战动总会的工作。续范亭等领导人接见了这批青年干部,欢迎他们到敌后开展工作。
    (246)战动总会召开二、四、八行政区扩大干部会议
    11月30日至12月10日,由战动总会发起,在岢岚召开晋西北二、四、八行政区扩大干部联席会议。出席大会的有山西第二行政区(辖岢岚、静乐、忻县、宁武、五寨、神池、河曲、保德、偏关、朔县、平鲁、左云、右玉等13县)、第四行政区(辖离石、中阳、方山、岚县、临县、兴县、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10县)、第八行政区(辖祁县、太谷、榆次、阳曲、太原、徐沟、清源、交城、文水等9县)军政民各机关团体的领袖或代表、各县县长、县动委会主任、牺盟特派员和农、青、妇各救会负责人等200余人。山西民政厅厅长邱仰俊受阎锡山指派参加了会议。
    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罗贵波以八路军-二师民运部长的公开身份出席大会,并对会议进行了政治指导。
    会议期间,对根据地建设的14件提案进行了讨论,并做出了相应的决定。(1)群众工作;(2)地方武装;(3)行政工作;(4)金融工作;(5)生产及贸易工作;(6)干部工作;(7)文化教育工作;(8)救济难民工作;(9)战时准备工作;(10)除奸工作;(11)战区敌伪工作;(12)统一战线工作;(13)建立游击根据地工作;(14)地方治安工作。这次大会是晋西北第一次新1日势力、政府与群众组织联合召开的第一。虽然顽固势力的一些代表也出席了大会,但抗日的进步力量占据着主导地位,大会经过斗争通过的决议案,完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这些决议案成为大会以后发展晋西北抗日进步力量的合法依据,特别是对群众团体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
    (247)中共汾北工委(县委)成立  
    战动总会游击第一路纵队根据程子华指示,于1938年3月组成地方工作团,到达汾阳、文水边山一带开展工作。同年夏初,工作团与在汾阳西部活动的八路罩团取得联系,该团中共党员、中共文交工委负责人郭伟人、吕赛等参加工作团的领导。5月,文交工委移住汾阳敖坡一带,以战动总会工作团为掩护开展文交边山、汾阳北部、介休县铁路以西地区党的工作。不久,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党小组,在敌人建立维护会的平川见喜村、董和村建立了秘密的人民救国会,为游击队和抗日政府工作。
    12月,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汾北工委,直属晋西北区党委领导,机关驻汾阳敖坡、上池家庄一带。书记王振东,副书记吕赛。1939年3月,改建为汾北县委,改属中共文交中心县委领.导。工委未设立工作机构和区级组织,将活动区域分为三片,工委成员分工负责。同时,在汾阳县抗日政府内设立中共党团组织。工委成立后,汾孝中心县委将汾阳城南五区党组织移交工委领导。
晋西事变后,汾阳成为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1940年2月,并人中共汾孝中心县委的汾阳县委与汾北县委合并组成汾阳县委,统一了汾阳县党的领导。
    (24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主力向华北敌后实行第二次展开
    广州、武汉于月失陷后,日本侵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加紧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活动,将战略重点置于华北,调遣在华日军二分之一的兵力打击华北之共产党和八路军,又以华北日军的二分之一置于山西方面。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11月6日,中共(扩大)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闭幕。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全会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同时,批判了统一战线问题上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等错误。全会指出:党的主要工作是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敌后游击战争方针。
   为贯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决定,以山西为战略基地的八路军3个师主力,再次向冀中、冀南、山东地区展开,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2月21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主力横跨太行山,奔赴冀南平原,直接指挥冀南和鲁西北敌后抗战。
    12月22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师直机关和三四三旅两个团从晋西出发,越过同蒲路抵达晋东南,转赴山东敌后战场,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离晋前,对晋西南军事力量作了布置。留补充团,组建一一五师独立第一支队(亦称晋西支队或陈支队),坚持晋西南根据地的斗争。调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土渠任支队长、晋西南区党委书记林枫兼政委,区党委军事部长黄骅兼副支队长,王麓水为政治部主任,刘德明为参谋长。以补充团为基础充实改编为支队独立第一团,团长杨尚儒,政委曾明涛;以晋西游击支队和乡吉、洪赵、隰蒲、汾孝等特委(中心县委)领导的第一、三、四、五游击大队为基础,编为独立第二团,团长何从祥、政委马佩勋。支队成立后,成为吕梁山区抗日、反顽斗争的骨干力量。
    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率-二师师部及七一六团、教导团、独立一支队,从岚县出发开赴冀中,开展游击战争。以三五八旅旅部及七一四团、警六团、独立第一团、第二团、雁北独立第六支队等部队留晋西北,并组成新三五八旅,旅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亦称彭八旅),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副师长萧克同时离晋,赴平西,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大青山地区的七一五团两个营在王尚荣率领下同时开赴冀中。一二师在冀中完成了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帮助冀中噢哦纵队和壮大自己力量的三项任务,于1940年初返回晋西北。
 
资料来源:《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 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