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北坡村纪事(下) 作者龚奋生

发布日期:2016-05-20 11:30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龚奋生
难以释怀的记忆--北坡村纪事(下
   1945年卡日战争胜利后,在美国代表马歇尔的调停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我党与国民党开始谈判,解决中共与国民党的军事对抗。经过艰苦、持久的谈判,首先解决了被关押我党重要人物释放问题。1946年1月22日国民党当局同意释放被国民党关押的廖承志,3月4日同意释放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囚禁长达五年的叶挺将军。

   皖南事件发生在1941年1月6日,新四军转移过程中,国民党背信弃义,调动了7个师8万多人的兵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对奉命正向长江北岸移动的新四军部队9000余人,进行突然包围和袭击。新四军将士们,奋起自卫反击,经过七昼夜的拼死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由傅秋涛率领的2000人突围成功外,大部分壮烈牺牲、负伤,一部分被俘。项英、周子昆、袁国平战死,叶挺被扣押。

   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诗篇“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为江南死难者志哀”的题词。与此同时,据当时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最高统帅部的女速记员发出的消息,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正在开会,得知皖南事变,新四军被消灭时,国民党高级将领笑成一片。

   同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及其夫人李秀文、女儿扬眉、小儿子阿九,保姆一家,邓发等13人乘坐由美国提供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至延安上空,因天气恶劣不能降落,改变方向。不幸在山西省晋绥根据地首府兴县附近撞到黑茶山,坠毁机上人员无一人生还。消息传到延安,晋绥根据地人们悲痛万分。他们不是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战场上,而是死于意外的飞行事故中,尤其令人痛心,我党失去几位杰出的领导人。

   1949年6月于北坡。前蹲者为本文作者龚奋生,后蹲者为严玲,怀抱龚奋生的大妹妹龚竞生。

   晋绥根据地接到党中央指示,派出一个小分队,爸爸是其中之一,前往黑茶山收尸,后将烈士骨灰安葬在延安清凉山下,建立了“四八烈士”墓。爸爸从黑茶山回来时,带回不少散落在山上的飞机小零件。对我这个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农村孩子,拿着飞机零件,觉得十分新奇,整天拿在手里摆搞着,爱不释手。同事还带回一只野鸡,野鸡的两只尾羽又长又漂亮,当它在阳光下抖动时,不时泛出蓝色光芒,着实美丽,不但我喜欢,机关的叔叔、阿姨们也常来观看美丽的野鸡。 

   我在航天部工作期间,主管航天系统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工作,叶正大(叶挺的大儿子)是国防科工委(后成为:总装备部)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工作的领导。有一次,在会议休息时,谈起他爸爸叶挺及中共中央几位重要领导干部从重庆乘坐美军飞机回延安,途中在山西省境内黑茶山遇难的事情时,他说,解放后他和大弟弟从苏联留学回国,去看望周(恩来)伯伯。周总理说:“你爸爸的坐机为什么会失事,以前说是浓雾造成飞机撞山。我告诉你们,不是浓雾,而是有人在飞机上作了手脚。你爸爸出狱后立刻给党中央写了入党申请书,触怒了蒋介石,蒋介石这个人,我与他打了多年的交道,他的为人,我很了解。他为了排除异己,什么手段都能做出来。利用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上做点手脚,那是很容易的事,那天天气并不差,我们都听到飞机的声音了,怎么一转眼撞到黑茶山了呢,不是国民党特务作了手脚又是什么呢?”

   1946年6月于北坡。左起:桑一伟怀抱女儿龚竞生、严玲、本文作者龚奋生。
    本文作者龚奋生(中)、妹妹龚竞生(前排右1)与小伙伴们,1946年6月于北坡。龚奋生已经记不得其他3位小伙伴是谁了,张稼夫伯伯的二女儿未戕看到这张照片后说,后排左1是的那个小姑娘可能是她。

   抗日战争开始时,晋绥根据地贺龙师长常对部队和机关干部说:“我们120师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不落后,在文化上也不应该落后。后来,在贺龙师长倡导下,在体育方面成立了‘战斗球队’,在新闻宣传上成立了‘战斗报社’,在文艺上成立了‘战斗剧社’。”

   记得战斗剧社的叔叔阿姨大部分是从敌占区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们编演了许多反映抗日的战争的优秀剧目。晋绥“战斗剧社”到我们驻地演出,剧社里一位阿姨用一支戏鞭换去我的鸡尾羽,戏鞭在京剧中当作马用,这支马鞭成为我的宝贝,经常拿着它,扬鞭骑马。

   爸爸酷爱音乐,他小时候,没有简谱,更没有五线谱,为了学习音乐,到庙里向和尚学习中国古老音乐识谱方法。爸爸会弹琵琶、会弹月琴、会吹苗子、会拉二胡、会拉京胡等等多种乐器。在北坡村的时候,晚饭后,高兴了在院子里,用京胡拉上一曲,院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出来听。有时候吴亮平叔叔与爸爸配合,吴叔叔唱京剧,爸爸拉京胡。吴叔叔唱的字正腔圆,爸爸拉的节拍准确。当地老乡们听到胡琴声,互相转告:“龚铺(部)长锯(拉)胡胡啦!”惹得周围老乡聚集机关窑洞前。到处都是人,简直就像演大戏一样热闹。一曲完了,又是一曲,唱的兴起时,赢得众人们不断贺彩,热闹非常。唱的最多的是“苏三离了洪洞县”。成了当时少有的文娱活动。当妈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到北坡村时,见到当年还健在的老乡时,又提起当年龚铺(部)长锯(拉)胡胡(京胡)的佳话。可见锯胡胡的故事,在老乡们的脑海里留下多么深得印象。

 

  本文作者:龚奋生,晋绥抗日老前辈龚子荣、桑一伟之子,1942年10月出生于陕西神府贺家川120师后方医院
  照片提供:龚奋生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