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念晋绥老前辈毛大风叔叔(07月20日)
-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襟怀(07月08日)
- 一场别开生面的视频签约(04月30日)
-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04月27日)
- 黄河古渡黑峪口 “两弹一星”晋绥情(04月08日)
- 六百英灵—远方山中的牵挂(04月02日)
- 怀念老红军张文阿姨(03月29日)
- 想起贺老总在晋绥(03月21日)
- 虎年初春晋绥情(02月20日)
- 怀念“四八”烈士后代—秦新华大姐(02月16日)
晋绥儿女寻根有感
发布日期:2016-11-05 16:07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吉晓江
吉晓江
2016.9.12
八月秋高气又爽,晋绥儿女还故乡。
悼念先烈寻遗址,目不暇接纪念堂。
分局旧址司令部(1),前辈风彩闪金光。
4.8烈士惊天地,晋绥边区慨而慷!
吉晓江(右)、李晓滨利用候车时间查看山西省地图,进一步熟悉原晋绥边区行政区域。
在山西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合影留念。左起:李渝泉、宋志明、李晓滨、郭学工、吉晓江、樊向群、范文、宋志平、任红凌、王端端、甘继林、霍太生。
兴县蔡家崖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大门
兴县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
八路、新军、决死队,共产党的好武装。
日冠、闫匪、顽固派,晋西事变逞凶狂。
兴县人民勇牺牲,军民团结反扫荡。
百团大战奏凯歌,猛虎下山青沙帐。
决死队臂章
哈里森·福尔曼(2)拍摄。转自孤舟 新浪博客
老区百姓感情深,保护遗址费心腸。
七月剧社(3)忆往事,鲁艺学院谱华章。
高级法院在此建,窟洞门前细思量。
抗战、晋绥日报(4)在,枪杆、笔杆两支枪。
吉晓江(右2)向王波询问核实资料中的地点。
兴县高家村《抗战日报》(《晋绥日报》)旧址。吉晓江在父亲吉喆曾任编辑部主任,在这里工作生活。
树还是那棵树,可物是人非,但历史永恒。
碧村医院叫和平(5),出生于此泪满眶。
北坡(6)院里想领袖,蔡家崖上红旗扬。
艰苦奋斗是传统,人民军队忠于党。
手捧故土带回川,满腔热血湧胸膛。
吉晓江眼含热泪,鞠一捧出生地的黄土,带走一份思念和感恩,给父母送上一份孝心。
参观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北坡村,吉晓江接受记者现场现场采访。吉晓江的父亲吉喆曾在晋绥分局宣传部工作。
走在父亲当年走过的北坡小路上,吉晓江(左)心中激情震荡。
情不自禁翩翩舞,晋腔晋调歌声亮。
心潮澎湃述衷肠,初心二代永不忘。
父辈足迹定追随,高举红旗向前方。
子子孙孙代代传,革命精神永发扬。
来到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北坡,任红凌的父亲叶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任红凌情不自禁载歌载舞。
激情留言--晋绥儿女,不忘初心!
注释:
1:分局旧址司令部指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林枫、李井泉先后任分局书记)和八路军120师司令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解放战争时期为晋绥军区司令部。
2:1944年9月,爱泼斯坦(美国《纽约时报》、《时代》杂志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武道(路透社记者)、国民党宣传部的一位官员张湖生、驻延安的美军军事观察组的梅尔文以及卡斯伯格少校(参观八路军前线救护工作的美军观察组军医)一起前往晋绥抗日根据地访问,历时7个星期,行程1600多公里。其间,他们亲眼观看了我八路军120师与地方游击队同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并拍摄了很多照片。采访结束后,外国记者根据自己的轻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撰写了一系列中共敌后抗日战场和抗日根据地见闻,哈里森·福尔曼还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的书籍,向全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如实的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实况,引起了极大反响。
3:七月剧社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领导下的文艺团体。
4:《抗战日报》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创刊于1940年。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晋绥日报》。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曾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篇谈话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5:和平医院为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曾经驻兴县碧村,不少晋绥子女出生在这所医院。1949年,和平医院大部分医务人员南下到了四川。
6:兴县北坡村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驻地。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