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北坡---我人生的第一个家

发布日期:2018-06-06 15:28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任洪凌
       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
今日北坡村   照片提供:牛亚平
         5月20号这一天都在路上奔波,从临汾到兴县。观看过汹涌澎拜的壶口瀑布,参观完克难城后,就直奔兴县而去。两个小伙子轮流开车,直到晚上10点过才赶到兴县。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到宾馆住下。
    第二天上午参观北坡。这是我最想来的地方,自从兴县民政局老局长王波发给我新辟的父亲窑洞照片后,一直想来看看。北坡于2016年修葺后,一直在不断完善当中,兴县红色三剑客(即王波、牛亚平、虎虎,这是我们刚给他们起的名字)尤其是王局,一直在丰富这里的内容,力争尽量恢复当年旧貌。
父亲当年办公和住宿的窑洞,目前已经修葺一新。
    看到好多熟人的名字,都有了他们的窑洞,里面有简单的陈设,墙上挂着他们的简历和家人的大幅照片,这些都是父母的老战友,有的见过,大多数都只听父母讲起过。终于看到父亲的窑洞了,门口挂着牌子,上书“叶石旧居”,窑洞里有一些简单生活用品,一个炕占据窑洞一半,烧火做饭的灶连着窑洞,有柜子、桌子、木凳、热水瓶和几个土巴碗,甚至还有一个陶瓷的笔筒,还有一个洗脸架,上面搭着一条毛巾。虽然炕上和桌上都铺满灰尘,但我可以通过这些物品和这间窑洞来想像父亲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墙上挂着父亲在老区的大幅照片和生平简介,还有一张他和妈妈带着我和哥哥的老照片。
终于看到父亲的窑洞了
    我和哥哥一定在这里住过,这让我想到这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家。多么亲切和令人激动!有人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我一直以为我的家就在成都,因为我的父母都安卧在松柏长青,果树成林的龙泉驿真武山公墓。可是从此以后,我又有了一个魂牵梦萦的远方的家,那里留着父母的生活印记,留着他们的体温,留着这个艰苦岁月里普通的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这让我在思念父母的时候有了一个具象的点,那就是兴县北坡“叶石旧居”,它比起花岗岩的墓穴来更加令人感到温软和亲切。我把脸紧贴那张小全家福拍照,仿佛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948年,我的大哥小波(6岁时夭折在黑峪口)和段云叔叔三女儿段晓峤(右,1946年生于兴县张家湾)在北坡。照片提供:段晓飞
    王局和牛台还带我们来到一个斜坡,看到当年北坡的一眼泉水。这眼泉水清冽甘甜,就是当年北坡人的饮用水。原先取水的地方已经枯竭,在它不远处的下面人们新挖了一眼井,用一间小砖房保护起来,我们舀了一杯泉水,每人喝了一大口,真的非常好喝。我又很激动,泉水几十年不断涌出,源源不断,但我毕竟喝到了父亲当年喝过的水!慢着,说不定我当年就喝过这水了!想到这些真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我们三人都出生在兴县,喝着家乡的泉水,特别甘甜。左起:吉晓江、任洪凌、樊向群。
    正当我们在北坡流连忘返的时候,忽然接到通知,太原到兴县的火车试通车,再过十分钟就要到兴县了!这真是天大的喜讯,也太赶巧了!我们连忙飞身上车,赶到兴县火车站,顷刻,火车到了。我们不能去站台,牛台是电视台的,贺彩屏是记者,他们钻进去了,拍到了火车进站的瞬间。火车上的领导们下车后,大家高兴的合影留念。我们和段晓飞合影,这趟火车能够得以顺利通车,他也做了不少工作。这天是试运行,午餐后他们就继续搭乘这趟火车回太原了。6月21日将正式通车。这是老区人民的福音啊!
左起:樊向群、任洪凌、段晓飞、吉晓江。
左起:贺彩屏、任洪凌、牛亚平、樊向群、吉晓江、王波。
    我们回到县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山西特色饭菜,光莜面就有三种:莜面栲栳栳、莜面鱼鱼、莜面饸烙,还有当地著名野菜——苦菜,对,就是长篇小说《苦菜花》里描写的那种苦菜,清热解毒的。回到老家这一趟,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吃各种烹调方式做的苦菜,很好吃,是一种勾起人满满回忆的有巨大能量的野菜。 
苦菜
莜面栲栳栳

      作者简历:任洪凌,女,出生于1949年3月兴县,1950年4月随母经临汾南下到四川成都,距今已68年。当过知青,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退休前任《成都日报》主任编辑。
       照片来源:除署名外,均为作者任洪凌提供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