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北坡村纪事(上)作者龚奋生

发布日期:2016-05-18 14:31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龚奋生
 难以释怀的记忆--北坡村纪事(上)
    晋绥抗日老前辈桑一伟怀抱着儿子、本文作者龚奋生,于1943年10月3日于神府前沟。
   听妈妈讲述:“我出生后,从神府贺家川回到兴县北坡村。机关派来一个刚参加部队的小鬼(年轻小战士)帮助妈妈照顾我。一了解,才知道,连根是一父母双亡的孤儿,因为生活无着落,跑出来参加八路军。穿着一身宽大的旧军装,帽子是在后脑勺部位捏了一把,缝了几针,戴在头上;鞋子是在脚后跟部位捏了一把,缝了几针,穿在脚上。妈妈看到连根这个样子,觉得很心酸,随后为连根改做衣服。连根终于穿上了一身合适的衣服。
    连根从小家庭贫穷,营养不良,身体矮小,体质虚弱,常常得病。为此爸爸特地申请领取一瓶缴获小鬼子(日本鬼子)鱼肝油,每天给连根喝一勺,就这样连续喝了半年多,连根身体健壮起来了,个子也长高了。爸爸妈妈非常高兴。
 
1944年1月2日于神府前沟,中为本文作者龚奋生。
   连根每天的任务就是早晨到大食堂撇粥膜(注1)喂我喝。有一天早上,迟迟不见连根回来,妈妈站在门口张望着,远远看见连根拿着空碗,哭着回来了。与大食堂炊事员朱全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没有撇到粥膜。妈妈见状说:“算了,算了,别哭了。”连根为了让喂我的鸡蛋羹更好吃一些,到大食堂向朱全要一勺酱油,朱全不肯给,说要找大领导批准了,才能给。连根扭头就要去找领导。朱全一看连根当真了。又说:“算了,算了”。给了一勺酱油。连根这个大小孩,看我这个小小孩。他常常把我夹在胳膊上,或放在地上。我玩,他也玩。把木棍修修、剪剪,用罐头筒加木棍做胡琴。
   有一次,妈妈听到连根夹着我站在窗户外面,一手拍着我的屁股,一边说:“你叫‘妈’!你叫‘妈’!”当妈妈从地窖出来,一接手,连根立刻拉着自制胡琴‘吱啦吱啦’昂头玩去了。
   解放战争中,连根跟随贺龙领导18兵团进军四川,后来留在四川省乐山县委工作了。
   警卫员刘志禄叔叔是个非常机灵的红小鬼,为了使盒子枪更威风,不知从什么地方找了一块红布,系在盒子枪把上。背在肩上,在众人面前走来走去,显得既神气,又威风。
   春天里,刘志禄叔叔让我骑在脖子上,到洒满阳光的后山坡上,采各种各样的野花。到中午回家的时候,总能采集一大把五彩缤纷的野花,十分好看。分给院子里的小朋友,高兴的举着野花满院子疯跑。
   夏天里,带我去小树林,用石头砍山雀,经常能砍下几只山雀,刘志禄叔叔砍出的石头有准头。有一次,刘志禄叔叔用石头砍晕了一只疾速奔跑的野兔,那天大丰收。在回家的路上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山上砍山雀、野兔什么的。烤熟了充饥,就在那时候练就了用石头砍小动物的本事。后来遇到你爸爸带领八路军,参加了革命。”有时候带我到蔚汾河边,用石头打水漂,或是拾一些好看的石头。
    秋天里,刘志禄叔叔带我到山上挖野菜,摘红彤彤的野果,将衣袋装的满满的。回到院子里分给小朋友们,小伙伴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吃,有叫甜的!有叫酸的!
    刘志禄在解放战争时期,跟随贺龙率领的18兵团进军四川省。全国解放后,在四川省灌县担任公安局长。1958年到北京开会,特地来看爸爸妈妈和我们一家人。走的时候,一定要带我到西单商场买点东西,到商场,刘志禄叔叔说:“奋,你要什么,我给你买什么。”这句深情而又简单的话语,就像一股亲情般的暖流,顿时流遍了我的全身,倍感亲切。
  这张拍摄于71年前的老照片背后是这样写的:“一九四五年年十二月十日竞儿断奶时照于兴县北坡”。图为桑一伟(右)怀抱女儿龚竞生、严玲怀抱本文作者龚奋生。
   严玲阿姨在我们家帮助看护大妹妹‘竞’。妈妈、严玲阿姨和同院的很多阿姨们常常坐在院子里为我们缝制衣服、纳鞋底子、做鞋帮子。因为那时大人们的衣服由机关发,孩子们的衣服全靠自己做。
   有一天早晨,严玲阿姨抱着竞到大食堂去撇粥膜,竞蹲在灶台前,看着熊熊燃烧的灶火。突然一粒炽热炭粒不歪不正崩到竞左脸眼睛下方,顿时大哭起来。严玲阿姨扔下碗瓢,急忙跑过来抱起竞,连忙用手拔掉炭粒,到卫生室上药。痊愈后留下一个疤痕。多年后严玲阿姨见到竞,总是自责,当时不应该把竞放在离灶台那么近的地方。竞总是宽慰严玲阿姨:“那炭粒又不长眼,谁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崩出来。过去事,就让它过去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展开了,那疤痕逐渐消逝了,现在基本看不清楚了。
    1946年4月4日于北坡。桑一伟(左)怀抱女儿龚竞生、严玲怀抱本文作者龚奋生。
    经爸爸、妈妈撮合,严玲阿姨与崔光叔叔结为夫妻。解放后,爸爸把崔光叔叔调到北京工作。
    岁月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那些美好的往事仍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注1 粥膜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就是粥膜,也称粥油,中医称米油。粥膜具有很明显营养、滋补作用。
   本文作者:龚奋生,晋绥抗日老前辈龚子荣、桑一伟之子,1942年10月出生于陕西神府贺家川120师后方医院。
   照片提供:龚奋生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