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第八章 1940年

发布日期:2016-12-29 11:49    来源: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作者: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
  第八章  正确处理晋西事变,坚持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粉碎日伪的进攻
(1940年1月-1942年12月)
一九四零年
    1940年初,晋西北新军、八路军取得反顽斗争的胜利,阎军退往晋西南地区。中共中央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团结阎锡山抗日,决定和平解决双方军事冲突。4月,经过与阎锡山谈判达成协议: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的公路为界,划晋西北地区为八路军和新军驻防区,划晋西南地区为阎军驻防区。从此,晋西北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结束了两种军队,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进西南地区党的的工作进一步转入秘密状态。
    1940年2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在兴县成立,与此同时,在临县、交城分别成立晋西北第四专署、第八专署,各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先后成立,各级政府领导人由行署任命,不再报阎锡山当局委任。
    1940年,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春季、夏季和冬季三次大扫荡,并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日军更为震惊,进一步加紧对华北的“治安肃正”,对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蚕食”。从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军在晋西北地区连续实施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把整个晋西北地区划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双方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占领区,普遍建立汉奸组织,强化保甲制度,筑寨并村,组织“自卫团”、“守备队”、“治安军”,清查户口,颁发“良民证”,实行“十户连座法”(一户抗日,十户皆杀),搜捕共产党员和抗日群众,镇压一切反日运动;统制钢、铁、锌等战略物资,垄断、吞并工商业,勒令种植鸦片,大量掠夺粮食,推行口粮配给制度;进行奴化教育和政治欺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游击区,大量修筑公路网、碉堡群、封锁沟、封锁墙和岗楼,建立维持会,以防止人民武装深入游击区和敌占区活动。日军在汾离公路、离岚公路、离临公路沿线及两侧建立据点,对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扫荡”,实行分割、封锁和“蚕食”。
    1941年至1942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据 1941年底统计,晋西北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6%,人口由150万减至100万。特别是在八分区,平川地区村级抗日政权由79个缩小到37个,人口由60万减至5万左右。面对如此困境,吕梁各县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仍然坚持抗战,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男子参加正规军、民兵到前线作战,妇女纺花织布支援战争。
    1942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日《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确定各地委、县委为党、政、军、群各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统一了对敌斗争和其他工作的领导。地委、县委书记兼当地军分区、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政权、军事、群众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地委、县委为委员。同年冬,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支持长期战争,各分区、县还进行大规模的精兵简政,工、农、青、妇各救会成为抗联之下的工作部,但对外仍保留各救会的名义。鉴于中共晋西(静乐)三地委在1942年春节遭敌袭击,损失很大,对敌斗争形势日益恶化,难以开展工作,中共晋绥分局、晋西北行政公署决定,中共晋西四地委和三地委合并为中共晋绥三地委,同时合并专署、军分区和抗联。撤销驻静乐的三地委及同级政权、军事、群团机构,机关干部转移到临县。
    在晋西南地区,中共汾孝中心县委执行党中央为晋西南地区党的秘密工作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领导党员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坚持斗争。1940年12月,中共晋西区党委决定恢复沿黄河一带各县党的秘密工作。1941年3月,中共沿(黄)河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沿河工委)成立,负责领导中阳、石楼、永和、大宁、隰县等5县及离石县汾离公路以南地区党的秘密工作。同年8月,为统一领导晋西南地区党的秘密工作,中共晋西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晋西南工委。工委成立后,根据秘密工作的实际需要,决定撤销中共汾孝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汾平介孝工委,负责领导汾阳、平遥、介体、孝义4县交界地区党的秘密工作。1942年3月,中共晋西南工委决定,撤销中共汾平介孝工委,成立中共介孝县委。6月,撤销中共介孝县委,恢复中共孝义县委,继续坚持秘密斗争。
    1940年
    (294)晋西北新军和八路军实行自卫反击  1月2日,晋西北新军决死四纵队、暂一师、工卫旅和八路军彭三五八旅一部共6个团,分为左、右纵队,同时反击顽军赵承绶骑一军、郭宗汾三十三军等部。当时,阎顽军在临县、方山部署兵力16个团。右纵队于1月2日攻占兴县寨上村,3日攻占临县阳坡村,全歼赵承绶骑一军主力步兵第三团,俘团长以下1500人,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左纵队于1月2日攻占方山县开府村,后援助马坊以北与顽军对峙的右纵队攻克方山马坊村、方山城,歼顽军两个团大部。右纵队继又攻占临县白文镇,左纵队攻占临县城庄村,两纵队联合向临县城逼近。
    1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抵达晋西北新军总指部,主持召开晋西南、晋西北两区主要负责人会议,组织了晋西北行动委员会,统一指挥晋西南、晋西北的八路军、新军的军事行动。10日,晋西北行动委员会将晋西北新军各部队与彭三五八旅编为右集团,由白文镇直趋临县城;晋西南过来的决死二纵队、二O九旅及八路军晋西支队编为左集团,由方山、圪洞配合右集团夹击临县顽军。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东渡黄河,在临县碛口地区相继配合作战。左右集团同时向盘踞临县城之顽军发起总攻。1月11日,右集团攻占窑头村,1月3日击溃顽军第二0O旅,攻占吴家湾、南庄。左集团于1月12日攻占临县蔚峰村,13日攻占指火圪塔。两集团同时逼近临县城。阎顽军为保存实力再图反扑,赵承绶于当日夜弃城南逃。16日决死二纵队五团追击逃敌至临县三交、招贤镇、田家山,歼其后尾一部,俘400余人。六团在追击中俘山西省银行晋西北分行少将所长以下全部人员及金库。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在临县碛口地区截击顽军1个团,歼其400余人。赵承绶骑一军、郭宗汾三十三军残部越过汾(阳)离(石)公路逃向晋西南。
    14日,新军各部会师临县城。15日,晋西北、晋西南各部队在城召开胜利会师与抗日反顽祝捷大会,续范亭发表了重要讲话。临县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十二月事变在晋西北基本结束。
    (295)岚县史家庄会议  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月25日电报:示:在山西要巩固晋西北地区,建立新政权,动员群众,扩大和整顿八路军、新军,解决财政问题;晋西北、晋西南两区合并为一个区党委,林枫为书记,赵林为副书记,指挥晋西北、晋西南地方工作;另由贺、关等组织一个军政委员会,统一党政军的领导。
    1月26日,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在岚县史家庄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按原始会议记录排列)续范亭、侯俊岩、彭绍辉、贺龙、甘泗淇、雷任民、刘俊秀、赵林、韩钧、牛荫冠、关向应、滕代远、罗贵波。罗贵波主持会议。滕代远就当前形势和任务讲了话。会议着重讨论了即将在兴县召开的晋西北行政会议的准备工作和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及制定施政纲领等事项。同日下午,罗贵波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晋西北新军的组织指挥、军政教育以及装备供给等问题。滕代远、贺龙、关向应、续范亭、甘泗淇、赵林、陈士榘、雷任民等出席会议并先后讲话。
    (296)决死二纵队游击第三团第二营重返晋西南  1月4日,刚转移至晋西北汾阳头道川之决死二纵队游击第三团第二营,奉命返回晋西南,在王达成、李文炯率领下,在中阳、孝义、汾阳(南部)、离石(南部)地区开展地方游击战争,在汾孝中心县委和汾孝游击大队、洪赵游击三大队配合下,打击小股顽军,惩治顽固分子;安排地方工作,掩护千余名干部向晋西北转移,收容失散人员数百人。先后在甘村、窑上、郭家掌、孙家圪垛、南北段王等地5战5捷,歼灭顽军两个营,击退顽军傅存怀部8个团的进攻。当地青年踊跃参军,二营发展新战士几百名。4月,奉命返回晋西北临县歧道地区参加新军整训。
    (297)第八行政区肃清阎顽势力  1月9日,决死二纵队第四团、第五团,奉命由方山赶往天池店、古交、河口地区,追歼阎顽第八行政区专署陈兴初所部及薛文教暂编二旅。陈、薛逃往清(源)太(原)敌占区。追歼部队获俘顽军随营学校百余人和掩护部队,以及旧政府之法币、黄金、鸦片等。至此,肃清了第八行政区内的阎顽势力。
    决死二纵队韩钧、张文昂在交城县麻会镇,会见牺盟太原中心区负责人康世恩和文交中心县委书记刘英,商讨了成立第八专署和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等事宜,上报中共晋西区党委。
    (298) 蒋介石电示阎锡山“剿共” 1月10日,蒋介石电示程潜(天水行营主任)、黄树芬(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书记长)、阎锡山:“借剿叛军名义北上肃清共党势力”。又云:“晋西部队叛变,共产党否认系其策动。我为整肃纲纪剿灭叛军,至属名正言顺”。阴谋扩大事态,掀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299)吕梁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根据中共中央巩固晋西北,建立新政权的指示,吕梁各县在反顽斗争胜利后,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兴县城内成立,直属晋西北行署领导,后属第一专署领导。县长白认,后为沈越。县政府先后下辖9个区政府。
    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临县城内成立,隶属第四专署(后改为三专署)领导。县长李西苑,后为苏谦益(兼)、张静山、高闻天。县政府先后下辖10个区政府,分设临南县后辖7个区政府。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离石县圪麻塔村成立,隶属第四专署(后为第三专署)领导。县长梁梃檀,后为李士彬、韩昌泰、杨万选。县政府先下辖10个区政府,分设离东县后辖5个区政府。
    方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方山县城成立,隶属第四专署(后改属第三专属)领导。县长胡成奎,后为王修、刘成功、阎明(代)。县政府先后下辖4个区政府。
    岚县抗日县政府于1月在岚县城成立,隶属第四专署(后改属第三专署),后属第一专署领导。县长袁进恩(袁炭冰),后为曾鉴修、徐燕、王修、林诚。县政府下辖6个区政府。日军侵占岚县后,县政府机关先后转移普明、巨鹿沟、阴寨等地。
    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交城县边山的双龙村成立,隶属第八专署领导。县长任悟僧(未到)、葛向明(代),后为郝振乙、米建书、郑明。县政府下辖7个区政府。分设交西县后下辖4个区政府。
    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月在南齐村成立,隶属第八专署领导。县长李生华,后为张清源、李魁年(代县长)。县政府先后下辖7个区政府。
    汾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于2月在三道川王家社村成立,隶属第八专署领导。县长王子承,后为王磊、张英、郭士杰。县政府先后下辖6个区政府。
    孝义、中阳、石楼为阎军驻防区,交口、柳林当时未设县。
    (300)中共中央对晋西北政权工作发出指示    1月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联名发出对晋西北政权工作的电报指示,要求“完成政权工作的改造,从晋西北行署起至乡、区机关止,均须掌握在共产党员与进步分子手中,建立真正的抗日政权。各级政府均须根据《民族革命十大纲领》,颁布具体切实的施政纲页,并认真实行之”。中共晋西区党委决定从村选开始进行政权的改造工作。
    (301)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在兴县召开  2月1日至3日,晋西北行署(当时仍沿用“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名称,1941年8月1日正式改称晋西北行署)召开第一次行政会议,正式宣布行署成立。国民党元老、晋西北新军领袖续范亭任主任,牺盟会领导人牛荫冠任副主任。行政会议通过了《晋西北抗日拥间讨逆实施大纲》,内容为:(1)实行紧急政治动员;(2)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彻底改善人民生活;(4)实施抗日经济政策;(5)扩大民众抗日运动;(6)普及社会文化教育。
    晋西北行署成立后,任命了各专署专员。吕梁境内设第四、第八专署。第四专署下辖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县政府,专员苏谦益。第八专署下辖交城、文水、汾阳、清源、太原、徐沟等县政府,专员顾永田(后为康世恩)。兴县为直属县。
    (302)中共晋西区党委在临县成立  2月7日,在滕代远主持下,中共晋西南、晋西北两个区党委在临县窑头合并,正式组成中共晋西区党委,负责领导晋西南、晋西北两地区党的工作。区党委书记林枫、副书记兼社会部长赵林、组织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长张稼夫、武装部长龚逢春、统战部长罗贵波、党校校长由林枫兼任。中共晋西区党委下辖临县、岢岚、静乐、文交、晋绥边、乡吉、洪赵、中离等 9个地委和晋西南工委、汾孝中心县委。其中,临县地委书记宋应,组织部长教怀永,官倍部长陈少山,民运部长胡全,军事部长贾怀光,青委书记胡全(兼),下属临县、方山县、兴县、岚县4个县委;文交地委书记饶斌,组织部长李文林,宣传部长刘英,民运部长李伯林,统战部长肖靖,下属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阳曲县和清太徐等县委;中离地委书记王文达,组织部长黄石山,宣传部长卫一清,青委书记李德华,妇委书记汪笠,下属中阳、离石、石楼、中离县委;汾孝中心县委书记甘一飞,组织部长杨成定,宣传部长柳林,社会部长赵重鼎,武装部长武高,下属孝义县的6个区和中离东山、南梁2个区委。
    (303)洪赵游击总队在孝义县郭家掌成立  2月14日,洪赵游击总队在孝义县郭家掌(今属交口县)召开成立大会。中共洪赵地委书记刘文珍主持下,将洪赵游击三大队、决死二纵队四团二连、赵城游击队1个中队、隰县游击队1个中队、灵石县游击队1个中队、晋西支队1个连,合编组成洪赵游击总队(亦称洪赵支队),共计10个步兵连,1000余人。总队领导人是:总队长解学恭、政治委员龚子荣、政治主任刘文珍,副总队长晏显升。同年3月、4月,刘文珍、龚子荣先后调往中共晋西区党委工作,汾孝游击四大队并人洪赵总队,晏显升任总队长,解学恭任政委,甘一飞任政治主任。总队多数连排干部是从八路军部队派来的。总队活动在孝义、汾阳边山地区。5月,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其中1500余人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支队,东进山东。
    (304) 八专署专员顾永田牺牲  2月初,太原、清源、交城、文水等地的日伪军向八分区腹地之交城山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新任八专署专员顾永田带领工卫旅二十二团一部插入敌后,转战到文交边山一带,寻机打击敌人。2月11日,敌人“扫荡”部队撤退时,顾永田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在交城田家沟附近设伏。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事后,八专署在交城燕家庄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顾永田专员。
顾永田(1916年-1940年),江苏省铜山县人。1937年春入党。1938年4月任文水县长,1940年1月被任命为八专署专员。
    (305)晋西北军民粉碎日军春季“扫荡”  2月23日,日军调集3000余人,从北、东、南三面分六路,在空军配合下,向晋西北发动春季“扫荡”,先后占领了临县、方山、岚县等地。一二○师、一一五师晋西支队、晋西北新军和八路军河防部队在地方武装和群众配合下,展开反“扫荡”作战。至4月1日,与敌人战斗60余次,毙伤敌人1100余名,俘200余名,收复了方山、临县、岚县3座县城和11个村镇。晋西北军民粉碎了敌人的春季“扫荡”,保卫了晋西北根据地。
    (306)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2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晋绥边地区党、政、军、民各系统的工作。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任副书记。委员有甘泗淇、周士弟、萧克、王震、林枫、陈士榘、赵林、张宗逊、李井泉、彭绍辉、罗贵波等。同时,还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贺龙任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有关向应、甘泗淇、林枫、续范亭、牛荫冠、罗贵波等。
    (307)萧劲光、王若飞会晤阎锡山   2月25日,中共中央派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王若飞持毛泽东亲笔信,到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同阎锡山进行了四天谈判。萧、王二人向阎锡山转达了中共中央及八路军赞助新旧团结、拥阎抗日、今后统一于进步、实行阎之十大纲领的6项具体意见,阎锡山原则同意,并说他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他之存在是有利于国共两党团结的。阎锡山给毛泽东的信中称:“仍盼共同努力,克服当前困难,以竟民族革命之全功”。28日,萧、王带阎锡山的信回延安,由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主任王世英继续同阎锡山会谈。4月24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关于解决新旧军冲突的协议:以汾离公路为晋西南与晋西北的分界线,路南为阎锡山军队的驻防区,路北为八路军和新军的驻防区。晋西北地区结束了两种军队、两种政并存的局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308)贺龙在临县窑头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2月26日,贺龙在临县窑头村主持召开了一二○师和晋西北新军旅以上干部联席会议。根据晋西北的战略任务,会议对军事工作作了统一部署:以彭三五八旅和暂一师在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及雁北地区;张宗逊三五八旅在岚县、静乐、忻县、太原、崞县地区;独一旅和决死四纵队在临县、离石地区;决死二纵队在方山以东地区。以上部队在所在地区执行战略任务。一二○师除整训外,还担负作战任务。会议决定派师属特务团和新军工卫旅进至清源、太原、文水、交城以及太汾公路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一二○师各旅、团分别派出小部队进至同蒲路的北段忻县、崞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筹集作战物资。
    (309)晋西北实行“四大动员”  晋西北新政权建立后,为了解决财政经济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2月26日,根据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中共晋西区党委和晋西北行署部署了在晋西北地区开展扩兵、做军鞋、献金、献粮四大动员。在四大动员运动中,广大群众积极献金、献粮,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各级妇联组织发动全区妇女突击做军鞋。在两个多月内,完成了预定任务。参军者达15000人,做军鞋12万双,献救国粮10万石。全区献金共合法币181万余元。一些开明士绅和地主也捐献了大量粮食、现金和部分土地。如:兴县黑峪口开明士绅刘少白献粮50石,银洋700多元;蔡家崖牛友兰献粮150石,银洋8000元,还捐献了可以装备新军一个整团的布匹;王家塔王作相捐献银洋1780元,两只渡船;岚县王槐珍献银洋2800元,粮食500石,猪羊50头(只),法币800元。
    四大动员支援了根据地建设,壮大了抗日队伍。但在动员中发生了“左”的偏差。例如:使一部分地主、富农外逃,特别是伤害了一些中农的利益。中共中央在对晋西北的工作指示中明确肯定:“创造晋西北根据地和四大动员都获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指出:“工作中还有很大缺点和很大错误”,“财政出路的中心是加紧生产和建设以求自给自足”。中共晋西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进行了纠偏工作。
    (310)汾阳南、北两个县委合并组成中共汾阳县委   本月,汾阳南、北两个县委合并,组成统一的汾阳县委。原汾北县委书记吕塞调走,由柳林任县委书记(后为王增谦、陈郁发),赵琦任组织部长(后为成玉林、王增谦),成玉林任宣传部长(后为王增谦、林毅),卫范初任社会部长。县委机关驻王家庄村,全县下辖7个区委。汾阳县委隶属八地委领导。
    (311)行署颁布划小行政区域法令  3月4日,晋西北行政公署颁布划小行政区域的法令,将县、区、村的行政区域划小,接敌区成立联合县。第四专署所辖临县划为临北、临南二县,离石县的东山地区设立县政府办事处;八专署成立清太徐(清源、太原、徐沟)联合县。
    当时,晋西北地区党的地方组织为5个地委、1个直属县委,政权则为4个专署、1个直属县政府。党的组织系统中,临县地委下属临县、方山、岚县、离石4个县委;文交地委下属文水、交城、阳曲、清太徐、汾阳5个县委;兴县县委直属中共晋西区党委领导。
    (312)晋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兴县召开    3月6日,晋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兴县召开,贺龙、关向应、牛荫冠等出会议,中共晋西区党委民运部长刘俊秀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大会宣布晋西总工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抗日斗争八项纲领,选举王永和等17人为总工会执行委员。3月11日,大会胜利结束。
    (313)毛泽东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强调同顽固派的斗争必须注意自卫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胜利的(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和休战的(适可而止)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此之前,毛泽东、王稼祥于5日电告贺龙、关向应、陈士榘、黄骅、林枫、赵林;山西新旧军斗争可和平解决,晋西南工作方针,以巩固秘密党组织、停止对旧军游击战为原则。如已派出2个团南下,应撤回。
    (314)春季反“扫荡”战中,击溃进犯河防之敌  3月9日,进占柳林之敌300余人,进犯李家垣。八路军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派往河东的游击队与敌激战3小时,击退该敌。13日,敌以500人再犯李家垣,三五九旅游击队与敌激战一昼夜。31日,日军在柳林纠集1500余人,附炮10门,与进犯李家垣之敌会合,进占军渡,炮击河西河防阵地。第三五九旅迅速派出部队西渡黄河,同河东部队配合作战,激战1天,击溃进犯之敌。
    (315)晋西北新军各部进行整训    3月,晋西北新军各部在驻防地区开始进行以巩固与扩大党的组织、保证党对新军的领导、提高政治素质与战斗力、整顿组织与建立制度为中心的4个月的整训。为了加强对新军整军工作的领导,军委总政治部考察团以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的名义,帮助新军整训。共派出5个工作队,分赴新军决死二纵队、决死四纵队一师、总指挥部特务团等部,具体帮助工作。一二○师也陆续派一批干部,加强新军的领导,以保证整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整训中,新军各部队对所属全体指战员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整顿了党的组织,建立了各种工作制度。鉴定和调整了干部,审查了全体党员,清洗了少数政治上不可靠的分子,吸收了经过斗争考验的优秀分子450名入党,党员在部队中占14%。各纵队、团设党务委员会,连设党支部,建立党日制度,进行党的教育。加强了政治工作,按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健全了政治工作制度,训练了一批锄奸干部,建立了保卫部门。加强了参谋工作,整顿了供给部门,以纵队为单位统一了经营管理和供给标准,开展了节约运动,以连建立伙食单位,建立了日常行政管理制度。各纵队开办教导营和各种训练班,普通轮训了干部。
    各部进行了整编,共编为7个大团,4个小团。大团下辖3个营,营辖3个连;小团下辖5个连。共计12092人,长短枪5550支,轻机枪215挺,重机枪14挺,迫击炮6门。整编后的晋西北新军计有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决死二纵队辖四团(小团)、五团、六团,决死四纵队辖十九团(小团)、二十团(小团)、三十五团,暂一师辖三十六团、三十七团,工卫旅辖二十一团、二十二团(小团)。
    7月,各纵队完成了整军任务。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给新军补充新兵3000人,进一步充实新军的力量。
    (316)春季反“扫荡”战中收复岚县城和普明  3月19日,集结于静乐之日军18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向岚县进犯,20日侵占岚县城。23日,敌700余袭击中共岚县县委和岚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普明镇,企图一举摧毁岚县党政领导机关。敌从东门突破,中共岚县县委书记鱼得江率公安局警卫连和县游击队奋勇抵抗,掩护干部、群众转移。双方激战1小时,日军占领普明镇,并出西门追击转移之干部、群众。一二○师三五八旅特务团和地方武装在普明镇西门外、前纳会沟等地予以阻击,双方展开激战。转移之中的干部、群众立即参战,2小时内,即组织200余副担架和500余人的运输队,配合战斗。敌人被迫退回普明镇据守。当日夜,抗日军民将普明镇包围,从四面发起进攻,日军乘夜逃向岚县城。特务团一部连夜追击并强袭岚县城。25日,占领岚县城之日军撤往静乐,八路军再次收复岚县城。
    (317)春季反“扫荡”战中收复临县、方山  南线敌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之第八十一、第八十二、第八十三大队及离石、中阳、汾阳等县伪警备队,共6000余人,集结于柳林、大武两据点。3月下旬,由柳林、大武分两路出动,柳林一路经孟门进犯碛口、林家坪,大武一路进犯田家山、三交、临县地区。      28日敌占临县城。在晋西支队和七一五团一部打击下,被迫于29日撤出临县城。30日晨,敌在4架飞机配合下向方山圪洞猛攻。决死二纵队五团、六团在圪洞周围与敌展开激战,至下午4时相持不下,敌占领圪洞、胡堡、方山县城。二纵队一部,配合晋西支队强袭侵占方山之敌1000余人,敌被迫于次日撤出方山,全部退回大武,经离石撤回汾阳。
    (318)晋西北军政干部学校在兴县开办    3月,晋西北军政干部学校在兴县开办,招收学员500余人,分7个队,其中1个队为女生队。5月,该校改名为“抗战学院”,继续培训干部。到1941年初,第一批女学员毕业,这是党在晋西北较正规地培养的第一批女干部。1941年9月,该校又改名为晋西北师范学校。1944年又改名为晋绥实验学校。
    (319)方山县“三卅”事件  3月30日,日军突然袭击包围了方山县城,县游击大队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县政府秘书李明选和县财政科长李芬芳光荣牺牲,党政民干部及战士被俘127人。“三卅”事件发生后,临县地委组织部长魏怀礼来方山处理善后工作。方山县委沉痛地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今后对敌斗争的具体办法。
    (320)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就晋西事变后基本政策和目前华北军事方针发出指示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力争山西时局好转,继续团结阎锡山抗战,曾于2月1日、2月11日发出指示,强调“强固抗日进步势力,抵抗投降倒退势力,力争时局好转,克服时局逆转”,为达此目的,“必须强调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不可缺一”。指示朱、彭、贺、关,由薄一波、续范亭等新军领导人给阎锡山发电报,只提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停止内战。力求恢复山西团结抗战局面,和平解决内部冲突。毛泽东于2月23日亲自致函阎锡山,由萧劲光、王若飞赴秋林面呈。
    3月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与阎谈判情况及我党对阎基本政策的指示》,指出:“我们的基本政策是继续团结阎锡山,巩固旧军力量于阎的指挥下,不使发生不利于我们的分化,保存阎锡山在吕梁山脉的地盘,不使某方(指国民党军队——编者)进驻,八路军、新军也不进驻;恢复新军与阎之指挥隶属关系,以利华北与西北之抗战。此种政策在现在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此次谈判业已成功”。为保证此政策实现,提出了10项具体办法:晋西以汾离公路为界,路南停止游击战争,党的工作转入秘密状态;停止政治攻击;新军、牺盟恢复向阎作报告的制度;新军、牺盟派人去见阎,恢复往来关系,各领导要写函件带去,措词要诚恳,表示坚决-拥阎、恢复两军团结;击破国民党特务的挑拨离间;加强新军内部团结,巩固党的基础,防止外来破坏;要使新军干部懂得此政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向新军干部说明,过去武装自卫是正确的,现在恢复团结也是正确的。
    4月1日,关于华北军事方针的指示中指出:某方(指国民党当局——编者)现在黄河以北至吕梁山脉集中大军,我之任务在于极力缓和之,避免一切刺激某方之言论行动,我军则严守防线深沟高垒以备不虞,对其军事挑衅极力忍耐不还一枪,以信函、传单、标语,达缓和其情绪、稳定我防线,使山西、河北于平静局面之目的,非得中央同意,不得发生军事冲突。采取政治上的攻势,号召一切友军反对内战,拥蒋讨汪,团结抗战。总目标在于打退反动进攻,扩大抗日势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
    (321) 一二○师奉命部署保卫河防   自3月蒋介石向陕甘宁边区周围各战区长官和驻军首脑下达封锁边区的命令,并不惜动用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对边区构筑千里封锁线以来,国民党军队蠢蠢欲动。4月3日,毛泽东致电贺龙、关向应,指出国民党李文第九十军阴谋西渡黄河袭取绥德,威胁延安,切断西北、华北之交通,必须全力打破此种阴谋。指示一二○师担负保卫河防,绝对阻止该军渡河,并责成贺、关亲自考虑部队部署,组织作战行动。6日,贺龙、滕代远、关向应、甘泗淇、周士弟研究决定并报毛、王、朱、彭;调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于13日到佳县、米脂接替三五九旅防务;第三五九旅保持机动,师主力集结于临县、碛口之间,策应三五九旅,万一河防突破,可以3、4个团的兵力配合三五九旅打击敌人;如主力渡河作战,晋西北以彭旅2个团、陈支队及新军各部保卫之;如国民党高双成部南下,正面以第七一四团箝制,彭旅以一部兵力击其侧背;陈支队派出两个连到汾孝地区,侦察李文所部之动向,并调雁北支队、津南自卫军来晋绥。
    5月5日,毛泽东、王稼祥电告贺,关;敌知我有准备,已改变行动。程潜、阎锡山亦均复电,声明无进攻边区之意,看来李文进攻的危险已过去。
    (322)晋西北第一次教育会议在兴县召开  4月3日至7日,晋西北第一次教育会议在兴县举行,张稼夫主持会议。贺龙、续范亭、牛荫冠到会讲话。大会讨论了新教育的方向,确定了实施方针和办法。会议结束时,发表了《晋西北第一次教育会议告全体教育工作同志书》,并发起成立晋西北教育工作者协会。
    (323)晋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移驻兴县  4月上旬,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师部、新军总指挥部及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由临县窑头村移驻兴县。中共晋西区党委先驻冯家庄,后迁北坡;晋西北行政公署先驻蔡家崖,后迁赵家川口;一二○师司令部先驻李家湾,后迁蔡家崖。
    (324)晋西北经济总局在兴县成立  4月24日,晋西北经济总局成立,段云任局长(后段云调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工作,由牛荫冠兼任局长)。1942年2月,经济总局改称贸易总局,并在各县建立贸易支局。主要任务是组织领导内外贸易、物资交流,保证根据地军民所需物资的供给。总局局长牛荫冠,副局长汤池,又调王磊(曾任汾阳县长,1947年任总局局长)、刘卓甫同志到总局工作。1945年总局在兴县成立了兴县公司,廖诗权任经理,统一部队的商业、贸易;在临县成立了恒信昌商号,李余香、裴绍明负责,统一了私商管理。
    (325)晋西各界宪政促进会在兴县成立  根据中共中央上年发出的关于推进宪政运动的两次指示精神,为积极地主动地参加与领导宪政运动,使之成为发动广大群众,实现民主政治的有力的群众运动,促进结束训政,开展民主,制定抗日民主宪法,实行宪政,借以克服时局危机,争取时局好转,4月9日,晋西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兴县举行,到会代表及群众达万余人。大会代表晋西500万民众向全国发出通电,要求:(1)修改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2)国民大会应有制定和执行国家宪法之权;(3)集中各方人才改革政治机构。大会选举续范亭、贺龙、关向应、牛荫冠、林枫、刘少白等65人为晋西各界宪政促进会理事。
    (326)抗日民主政权着手进行根据地财政经济的恢复工作 
    粉碎阎顽军进攻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晋西北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这一地区本来就物资匮乏,十年九旱,加之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长期盘剥,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摧残和掠夺,农业、工业、商业陷入崩溃的境地。1940年与战前的1937年相比,农业劳动人力减少1/3,牛减少6/10,骡驴减少8/10,羊减少6/10,猪减少8/10以上,土地荒芜了,耕地面积减少16%,山地粮食产量下降1/3以上,棉花总产量仅为战前的3%,胡麻、烟叶、药材产量大为减少。工业方面,民间纺织业,临县原有改良机200多架、土机2000多架,完全停顿,洋布占人口货总值60%。瓷业、煤碳产量减少一半以上,造纸业产量减少60%以上。油坊、粉坊、酒坊、麻坊、皮革坊等手工业遭到很大破坏,减少50%以上。加之,1939年农业欠收,人民生活贫困,币值下降,物价高涨。这时,国民党政府又停止了对八路军抗日经费和作战物资的供应,阎锡山对山西新军亦然,并且与日寇勾结起来,对根据地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为了扭转财政经济困难,解决几万抗日军队和党政工作人员的衣食问题,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建立西北与华北战略枢纽,根据地各级抗日民主政府贯彻落实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晋西区党委和晋西北行署确定的“开源节流、自力更生”的财经工作总方针,以发展生产建设作为解决财政出路的中心环节。
    4月24日,行署成立了晋西北经济总局,负责管理公营工厂,组织和领导内外贸易及税收,以保证军需民用的物资供应。各专署成立中心局,各县设分局,分局以下设营业公社。5月10日,成立了晋西北农民银行与钞票印刷厂,发行西北农民币,稳定了根据地金融,打击了敌人的经济掠夺与封锁。5月中旬,行署召开晋西北第一次经济会议,讨论了农业、工业、商业及合作社问题。确定了发展织布、制鞋、煤碳、磁业等。为了协调财政、建设和贸易三方面工作的统一领导,正确贯彻财经金融政策,行署成立了财政经济建设委员会。确定了以合作社为主,打击奸商操纵,稳定物价,发展流通为财经金融的政策方针。为促进经济,恢复生产,行署颁布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法令,以及征收救国公粮、税收、减租减息等条例,颁发春耕动员令,发放贷款,贯彻合理负担,节省人民劳力。统一军队和地方的予决算,部队在完成作战、整训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帮助群众生产。关向应在4月召开的一二○师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部队进行长期建设根据地的思想教育,部队对根据地建设所负责任绝不能蔑视。 
    根据地各级党、政、军、民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了财经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稳定了群众情绪,安定了社会秩序,克服了混乱局面,为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政权初建,干部缺乏,又要集中精力于最紧迫的武装斗争和动员工作,粉碎敌人连续的“扫荡”进攻,财经困难短期内难以解决。
    (327)中离地委和临县地委合并,组成晋西四地委  4月,中共晋西区四地委宣布撤销中离地委,和临县地委合并为中共晋西四地委。地委书记宋应(后为白坚),组织部长魏怀礼(后为王一夫、张雪轩),宣传部长卫一清(后为王文达),民运部长胡全,军事部长贾怀光,社会部长黄石山,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胡克实,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汪笠。1942年1月,四分区地、县、区三级党委编制人数为271人。
    晋西四地委成立后,将临县、离石、岚县、兴县、中阳、方山等县的游击队统编为独四营,营长贾怀光、副营长张树林。
    1942年11月,三地委(静乐)并人四地委,改称三地委。地委后下属临县,离石、中离、方山、岚县、临南、离东等县委和中阳县中部工委。
    (328)工卫纵队改称为工卫旅    本月,工卫纵队改称为工卫旅,全称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继续活动在文水、交城边山地区。侯俊岩任旅长兼政委,郑搏九任参谋长,李明任政治部主任、康永和任副主任。
    (329)晋西北第二次妇代会在兴县召开    5月3日至10日,晋西北第二次妇代会在兴县召开。党政军领导贺龙、续范亭、林枫、罗贵波等出席大会。大会对过去的妇女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确定了今后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大会选举姜宝箴、张育英、赵辉、竹邦、朱江枫为晋西妇女联合会常委。据统计,当时晋西北各县的妇救会员已发展到94950多人。为了进一步开展妇女运动,晋西妇联举办了妇女干部训练班(共培训妇女干部115人),整顿扩大了妇救会组织,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参战与劳军,并组织广大妇女学习文化。
    (330)西北农民银行成立    5月10日,西北农民银行在兴县成立,刘少白任总经理。西北农民银行的成立和西北农币发行,对于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秩序,打击敌人经济侵略与封锁,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具有重大意义。
    (331)晋西各界抗日救国团体联合会在兴县成立  5月11日,晋西北牺盟会、工会、农联、青联、妇联在兴县成立晋西各界抗日救国团体联合会(简称抗联),负责领导工、农、青、妇各群众团体的工作,阎秀峰为主任,王永和、吕韵、张凡、姜宝箴为常委。此后,各分区、县也陆续成立了抗联,加强了对工、农、青、妇各救会工作的领导。党的群众工作方针政策,通过抗联统一贯彻落实,推动了群众工作的广泛开展。
    (332)中共晋西区党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  5月中旬,晋西区党委在兴县北坡村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根据党中央3月6日《关于政权问题的指示》与3月10日毛泽东《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精神,检查总结了反顽固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中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成绩,纠正了某些(施政和四大动员中)“左”的倾向,会议还研究部署了今后工作:(1)扩大武装,补充正规军,建立县大队和区干队;(2)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对八地委强调在平川各县发展党的组织;(3)要求各地迅速遵照中央3月6日《关于政权建设的指示》,建立“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会后,组织了军政民联合考察团分赴各地贯彻会议精神,进行检查纠偏,召开了士绅座谈会,对受害者进行了经济赔偿。
   (333)各分区、县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    晋西事变前,动委会结束工作,事变后牺盟会解散,工、农、青、妇各救会的工作归党委、政府领导。但政府刚刚成立,财政经济困难,工作人员缺乏,又面临敌人大规模的残酷扫荡,实际上各救会工作自行运作,宣传、动员、组织民众的工作被忽视。在反“扫荡”作战中,动员、组织群众参战、支前、运输、救护、情报传递等工作配合不力,使作战部遇到许多困难,暴露出群团工作之弱点。为了加强这一方面之工作,5月,晋西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在兴县成立,统一领导抗日救国群众团体的工作。同时,各分区、县成立抗联机构。八分区抗联主任米建书(后为侯建华),下辖交城县抗联(主任华国锋),交西县抗联(1941 年10月成立,主任陈华、李永书)、文水县抗联(主任陈华,后为文政)、汾阳县抗联(主任郭士杰)、离东县抗联(1942年12月改属,主任王治安);四分区抗联(1942年12月改称三分区)主任余丕铎,后为吴子愉、张旭初、许科堂、张永隆。下辖临县抗联(主任李滋馨,后为王力波)、临南县抗联(1940年10月成立,主任薛奎五,后为崔映国)、离石县抗联(主任崔映国,后为许科堂、余今、李寅)、离东县抗联(主任王治安,1942年12月至1945年1月归八分区领导)、方山县抗联(主任刘成功,后为任恩贵)、岚县抗联(主任师中强,后为薛维宾)。兴县抗联(主任盂客贤,后为王凌、郭炳、于永胜)直属晋西(晋绥边区)抗联领导。
   (334)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晋西北财经政策发出指示  5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贺龙、关向应、林枫、赵林发出电报指示,针对晋西北最严重的缺粮、金融紊乱问题,提出四项解决办法,供考虑选择执行。
    (一)粮食
    1、动员全体党政军民加紧春耕,开熟荒,种早熟粮食及杂粮。
    2、适当调剂劳动力、耕牛、农具、种子,在农忙期间更应减少群众公差命令,保证牲口,发动部队及妇女参加民间生产。
    3、酌量以法币或新币提高粮价,奖励平粜,提高粮利,向豪富出证借粮。
    4、酌量准许药材、羊毛、麻运往敌区换粮,并组织武装护粮队,向外购粮。
    5、农粮出口、造酒等,提倡节省,掺吃杂粮。
    6、调查统计粮食,防止奸商、地主、富农囤积自肥和私运出口。
    (二)金融
    1、速建晋西北银行,以已动员之现金作十足准备,发行一元、五角、二角、一角新钞与法币平价。
    2、立即禁止土钞,或限期土钞发行者缴存相当数量的货物、期票、有价证券、不动资产等,银行收回土钞。
    3、定期禁止行使法币,动员群众换边币。晋西北银行可与陕甘宁边区银行联系,互订兑换办法。暂借法币5万元给你们。
    4、速设贸易局,联络合作社,调剂物价,取缔奸商,保持边区钞票的购买力。
    5、政府即设粮盐商店,与我们取得联系,有计划地贩盐即可供给群众需要,又可保障新币之信用。
    (三)补救物资
    1、复兴已有工业:如临县、河曲等地之织布、制鞋、造纸、火柴、磁窑等创设,提倡手工纺纱及制中药、毡帽、织麻袋等。
    2、以贸易局统制对外贸易,实行出入口许可制,保障贸易平衡。
    3、厉行自给政策,有计划地分配,禁止仇货,禁止竟买。
    4、沟通有无,各区乡普设生产消费合作社,统制产销,反对敌人倾销封锁,避免商人操纵,并实行保商政策,取得商人合作。
    5、输出品尽量加工,实行输出奖励,但以保持贸易平衡的原则。
    (四)财政
    由合理负担过渡到或掺杂原有税制加以改造,但田赋可改为纳粮,照常年粮价折合粮食纳粮,减少商人剥削,解决缺粮,废除苛杂,逐步做到农业及商业单一税制。
    电报特别提到:执行财政经济政策是一个斗争过程,需各方配合,体察情势,切忌机械,但既经决定应有执行到底的决心。
    晋西北根据地认真执行了这一指示,专署及县政府根据中央指示及行署的各项部署,依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贯彻各项财经政策。
    (335)晋西北地方武装整军工作基本结束  3月9日、10日,中共晋西区党委发出了《地方武装的两个月整军计划》和《关于群众武装工作的指示》。各地在一二○师地方工作团协助下,根据一面整顿、一面发展的方针,积极整顿了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5月,游击队扩大到3200余人,枪1000余支,每专区编1个独立营,共编5个独立营。加强军事、政治教育,纯洁组织,充实干部,健全制度,提高质量,力求巩固。后将独立营改编为5个游击大队,共辖32个连。人民武装整顿中,整训自卫队员 7.75万人。
    (336)关向应、韩钧开办“同济号”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保障部队物资供应,一二○师政委关向应积极支持决死二纵队派人在临县搞生产。5月,关向应和韩钧到临县,成立了“同济号”,开展生产、运销、采购、门市销售等营业,由一二○师(钟典三为代表)和决死二纵队(王明亭为代表)共同负责“同济号”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聘当地名商任正副经理。“同济号”后在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开设分号,营业范围日益扩大,对保证供应起了重大作用。
    (337)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晋西北工作发出指示    6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就晋西北的工作给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晋西区党委并北方局发出指示。指出:
    (一)在新旧军斗争后,创造晋西北根据地和四大动员都获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工作中还有很大缺点与很多错误,主要表现在政策一般过“左”,有离开统一战线原则的危险;政权问题未完全执行中央关于政权的指示;财政经济问题还很严重等。
    (二)晋西北是华北与西北联系的桥梁,地位非常重要,中心任务是建立巩固的模范根据地,与敌人的扫荡作斗争,长期坚持我们的阵地,凡妨碍长期坚持斗争的作法,都应当避免,现在的许多过“左”办法及不适当的计划,如不改正是不能长期支持的。
    (三)在军事方面。1、军队应积极向东向北活动,缩小敌人占领区,直通同蒲路、平绥路与汾离公路,坚决打击敌人的进攻,决不使敌人占上风;2、维持与组织对冀察晋、晋东南的交通线是重要战略任务,绝不应轻视;3、估计到晋西北人力、物力,现在部队数量已达到饱和点,如再扩大,对长期斗争反而有害;4、必须用各种办法建立地方武装,接近敌人的县,要做到县有独立营,区有游击连,否则长期坚持斗争是很困难的;5、八路军与新军必须兼筹,并在不损主力下必须多方援助新军新兵粮服。
    (四)政权工作方面。1、政权应当是各阶级各党派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权,吸收中间分子及同情分子加入,党员成份减少到三分之一;2、党对政权的领导是指导与监督政策,而不是干涉、代替、包办政权工作;3、必须大大提倡政权工作的民主作风,党不应下命令给政权,不应防害其民主;4、各专署应由续(范亭)、牛(荫冠)领导,要使续全盘处理政权工作。
    (五)政策方面。1、各种政策应以统一战线政策为根据,以坚持长期斗争为出发点,打土豪没收商店等过“左”行动是自杀政策,应严格纠正,犯错误者应加处罚,受损害者应加赔偿;2、财政经济问题是晋西北的生死问题,开支应再加缩减,财政出路的中心是加紧生产与建设,以求自给自足,前总与中央的财政帮助是很困难的;3、必须向榆林,五原、伊盟、晋西南、秋林及各方面友军友党进行广泛的联络工作,勿使自己陷于孤立。
    (六)党的工作方面。1、党的工作不应以发展为中心,而应以群众工作帮助政权工作,帮助军队工作,领导县区游击战争为中心;2、在党内应开展反“左”倾、反高慢、反强迫命令、反贪污腐化斗争;3、应加强雁北的工作,对敌占区及游击区的工作应大大加强;4、晋西南的党应当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而不是派兵增援、破坏保存阎锡山中间势力的政策。
    6月29日,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政治部对晋西北工作的补充指示中,指出:对中间势力争取很不够,其思想根源是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阶级路线某种程度上对立起来的观点,或对此观点抱折衷态度。要克服党员与军队轻视政府法令的习惯,禁止随便捉人杀人。一二○师停止扩大部队,认真进行巩固工作。尊重和团结地方党,用一切办法帮助民众,减轻民众负担。一二○师应负极大责任,帮助新军,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坚强队伍,主要是新军中党的工作和政治教育,连队党员应占20%,干部要懂政治,精通自己的业务。
    (338)晋西北军民粉碎日军夏季“扫荡”  日军在春季“扫荡”被粉碎后,积极进行一系列战役准备。从5月下旬以来,修筑公路,增设据点,运输物资,并派出特务潜入根据地侦察。5月底开始调动兵力,第二十六师团一部由大同、平鲁、朔县向偏关地区集结;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由崞县、代县等地向五寨、神池、宁武地区集结;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由文水、交城、太原、忻县等地向静乐、河口、古交地区集结;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在离石、大武、柳林等地集结。还从晋南调第四十一师团一部。参加此次“扫荡”的日军兵力达2万余人。敌人企图从东、南、北三面分19路合击晋西北根据地,以达其逐步压缩抗日部队,切断晋西北与陕甘宁的通道,彻底摧毁晋西北根据地。
    贺龙、关向应判断日军“扫荡”重点为东、南方向,北面敌进攻岢岚后将指向保德,南面敌进攻临县、方山后将指向兴县,东面敌进攻岚县并策应南、北两面敌作战后,指向兴县。日军分进合击,深腹地,将暂时占领部分城镇,但弹药给养有限,后方交通联络延长,物资补给和运输困难,这为打击敌人提供了有利条件。遂决定:第一阶段开展游击战争并相对集中兵力,打击敌之薄弱部分,争取歼其一部;第二阶段以分散的游击战为主,疲惫和消耗敌人,迫其撤退;第三阶段相对集中兵力,在敌撤退时,歼敌于运动之中。一二○师所部和新军作战部署为:以第三五八旅并指挥第二支队,集结于岚县王狮、普明之间地区;以第三支队集结于岚县河口地区;以独立第一旅集结临县、三交地区;以决死第二纵队集结离石、方山队开展汾(阳)离(石)公路沿线游击,袭扰敌之以独立第二旅与暂一师集结于岢岚、五寨以西地区;以一二○师特务团和工卫旅集结文水、交城西北地区,打击该地区之敌,配合内线作战。同时,令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以一部东渡黄河,在军(渡)离(石)公路沿线袭击敌人,配合反“扫荡”作战。
    6月7日,东面静乐敌1100余人分两路进攻岚县。8日,占领岚县,赶修公路,并以一部进犯东土峪、东村。第三支队不断对占领岚县敌袭击,伏击静(乐)岚(县)公路往返之敌运输汽车。第三五八旅第四团在东村东南地区伏击往来之敌,破坏公路。12日,静乐、文水、开栅、古交、草庄头等据点敌2500余人合击文、交边山地区,特务团和工卫旅在岔口、天池店、西冶、水峪贯等地给敌以打击,及时转到外线。敌人扑空后,静乐出动之敌700余人于16日撤退至米峪镇。第三五八旅主力赶到,将该敌包围于米峪镇,从17日与敌展开激战,至19日拂晓,歼敌500余人。古交敌前往驰援,三五八旅主力及时转移赤坚岭地区。
    6月20日,敌分多路向根据地内推进,第二阶段反“扫荡”作战开始。岚县敌1000余人占领东村、普明、寨子等地;静乐、古交、文水之敌2500余人和普明敌400余人,向赤坚岭进攻;大武敌1000 余人向方山进攻。第三五八旅跳出敌人合击圈转移到临县阳坡一带。三路敌于赤坚岭会合后,继续向阳坡、寨上推进。三五八旅迅速向北转移,在兴县附近与师部会合,摆脱敌人合围。南面柳林、大武之敌 3500余人,先后占领临县、三交、方山,并于临县会合,合击独立第一旅扑空,遭打击后向黄河沿岸追击,占领罗峪口、克虎寨等处。占领军渡之敌炮击河西防御阵地。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以1个营东渡碛口后,进至柳林、李家垣、离石之间袭击敌据点。至26日,敌经打击,消耗很大,极为疲惫。敌之合围合击均遭失败,开始撤退。南面进占临县之敌经三交向离石,进占方山之敌芻向离石,进犯黄河沿岸之敌向柳林分别撤退,30日全部退回原据点。东面之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3000余人,则集中于窑头、普明、东村、赤坚岭、岚县等处,于6月28日分3路合击兴县。第三阶段作战开始。敌占兴县后扑空,根据地领导机关和主力已转移。日军在兴县大肆烧杀后,于7月4日分途撤退。三五八旅、独一旅等部在奥家坪、明通沟、阳会崖、二十里铺一线,伏击向东撤退之敌2000余人,歼敌700余人,余敌退往岚县。
    夏季反“扫荡”战役,自6月8日至7月6日止,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与敌人作战251次,毙伤日伪军4490人,俘日军11人、伪军42人,缴获步枪305支、机枪8挺。收复了兴县、临县、方山、河曲、保德等5座县城和15个村镇。八路军、新军部队1248人负伤,791人牺牲。
    日军在夏季“扫荡”中,侵占了岚县、东村、普明,建立了据点,派驻重兵。不久,成立了伪县公署。先后由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第十八大队、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村川大队、第五十九旅团八十五大队驻守岚县、东村等地。从此,岚县成为日军进攻根据地的军事基地,直到 1945年4月,岚县全境解放。
    (339)决死二纵队进行夏季反“扫荡”作战   6月20日至7月6日,决死二纵队各团在大武至临县、大武至方山的公路两侧地区,袭击进犯之敌,破坏公路桥梁,断敌交通运输,袭击信义、大武、峪口等敌据点。先后在临县杨家岭、方山县水沟湾、木谦塔、临县姚家山、康家蠕、方山水相树梁、白龙山、石偏梁、贺家圪塔等地与敌连续作战十多次,毙伤敌350余人。分散的游击战,使敌疲于奔命,处处挨打,合击落空,给养断绝,所到之处,空室清野,敌无法立足,被迫撤退。
    (340)工卫旅进行夏季反“扫荡”作战    6月中旬,工卫旅二十一团、二十二团执行上级关于避开合击、寻找有利时机打击敌人的作战方针,与日伪周旋在交城山区。并相继在牛头嘴、寨上、鹿沟山、神家社、上掌沟与敌人进行了十几次战斗,有力地牵制了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此外,工卫旅还派一个营到文水平川神堂、大回头、下曲镇等地作战数次,以牵制敌人。二十一团彭参谋、四连指导员董占元等指战员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341)八专署成立永田中学    6月,为纪念八专署专员顾永田,八专署在交城县会立村成立永田中学,八专署专员康世恩兼任校长。该校1941年7月改称为晋西北第二中学。1942年4月15日,与晋西北第一中学合并。
    (342)晋西八地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    6月,为贯彻中共晋西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八地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地委领导分头深入各县贯彻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地委书记饶斌到交城,组织部长范铭到文水、汾阳,宣传部长刘英到清太徐,分别参加各县委扩大干部会议。
    (343)夏季反“扫荡”中的兴县二十里铺战斗  6月28日,进占窑头、岚县、保德之敌3000余人,分3路合击兴县。30日,进占兴县。一二○师师部率三五八旅转移兴县西南曹家坡、张家圪台地区。7月3日,第三五八旅、独一旅奉命分别由康宁附近和临县以西地区,向兴县以东二十里铺开进。冒雨强行军两昼夜,赶至二十里铺至明通沟以南山地设伏。
    7月4日,进占兴县之敌2000余人,分3个梯队向东撤退,上午11时进入伏击地区。八路军予伏的2个前卫营同时向敌开火,双方展开激战。13时,独一旅2个团的主力跑步登山,在明通沟至奥家坪以南山地与敌展开激战。17时,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在二十铺以南高地向敌实施攻击,占领奥家坪阵地。敌被压缩至阳会崖、明通沟等村落。当夜,三五八旅、独一旅对敌发动总攻,战至拂晓,由保德进占兴县敌1000余人向东增援阳会崖、明通沟被围之敌。全歼被困之敌已不可能,贺、关命令撤出战斗。
    二十里铺战斗歼敌700余人。其余与增援敌会合后,7月6日向岚县、普明撤退。
    (344)贺龙发表《一二○师抗战三周年》一文    7月7日,贺龙在延安中共中央《解放》杂志发表《一二○师抗战三周年》一文。文章对师三年来对敌斗争的胜利般了具体的总结。指出:“第一,我们胜利地坚持了敌后的抗战;第二,我们在敌人后方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三,我们在战略上战役上有力地配合了各县的友军;第四,三年来我们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次,获得了以下的战果(略);第五,我们在总结这些胜利的时候,忘不了那些流血牺牲的指战员、共产党员”。文章在谈到坚持敌后抗战的有利条件时指出:“第一,在敌后已经有了巩固的抗根据地;第二,在敌后三年来的抗战中,我们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第三,敌人的力量在这三年来的战争中大大地消弱了,敌人的困难在三年来的战争中大大地增加了;第四,敌后抗战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关怀”。展望抗战之前景,文章最后说:“我们敢以强烈的自信告诉全国同胞,敌后的抗日一定要坚持下去,全国的抗战也必须像敌后的抗战一样坚持下去,中华民族的力量是无限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要胜利”。
    (345)洪赵总队主力转移晋西北休整    8月初,洪赵总队主力分批从晋西南孝义县出发,转移到晋西北汾阳县三道川一带进行休整。总队干部、战士立即投入紧张的军政训练。一二○师为部队补充了一部分军装、弹药。洪赵总队在晋西北驻扎期间,在贺龙、关向应的统一指挥下,多次协助八路军和新军各部队对日作战。
    (346)一二○师、晋西北新军参加“百团大战”    根据八路军总部8月8日下达的百团大战《战役行动命令》,8月20日,八路军以105个团,20余万兵力,同时向正太、同蒲、平汉、津蒲等主要铁路交通干线上的日军及沿线两侧据点展开猛烈攻击。根据前线总指挥部确定的作战任务,战役开始,一二○师和新军各部共22个团同时全线出击,晋西北地方武装和群众也一致动员,踊跃参战。在吕梁地区境内,新军决死二、四纵队和一二○师特务团在太(原)汾(阳)、汾(阳)离(石)公路线上,袭击日伪军据点,和群众一起破击公路,断敌交通。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也过河作战,在离石、军渡之间打击敌人,多次击退柳林镇(今柳林县城)出扰之敌;一二○师独一旅七一五团围困岚县、东村、普明地区之敌;第二团进至峪口至圪洞一线,破坏公路,打击该地敌,并以1个营位于三交一带袭敌;新军工卫旅、一二○师特务团则在太原以南地区日夜苦战,破坏交通线,袭扰敌人。8月20日,决死二纵队袭击了汾(阳)离(石)、离(石)岚(县)公路沿线的大武、信义、吴城、王家池及文水西关等敌据点,攻入信义、王家池敌据点,击毙王家池日军指挥官川漱队长,杀伤敌160余人,并一度断敌交通。独一旅一部袭占离石城西北之石门嫣据点,两次袭击寨子据点,困围岚县城,破坏了公路、电话线,使敌人不敢外出活动。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三十五团攻打文水、开栅据点,在北徐伏击出犯之敌,毙伤敌250余人,击毙敌文水驻军指挥官石黑;继在回回堡伏击歼敌,生俘日军小队长佐佐木。9月10日,第一阶段战役结束,一二○师和晋西北新军各部进行大小战斗163次,毙伤敌2700余名,俘日军25名、伪军42名。破坏电话线580余里。将大同以南至太原以北的铁路、公路破坏,切断同蒲路北段和忻静、太汾、汾离等公路交通线,使深入晋西北之敌无法东援,有力地配合了晋冀鲁豫、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部队的战斗。
    (347)文水马西战斗  9月2日,汾阳城、仁岩据点日伪军百余人携山炮一门,汽车两辆向工卫旅二十二团驻地文水县神堂村进攻。二十二团撤到山上隐蔽,敌打了几炮,遂到马西村用饭。团部分析敌人以为我军已转移,决定奇袭该敌。团长彭凯亲自指挥,二蓬连长王鉴三命令排长杨文彬带队冲入村里,猛烈射击,敌大乱,仓惶逃窜。此战,毙伤敌3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毁敌汽车辆。我军撤走后,汾阳之敌乘20余辆汽车赶来,与二十二团掩护部队激战一小时退走。罗贵波得知工卫旅白日缴获了敌军的大炮,称赞这是“开创了晋西北新军缴获日军山炮的光荣战例”。
    (348)晋西北行署在兴县召开第二次行政会议    9月11日,晋西北行署第二次行政会议在兴县召开。贺龙、关向应、林枫等出席会议。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致题为《对晋西北政权工作的意见》的开幕词。会议确定了今后三大中心工作:(一)健全新政权;(二)开展生产建设;(三)加强教育工作。同时把旧的编村改名为行政村,废除阎锡山的邻闾制,设公民小组制,并对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成立了第三专署。此次调整使晋西北新政权走上了正规的道路。调整后,晋西北行署共辖8个专署、1个游击区、1个直属县。即:晋西北的二、三、四、八、十一等5个专署和绥察行署的绥西、绥中、绥南等 3个专署及绥东游击区。其中,四专署辖临县、临南、方山、离石、离东等5县;八专署辖交城、文水、汾阳、太原、清源、徐沟、榆太、祁北等8县;岚县归三专署管辖;兴县直属行署领导。
    (349)《抗战日报》在兴县创刊    9月18日,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在兴县创刊。社址在兴县高家村。贺龙为《抗战日报》亲笔题词“人民呼声”。该报初创刊时每周两期,不久改为三刊、间日刊,1944年9月18日改为日报。1946年7月,《抗战日报》改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晋绥日报》终刊。赵石宾、廖井丹、周文、郝德青、常芝青等先后任总编辑、社长。
    (350)一二○师、晋西北新军进行“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    根据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一二○师和晋西北新军扩大第一阶段战果,继续破击敌交通线,摧毀深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9月14日,各部同时展开作战行动。在今吕梁地区境内,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一部及决死二纵队继续活动于汾离公路、离军公路及临县、方山以南地区,打击敌人,并严防日军袭击根据地后方。22日夜,以一部袭入柳林以西之李家垣、高占村据点,砍断铁丝网,破坏碉堡,与守敌冲杀,毙敌数十人。另一部在柳林以北之龙花垣附近数次击退由离石出扰之敌。游击第三团等部于23日夜对岚县、普明、东村、东土峪等据点进行频繁袭击,并给出扰之敌以严重打击。决死二纵队六团于9月中旬袭击了大武、文水西关敌据点;26日、27日,五团、四团击溃汾阳、吴城两据点出犯之敌,六团在兴隆湾击溃峪口据点抢修公路之敌,毙伤敌40余人。决死四纵队及工卫旅主力活动于太汾公路,积极破击、牵制日军。特务团和工卫旅二十二团于10月2日拂晓进攻交城县城,攻占东关并一度攻入城内,毙伤敌伪100余人。同日,决死四纵队一部在东交子村伏击出犯之敌。各部在太原、清源、交城、徐沟地区不断攻击敌据点,破公路,打击出扰之敌。10月6日,“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晋西北八路军、新军进行55次战斗,毙敌1700余人,破铁路30余公里、公路50余公里,炸桥梁12座,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
    (351)离石、临县划小行政区域,新设离东县、临南县  日军在年初进占大武镇,建立据点后,不断沿临(县)离(石)公路进犯三交、临县,2月在寺圪挞、石门嫣建了据点。离石县被分割为东西两块,驻扎离石县西部之县委、县政府不便领导东部地区的工作;临县县委、县政府对南部地区的领导亦发生困难。
    根据晋西北行署3月4日关于划小行政区的法令,9月,离石县正式划分为离石县、离东县,组建了中共离东县工委(1941年11月改为县委),成立了离东县佐公署(1941年11月成立离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离东县辖一、二、三3个行政区,均设中共区委和区公所。县工委(县委)书记先后为梁明、韩仲英、郭伟人、阎明,县长先后为刘永义、穆峰、王星山、王亦明。10月,临县正式划分为临县、临南县,新建中共临南县委、临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先后为高闻天、高登士、曹之纲、鱼得江、杨毅、崔映国,政府县长先后为李士彬、范易、郭锡兰、王敖。临南县下辖5个行政区,均设中共区委、区公所。
    (352)日军袭击汾阳县抗日政府  本月,汾阳城敌清水旅团以“分进合击”的战术突然包围汾阳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王家社村,企图一举消灭汾阳县政府和县游击队,抗日军民早已察觉,安全转移。敌人扑空后,放火烧毁村内房屋,撤回汾阳。
    (353)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  日军在八路军“百团大战”连续两个阶段的攻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遂从10月6日起,调集重兵,开始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扫荡”。19日,八路军总部向各部队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根据地党政军民密切配合,实行空室清野,分散部分主力部队,协同地方游击队、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适时集中兵力坚决歼灭进犯敌之一路或二路,粉碎敌之“扫荡”(也称“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战役)。
    日军此次“扫荡”以“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术手段,并实施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破坏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根据总部指示及晋西北敌我势态,晋西北作了反“扫荡”准备。确定基本上开展游击战,集中相当主力机动作战,相继歼灭小股敌人,或转至外线,配合各地游击队、民兵断交通,袭敌据点;各分区以主力为骨干,分散部署并派得力干部,配合和帮助地方武装和民兵开展游击战争,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斗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深入动员群众,广泛开展空室清野以反对敌之“三光政策”。党政军民各级领导机关,抽出干部组成战时工作团,深入到区、村,帮助基层干部发动群众,组织游击小组,发动突击秋收,提出“快收、快打、快藏”,“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不让敌人见到一个人”的口号,领导群众彻底空室清野。
    10月下旬,敌以4000余人开始“扫荡”八分区和三分区娄烦、米峪镇地区。
    (354)各级人民武装自卫队领导机构成立    10月15日,晋西北行署领导成立了晋西北人民武装自卫队总指挥部,总部设在兴县。总指挥张国声、政委苏启胜、政治部主任郭伟人。总指挥部统一领导人民武装工作。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战时配合部队作战,平时坚持生产建设,各分区、县均成立了自卫队司令部,负责本地区自卫队的组织、训练和参战工作的指挥。
    1941年7月,各级成立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后,自卫队总指挥部和分区、县司令部撤销。
    (355)建立晋西北交通线  晋西事变后,阎锡山盘踞晋西南,陕甘宁边区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系完全通过晋西北进行。10月下旬,为了加强对陕甘宁边区与敌后各根据地来往人员、物资、经费、文件的护运任务,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西北军区交通司令部,周士弟为司令员。由第三五八旅、决死二纵队分别成立相当于1个营兵力的交通大队,执行护送任务。
    通往晋东南的交通线,经大武、赤坚岭之间,再从汾阳、文水间进入晋中平川,从徐家镇过汾河,在乎遥与祁县间穿过同蒲路,再过东泉镇与南关镇之间地区,到达太平村。
    通往晋察冀军区的交通线,穿过岚县、方山间,经娄烦镇,在太原以北之黄寨镇、大盂镇之间,穿同蒲路经杨兴镇,到达万曹。
    交通大队成立后,经过难苦努力,完成多次护送任务。每次均需与敌作战,护送部队常常需要增加至1个团的兵力,才能完成任务,还要受到损失。为此,为改变交通线上的不利情况,加强交通司令部与第十八兵站晋西北办事处、中央出版发行部晋西北办事处、晋西区党委运输站、军区后勤部兵站等单位的联系,1941年3月6日召开的交通工作会议,成立了晋西北交通运输委员会,统一领导队和地方的交通运输工作,周士弟为主任,并增设交通侦察、通讯参谋。同时,交通会议决定,建立了晋西北与晋东南的秘密交通线和晋西北与晋察冀军区的交通线。晋西北与晋察冀的两条交通线:一条经静乐以北,在忻县与忻口之间过同蒲路,到达五台山西南之河边,或经定襄南到窑头,与晋察冀交通线连结;一条通过五寨、岢岚之间,从宁武、阳方口间穿同蒲路,过盘道梁经雁门关与阳明堡之间的南口,到长城边之胡家滩,与晋察冀交通线连结。地方党组织也在敌占区建立了秘密交通网。从而保证了陕甘宁边区与晋东南、晋察冀交通的畅通。
    (356)中共晋西区党委召开地委书记会议  11月6日,中共晋西区党委在兴县召开第一次地委书记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纠正统一战线中“左”的错误,关于政权工作、财政经济建设工作和敌占区工作等重大问题,并部署了干部训练、除奸和加强敌伪军工作。会后,八地委、四地委分别具体部署了各方面工作。    
    (357)第四、第八军分区和直属军分区先后成立    根据中央军委10月30日命令,晋西北军区于11月7日在兴县李家湾村成立,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续范亭为副司令员,周士弟为参谋长,甘泗淇为政治部主任,陈希云为供给部长,贺彪为卫生部长,刘运生为卫生部政治委员。同时,按行政区划、地理条件和作战需要,成立6个军分区。其中吕梁境内为:
    独立第一旅兼第四军分区,独一旅领导机关兼军分区领导机关,旅长高士一,副旅长王尚荣兼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白坚、副司令员雷任民,参谋长谷志标,政治部主任杨琪良。下辖独一旅第七一五团、第二团和决死四纵队第十九团、第二十团、第三十五团。所属防区为临县、临南、离石、离东、方山等县。
    决死二纵队兼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韩钧,政治委员王逢源,副司令员侯俊岩、刘德明,参谋长李敏,政治部主任廖井丹。下辖决死二纵队第四、第五、第六团,工卫旅第二十一、二十二团和洪赵纵队。所属防区为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太原、徐沟、阳曲南部。
    军区直属军分区(即第一军分区)于1941年3月成立,司令员陈漫远,辖兴县与黄河西岸的神府区。
    西北军区和各军分区成立后,加强和统一了对日军作战,使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时,全区自卫队人数已达9.8万余人,其中基干队员达2500余人。军分区司令部设人民武装科,政治部设武装动员科,以加强地方武装的统一领导和人民武装的组织、训练、选拔优秀补充正规部队。军区和军分区分别向基层派出一批干部,加强武装工作的领导,并分别对地方武装干部进行分批轮训,帮助对自卫队的训练和教育,帮助部分地区建立群众性情报网,加强站岗、放哨、空室清野等活动,以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358)八分区召开军政民会议    11月17日至19日,八分区在交城县会立村召开了军政民会议。会议讨论了八分区的经济建设、部队用粮分配、开展敌占区工作、军事建设、群众工作等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23日,杨尚昆在甘泗淇陪同下,由晋东南赴延安途经八分区,听取了八分区党、政、军领导的汇报,杨尚昆介绍了晋东南反“扫荡”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经验,强调指出了军队帮助地方、加强军队纪律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359)阎锡山与日军进行秘密谈判    11月17日,阎锡山派赵承绶到孝义县白壁关村与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少将及伪省长苏体仁等秘密会晤。依照阎锡山指示的“五卅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内政自理”的四项原则,经过双方洽商,达成初步协议。
日军先后从兑镇、高阳、胡家窑、如来村等地据点撤离,阎锡山骑兵军陆续进驻。
    (360)汾阳县整训小学教师    本月,汾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粉碎日军奴化教育,在三道川王家沟村集中全县小学教师进行整训。县长王磊亲自主持并讲了话。通过整训,广大教师提高了政治觉悟,更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抗日政府周围,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361)晋西北冬季反“扫荡”战役    12月14日,日军集中晋西北周围部队,并集调晋南第三十七师团、晋东南第四十一师团各一部,总兵力2万余人,分18路向根据地展开全面“扫荡”。
    14日,敌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3000余人,分别由离石、柳林、大武出动,进占方山、临县、清凉寺;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1个大队由普明出动,进占白文镇。以临县为中心,采取以小股多路、齐头并进之战术,反复合击“扫荡”四分区,并大肆烧杀抢掠。第四分区部队以内线、外线相配合,与敌展开斗争。独一旅七一五团主力集结于窑头、城庄以西山地,一部分散于临县、白文附近,袭扰敌人。其各部队及时转到外线活动。第二团在三交、柳林、大武、碛口地区,破击三交至大武间公路,打击小股敌人。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在石、大武、吴城地区,破击离石至大武、离石至吴城间公路,袭敌后方;第三十五团在方山、大武公路两侧,破坏交通,截击敌运输及后续部队,并袭击方山、峪口等敌据点。
    在八分区,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4个大队及古交敌 1个大队,由汾阳、文水、开栅、交城、古交分5路出动,17日合击中西川的寨子、市庄地区,企图包围第八分区领导机关及决死二纵队主力。决死二纵队、工卫旅、洪赵纵队分头阻击后转至外线,以工卫旅1个团挺进到晋中平川,打击敌后点线。敌合围扑空后,留一部分兵力继续“扫荡”八分区,主力北进至米峪镇与方山之间,合击第三五八旅主力,七一六团、八团转至大夫庄地区。敌合击再次扑空,于24日由米峪镇南下,再次“扫荡”八分区之东西葫芦川、西冶川,并在会立、水峪贯、米家庄、东社等地扎下据点。决死二纵队以营、连为一部分在汾阳、文水边山打击峪口出动之敌,迫敌退回汾阳。
    日军在“扫荡”四、八分区的同时,以3000余人分别由岚县、岢岚出动,合击兴县地区,企图消灭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19日,岚县敌2000余人经大蛇头、界河口西犯,22日,进占兴县;岢岚敌1000余人经中温泉、魏家滩到裴家川口、黑峪口,25日进占兴县。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已转移兴县以北地区,第三五八旅七团分散于大蛇头、界河口以东地区袭扰敌人,军区教导团、特务团、兴县游击队各一部尾随两路敌,不断予以打击。敌人进入兴县扑空,四处放火烧毁房屋,于30日佯撤至大蛇头。1940年1月1日,该敌由大蛇头出动,星夜奔袭兴县,再次落空。遂向兴县西南地区追击领导机关,在小善畔遭到区党委、行署警卫连和军区警备营个连顽强抗击。8日退回普明,马坊一线。
    敌军在进入根据地后,一面合击围攻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一面加紧筑路,继续增兵和运输物资。敌企图修通岚县至兴县、大武至临县、大武至方山、普明至赤坚岭和白文几条公路,以公路为链,周围设据点,长期分割与摧毁根据地。11月27日,各部队奉军区命令,动员全体军民,以一切力量粉碎敌人设点修路连线之阴谋。
    进入四分区、八分区敌处处扑空挨打,弹药给养不足,于1月6日开始分途撤退,途中不断遭尾击、伏击。至1月24日,进入根据地之敌全部退回原据点。历时40天的冬季反“扫荡”战役遂告结束。
    日军在冬季“扫荡”中,普遍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特别是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和抗日军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敌人合击扑空后,烧杀抢掠更为严重。日寇铁蹄所到之处,烟火冲天,村庄市镇尽成一片瓦砾,掘地3尺搜索粮食财物,农具、家具等物悉被捣毁,大批无辜群众惨遭杀害。杀人手段残酷至极,刀劈、枪击、火烧、水煮、投井、投河、活埋、剖腹、肢解、狗咬,不论男女老幼,一被发现,无一幸免。许多人家断绝炊烟,有的村庄竟被斩尽杀绝。仅兴县有260多个村庄被烧毁,1384人被杀害。全区被杀害群众达5000余人,被烧毁房屋1万间以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被抢被毁者不计其数,根据地人力、物力、财力遭受了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害,造成根据地建设上的极大困难。
    冬季反“扫荡”战役中,八路军、新军、游击队作战217次,歼敌2500余人,毙伤敌战马90余匹,俘日军2人、伪军20余人,缴获战马8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破坏公路125公里、桥梁23座、电话线路150余公里、收割电线4500余公斤,收复全部被敌侵占之城镇。
    (362)日军血洗兴县城乡  12月23日,“扫荡”根据地之日军侵占兴县城。数日间,日军在兴县城乡屠杀1300余人,烧毁房屋6795 余间,抢走或屠宰禽家畜11000余头(只),抢走或焚烧粮食396万斤,毁农具、衣物不计其数。
    (363)中共晋西区党委召开地委书记联席会议,确定下年工作任务   12月10日,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晋西区党委在兴县召开了地委书记联席会议。四地委书记宋应、八地委书记饶斌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1940年的各项工作。指出:过去的错误是对统一战线政策的动摇。并决定把发展生产、加强经济建设作为1941年根据地的中心任务之一。
    (364)八分区人民负担逐年减轻    抗战以来,由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八分区人民负担日益减轻。据交城县某村统计: (1)公粮负担:1937年全村共摊1880元,1939年为205元,1940年上半年为60元;(2)支差:1937年每月每个壮丁平均支差12天,1938年15天,1939年20天,1940年10天。据文水1个自然村调查,在公粮制度未实行前,每人每年交公粮8石8斗,今年交4石5斗,估计在根据地内平均可减少50%以上。
    (365)岚县草子寨惨案    12月30日,冬季“扫荡”根据地之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岚县草子寨惨案。全村除1个小孩得以幸免外,170余人均遭惨杀。800余间房屋全部被烧毁,熊熊大火燃烧了一昼夜方熄灭。
    (366)决死四纵队党组织有较大发展    决死四纵队经过整军和教育,及全年对敌斗争的锻炼,政治、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部队中的党组织有较大发展。至本年底,中共党员发展到876人,占部队总人数的25. 24%。全纵队排以上干部481人,党员391人,占81. 28%。
    (367)八分区组建各县游击大队及分区游击支队    中共八地委、八军分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以正规军为主力包括地方武装和民兵组成全民抗战的军事体制的部署,及中共晋西区党委和军区的决定,组建各县游击大队,由县长任大队长,县委书记任政委,军分区选调干部任副大队长、副政委及各级干部。组成汾阳县游击大队、文水县游击大队、交城县游击大队、交西县游击大队、清太徐游击大队。翌年4、5月间,成立八分区游击支队,李文林任支队长(10月后由李明成继任),八地委书记饶斌任政委,下辖5个大队。1940年6月发展为8个大队,计2000人。
    (368)汾阳县五区党组织向八分区护送万斤棉花  日军冬季“扫荡”八分区根据地,部队在严冬穿不上棉衣。汾阳五区地下党员韩候信等3人获悉大会头村田霖玉收购万斤皮棉,打包成装欲运太原,会同区委领导耐心说服,将打包好的棉花作价支援抗日部队。党组织秘密发动群众,连夜护送棉花上山,转送第八军分区司令部。
 
    资料来源:《中共吕梁地区历史纪事》 中共吕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