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段晓岚对儿时的回忆(3)

发布日期:2018-07-02 21:4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段晓岚
童年的回忆,一生的怀念
第一次坐小木船过黄河
    这是我最早的比较清楚的记忆。                    
    妈妈生大妹妹小陕,是在1943年4月25日,地点在黄河西岸的神木县贺家川,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我这时还不足五岁,但清楚地记得有关的几件事。
    第一次坐小木船渡过黄河。我们要从黄河东岸的山西兴县北坡村,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神木县贺家川。
工农红军医院旧址,抗战时期为八路军120师医院(晋绥军区后方医院。
 
抗战期间,不少晋绥后代就出生在这里。
    中间隔着一条黄河。我记得我们是坐木船摆渡过黄河的。船不大,里边架着几排木板,可坐不少个人。老乡大叔撑船,当地叫“艄公”,有一个叔叔送我们娘三个,爸爸没有来,他很忙。妈妈他们先上去了,当我踩着一个跳板跨进船里,木船有些摇晃,大人拉我坐到架着的木板上。这是第一次坐船,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我是第一次坐在船上看黄河。在北坡就能远远的看见,那个日夜奔流不息,翻卷着白色巨浪的“软米碛(qi)”,现在近在眼前,看得更清楚了,水流到这里,遇有个拐弯儿,湍急的河水直冲向石头山的山崖,冲激起好几丈高的巨浪,发出轰隆巨响。船虽然是躲着巨浪而行的,但浪仍然很大,船不停地随着大浪颠簸着。我坐在船里,看到不远处的小船,一下子就不见了,不由得“哎呀!”了一声,心想不好了,好像小船被大浪吞没了,心里正在着急,看见那小船又出来了!惊讶地看着小船忽隐忽现。撑船的“艄公”大叔很有经验,本领高,使我们顺利渡过了黄河,到了河西岸的神木县。这第一次坐小木船过黄河的惊险经历,在我小时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黄河对岸就是神木县贺家川
    我是在黄河边长大的,是母亲河—黄河水抚育了我们,对黄河感到格外亲切。每当唱起那首雄壮的《黄河颂》时,奔腾咆哮的黄河,滔滔奔流的黄河水,就会浮现在眼前,伟大的黄河精神,总是给人以力量,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在窑洞顶上晒裤子
    我妈生了大妹妹坐月子时,很少出屋,我在外面玩耍的自由度也就大多了。有一次,跟几个老乡家小孩子,到坡下的小溪边玩水。有个孩子说,把泥抹到左边裤腿儿上,女孩儿就能变成男孩儿了。其实是很可笑的儿戏,当时很小,我还傻傻的有几分相信,就往左边裤腿上抹稀泥巴。也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想成为男孩儿,可以多一点受宠和重视。不一会儿,孩子们要走了,该回家了。我怎么办?裤子上全是泥,怕回去挨打,就赶紧脱下裤子,在小溪水里搓洗。因为手小,劲儿也小。拧不出多少水, 提着湿淋淋的裤子,光着屁股,急忙往窑洞顶上跑,把裤子晒在干柴火堆上,等着晒干后,穿上裤子再回家。那时,真是太小了,以为等上一会儿,就能把那么多水的湿裤子晒干。
这窑洞顶上可以放柴火,也可以晒东西。 照片提供:牛亚平
   没想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正光着屁股站在窑顶上晒裤子,我妈又正好出来了,可把我吓坏了。四月份,山里还不暖和,妈妈穿着八路军灰色棉军装,棉衣,棉裤,还戴着棉帽,怕招风帽耳也翻下来,把脸遮了一大半。好像就是出来找我的,她向前慢慢边走边看着。我在高处先看见她,急忙往后退,可能不小心踩着干柴了,发出了声响。所以,我妈立刻回头往上一望,正好看见站在窑洞顶上的我。妈妈很生气,大声喊道:“你这个死女子,在干什么?还不快下来。”。这时的我,好尴尬,好害怕呀!吓得不知怎么办。所以这一可怕的场景,无比紧张的心情,就永远地留在了我幼小心里。后来结果怎么样?一点儿也不记得,可能是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吧。
小白花再也找不到了
    还是在这个春天,还是在这个窑洞顶上,从土里,稀稀落落长出了一些小野草。在这里玩时,惊喜地发现在矮小的绿草中有几朵小白花。有五个花瓣,每个花瓣只比小米粒儿大一点,中间有黄色小花蕊,很好看,很喜欢。在这里也没有看见别的花。过了好多天后,再去窑洞顶上玩耍时,又蹲在地上低着头,用手来回拨拉着野草,想寻找那些小白花,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总怕是因为自己找得不仔细,没发现。后来还找过,就是找不到,很败兴。想不通为什么。心里一直忘不了那几朵可爱的小白花。直到我长大,学了知识,才理解这是为什么。这种野花只开有限的几天,再开,要等到来年的春天了。不到五岁时,就对小花那么痴情,对植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以至,使我后来一生从事了对生物的研究。
    照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红色晋绥网图库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