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父亲和他的遗产 作者王生明

发布日期:2016-04-25 11:15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王生明
  
原晋绥五分区敌工科长、军分区直属武工队政治委员王宝(保)烈士。
  壬申年(1992年,编者注)农历三月初二(清明),我专程到平鲁烈士陵园,在父亲王宝革命烈士碑前敬献了一束鲜花,返回太原后久感不安。心想:我搞了大半辈子文字工作,曾为许多素不相识的仁人志士写过碑文祭词,却从未给自己的父亲写过一页悼文。我与父亲的交往,难道只是一束无言的鲜花?
  本文作者、晋绥抗日老战士王生明,1992年清明祭扫父亲王宝(保)烈士墓。
       2015年8月30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本文作者、王宝(保)烈士之子、晋绥抗日老战士王生明(右2)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革命烈士陵园祭拜自己的父亲--王宝(保)烈士。
平鲁烈士陵园内王宝(保)烈士浮雕
      父亲在我的记忆里,确实未能形成实实在在的形象。因为我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太短而次数又太少。
      虽然1942年10月24日的《抗战日报》、1985年出版的《山西革命英烈》以及《平鲁县志》等书报中,对父亲的生平事迹作过较翔实的记载,但能够储存在我记忆里的父亲,却虚得令人难以置信。闭目追思,也仅有以下三个印象:
     一是在1937年冬,一天黎明时刻,年仅4岁的我,被父母和两个姐姐翻动的大棉被扰醒。睁眼一看,父亲的下半身还钻在棉被里,上半身披着黑棉袄,趴在窗户上向外张望。全家人惊喜万状,说是有一群野兔在院子里觅食。
      我顾不得穿衣,赤身子跑过去,推开父亲,从麻纸糊着的窗户上一个指头肚大的窟窿中望去,只见满地白雪,雪花掩埋了地上的一切,唯独院中的一株5尺高的小杏树依然直立原处,约有四、五个灰色小动物环绕小杏树蹦蹦跳跳,似在啃食它干枯的枝条。
      本来,大家对这些小动物的光临感到挺喜欢,可是那株小杏树必须保护。于是,父亲穿好衣服,走出窑洞外。只听门吱地一响,野兔立即在雪野中消逝了……
      ——这就是关于父亲的最早最早的印象。
       1943年夏,本文作者、年仅10岁的王生明(左1)和胞姐王生梅(右2)在八路军120师偏关兵站。
    另一幕是日寇占领平鲁城以后,因为父亲担任了“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区长(中共区委书记),不久又担任了我平鲁县城工部部长,我们全家人只好逃离距县城仅八华里的大破石村,在陶小峰村后的雀儿山隐蔽起来。雀儿山只有两户人家,都姓李,是亲弟兄。他们拥护抗日,爱护抗属,李登瀛、郑林、凤城、康庄等我方地县级领导干部,经常在这里走动。
    李家弟兄俩在山顶上同住一个四合大院,他们有驴有骡,牛羊满圈,养有三只猛犬镇守山寨。我家改姓刘,住在山下两孔储蓄山药蛋的矮小窑洞里。在战争年代,这里堪称世外桃源。
     一次,父亲刘增(化名)找上门来。我至今不知他此次到来为什么会那么消闲,竟有空教我唱歌:
    “二月里来哟好春光……”
    我那时虽不知“春光”为何物,但我确实感到这首歌曲的美。从此以后.我与父亲再也没有过这种亲昵的接触。
    1942年秋天,那是在远离雀儿山数百里之外的另一个山庄。一天傍晚,来了一位骑兵,他带来两匹马,说是父亲“挂彩”了。母亲听后异常焦急,未让骑兵同志休息,立即带我启程连夜去看望负伤的父亲。两匹马,三个人,跌跌绊绊走了大半夜,黎明时分走进偏关县的一个大村镇。数名军人把母亲和我领到一处庙宇,庙堂上停放着一口白茬子棺材。母亲立刻扑到棺材上去嗥啕痛哭,军人们七手八脚把棺材盖揭开有人把我抱起来,让我去看棺木中躺卧的父亲。然而,很使我失望:

    ——我没有看到自己的父亲,只看见一个用白布裹包的物体。

    心想:这到底是干什么?那白布裹包的物体与我的父亲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很久很久还未弄明白……
      1945年深秋于左云县。左起:王宝烈士之女、小八路王生梅,王宝烈士生前的亲密战友、原红25军老战士杨福财,本文作者、小八路王生明。 
     “二月里来哟好春光……”
      ——我对父亲很渺茫。他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一首歌;一首生动、欢畅、悠扬的歌;一首萦回着春天的梦想、寄托着胜利之希望的歌。
      只要我记着这首歌,哼着、唱着这首歌,我就拥有一位爱怜我、鞭策我在人生的路上不为艰难曲折而颓废,不为贪欲私利而堕落的父亲!
     父亲原也是有产者。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他抛却了家舍,捐献了自己的躯体,变成了一个无产者。他给我遗留下的财产,只是一首歌。虽然只是一首歌,却能让我在革命者的春天里获得快乐,获得永生!
    感谢您,我敬爱的父亲!
      2015年8月30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原晋绥塞北九地委书记郑林夫人、晋绥抗日老战士孙平(右),本文作者、晋绥抗日老战士王生明在平鲁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