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兴县寻根之旅

发布日期:2016-10-30 11:48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李渝泉
 李渝泉
    2016年9月2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这一行奔赴山西兴县的10人中,有父母辈南下四川工作的晋绥红二代樊向群、吉晓江、李晓滨、任洪凌、范文等5人,也有父母辈留在山西工作的晋绥红二代甘继林、王端端夫妇、宋志平、宋志明兄弟、李渝泉等5人。我们这次行程,既是探访革命老区,祭拜流血牺牲的先烈,也是缅怀老一辈的光辉业绩,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的寻根拜访之旅。因为我们中有几位红二代,不但他们的父母辈在晋绥分局工作过,而且他们就出生在兴县的医院或者乡村里。
   为了进一步学习、了解晋绥革命历史,抓紧参观间隙阅看李渝泉提供的晋绥分局、晋绥军区和晋绥行署(1937年-1949年)编制表及人资人员名单。左起:樊向群、任红凌、王端端、甘继林。
     在兴县民政局的老局长王波引领下,我们第一站就停在了水库边,隔河观望兴县的烈士陵园。远远看去,兴县烈士陵园依山濒水而建,成阶梯型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一层是高低起伏的山峰,第二层是绿色绵延的绿色植被,第三层是浅褐色中有白色的建筑物。待我们登上台阶来到烈士陵园跟前,那白色建筑物是一座庄严的汉白玉牌楼,上面书写着四个金色的大字——浩气长存。
   远眺晋绥革命烈士陵园,用黄色植物编织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左起:甘继林、王端端、宋志平、李晓滨、范文、樊向群、任红凌、宋志明、王波。
    晋绥革命烈士陵园的汉白玉牌坊,牌坊上“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为原晋绥分局政策调查室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手书。
     在广场的那边,耸立着一座纪念塔,塔体上有一行落款是毛泽东的龙飞凤舞的红色的大字:晋绥解放区烈士塔。我们全体人员就在这里给烈士塔献上了花篮,默哀,三鞠躬,深深的表达了我们敬仰和缅怀的心意。
晋绥革命烈士纪念塔
    在晋绥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肃立默哀。左起:王波、霍太生、郭学工、李渝泉、宋志平、甘继林、宋志明、范文、王端端、任红凌、樊向群、吉晓江、李晓滨。
三鞠躬,向革命烈士表达崇敬之情和深深的缅怀。左起:王波、霍太生、郭学工、李渝泉、宋志平、甘继林、宋志明、范文、王端端、任红凌、樊向群、吉晓江、李晓滨。
太原、成都两地的晋绥儿女敬献给烈士的花篮。
   太原、成都晋绥儿女向晋绥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左起:王端端、宋志平、吉晓江、樊向群。
   在晋绥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左起:霍太生、李晓滨、吉晓江、任红凌、范文、宋志平、王端端、甘继林、宋志明、李渝泉。
    拾阶而下,河边上竖立着一把拴着红绸飘带的高大铜号闯入我们的眼界,似乎响起一声声号声,由低到高,由轻微缓慢而逐渐嘹亮激越,我仿佛看到无数英烈又纷纷起身,持枪跃马,奔向那遥远的战场……军号起,歌声壮,烽烟滚滚遮天地,猛士挥枪杀虎狼……
   军号起,歌声壮,烽烟滚滚遮天地,猛士挥枪杀虎狼……
    习习秋风把我拉回到现实,我跟随大家走到陵园埋葬烈士的地方,一排排墓碑,镌刻着烈士的英名,也有一座馒头型的无名烈士的合墓,那是在二十里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在几排烈士墓的后面有一组红褐色的群雕,表现了烈士们生前战斗和生活的场面。据和我们共同参观的河北老八路后代郭学工讲,葬在这里的晋绥27团战士干部都是有名有姓有职务的,说明带兵的团长有情义有担当。
陵园墓区
二十里铺战斗烈士合葬墓
陵园群雕
    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就修建在飞机失事殉难的黑茶山山脚下,一条长而宽阶梯通向坡上的新四八烈士纪念馆,阶梯中间的绿地中铺着“四八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让人领略到四八烈士纪念馆的规格。
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广场
    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主馆面积3680平方米,以大量史料、图片及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再现了70年前的四八事件和烈士们的革命生涯。 一层展示抗战胜利后的时局、重庆谈判、飞机失事、紧急搜救、举国追悼等内容。二层展示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五位烈士的生平及历史功勋。
   用望远镜观望,绿色的山头下方不远的绿荫丛里,露出黄色亭子的一角。在四八烈士纪念馆里,我们聆听了讲解员给我们讲解王若飞、叶挺等烈士牺牲的情况和他们的事迹,还观看了与烈士牺牲时乘坐的同型号飞机实物。
   驻足聆听。左起:义务讲解员尹振山、范文、任红凌、李晓滨、李渝泉、樊向群。
    副馆为航空展馆,总建筑面积5055平方米,以大量的史料、图片,介绍我国及世界的航空航天史,普及了航空知识,并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图为停放在展览大厅的与四·八烈士遇难时乘坐的同一机型并参加过二战美军C-47运输机,机头朝向延安......
    左起:宋志明、李渝泉、李晓滨、吉晓江、范文、樊向群、任红凌、王端端、郭学工、宋志平、甘继林。
    任红凌代表晋绥南下红二代,李渝泉也代表王端端、甘继林夫妇,宋志平、宋志明兄弟,写下“晋绥儿女,不忘初心”及“浩气长存,后辈敬仰”的留言,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太原晋绥儿女留言--浩气永存  后辈敬仰。
成都晋绥儿女留言--晋绥儿女  不忘初心。
    第二天,我们去北坡的路上,经过黄河转弯的河滩,在那里逗留了一会。王波局长指着远处的黄河渡口介绍说,那是连接晋陕的黑峪口古渡,那里既是晋绥与陕甘宁储运战略物资的主要渡口,也是抗战时期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通往延安的重要通道。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前去观看了。
远眺黄河兴县段黑峪口古渡
    来到北坡,看着窑洞式的房屋,以及一处处院落,中央晋绥分局及下属的一些单位都被我们一一搜寻到,我们又似回到了父辈们的抗战岁月中,沉浸在战火纷飞的场景里。
修复后的北坡中央晋绥分局旧址一隅
左起:甘继林、范文、王端端
    晋绥南下干部的子女尤其显得高兴,就如同回到了娘家,尤其是在任家湾、高家村、碧村等村庄,他们找到了父母辈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以及当年出生的地方等,如晋绥日报社、晋绥高等法院、晋绥军区和平医院等,樊向群、吉晓江、李晓滨、任红凌等拉着现在的房东问长问短,并且大家拉起寻根之旅的条幅拍照合影。任洪凌大姐且歌且舞,仿佛回到了青春的年代。 
   在任家湾原七月剧社旧址前合影留念。左起:李晓滨、吉晓江、樊向群、任红凌、范文、宋志明、宋志平、王端端、甘继林、郭学工、李渝泉、霍太生。
任家湾88岁的村民任丑则讲述七月剧社的故事。
    在蔡家崖,我们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前的雕像引起了我的注意,从正面看有工农兵三人站在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下;从侧面看,有推着小推车几个民众紧跟在后,寓意庄重鲜明。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前雕塑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
    步入大厅,迎面是贺龙的巨幅雕像,下面还有持枪的工农武装军人。纪念馆不仅有大量的抗战图片和文字解说,还有枪炮等陈列的实物。
贺龙塑像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展陈的抗时期120是用过的炮。
    在晋绥军区司令部的院子里,我们还参观了当年晋绥军区领导们办公的房屋和住处,在抗战的年代里,中共的领导们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共产党人就在贫穷的山沟领导解放区的民众共同抗战,最终迎来了八年抗日的胜利,这给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今天,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大门
晋绥军区司令部院内贺龙跨马叱咤疆场的塑像
  晋绥军区司令部会议室,1948年4月1日毛主席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晋绥干部会议。 
   在晋绥军区司令部院内合影留念。左起:霍太生、樊向群、吉晓江、范文、任红凌、甘继林、李晓滨、宋志平、王端端、宋志明、李渝泉。
   在兴县城区北边还有一个建于1953年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图为陵园里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四周有毛泽东、贺龙、林枫、李井泉、武新宇同志的题词。
 
  陵园晋绥风云人物陈列室里,甘继林与父亲的老照片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这次寻根之旅的红色行,得到了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段晓飞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亲自给兴县的领导打电话联系有关事宜,基金会理事杜秀文也多次帮我们联系和安排,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兴县领导、有关部门对我们的热情接待。
 
文/图:李渝泉  部分照片由任红凌、范文、牛亚平提供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