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念晋绥老前辈毛大风叔叔(07月20日)
-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襟怀(07月08日)
- 一场别开生面的视频签约(04月30日)
-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04月27日)
- 黄河古渡黑峪口 “两弹一星”晋绥情(04月08日)
- 六百英灵—远方山中的牵挂(04月02日)
- 怀念老红军张文阿姨(03月29日)
- 想起贺老总在晋绥(03月21日)
- 虎年初春晋绥情(02月20日)
- 怀念“四八”烈士后代—秦新华大姐(02月16日)
段晓岚的儿时的回忆(25下)
发布日期:2018-08-06 21:46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段晓岚
儿时的回忆 一生的怀念
在艰险的南下入川路上(下)
就在这晚,又接到情报说,有一个团的国民党,要来袭击我们。我们听后很紧张,老师们更紧张。第二天听说,他们很多人,为了保证安全,整夜未眠警戒着。虽然这晚敌人没来,但在行进的路上,可以听到一些袭击我们的枪声。四川是盆地,一圈被高山包围。我记得一路上看到的,高山深谷,悬崖峭壁,道路崎岖,风景是好看,可心是紧张的。有位老师感慨地说:这一路越秦岭,悬剑门,不是亲身经厉,真不知蜀道之难!
剑门关蜀道
我们从陕西宝鸡开车出发,经过汉中、广元、剑门关、绵阳,(因为那次的不寻常经过,对这几个地名,感到熟悉和亲切)。当时历经了半个多月,行程近一千公里,终于在五月底,顺利到达了目的地,成都。我们大家真是高兴万分!我们到了祖国的南方了!个个脸上都露出胜利的笑容。
1990年,爸爸为南下到四川的孩子们题词。“初创车家庄,后移临汾城;南下到成都,育才易新名;生徒数百人,共处大家庭;吃住在一起,同学即弟兄;今虽各东西,仍怀旧日情;持此作纪念,聊以慰离衷。”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路为我们辛劳的所有教职工老师们,开车司机和保卫我们的所有人们。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得以安全顺利入川。
我们学校到成都后,暂在原来的一个中学落脚。不大的两层楼的楼上教室,就是我们的住处。记得,我妈和我们几个孩子,还有另外的阿姨和孩子,我们一起住在离楼梯较近的一个小教室里。没有床,大家都睡在地上。刚安顿下来,我妈就坐在地上,很快打开一个旧的,暗红色油漆的小木箱,从里边拿出一个小酒精灯,奶瓶和奶粉,点着酒精灯,煮奶粉,喂饿得直哭的二弟。这里多说一句这个一尺多大的小木箱,它跟着我们闯南走北,最后是我们家的小工具箱,伴随我们,服务于我们50多年。
当年入住的中学校,如今已经大变样。
刚在这里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清早,就传来了惊人的消息。说是,昨晚有特务到我们住的学校,企图往厨房的水缸里投毒药。说在那特务的衣袋里,还装着用纸包着的白色粉末毒药,和一盒新火柴,这是准备投毒和放火用的。当时站岗的警卫人员发现后,他还去夺枪,结果当场被打死了。我听后,马上噔噔噔,就跑到楼下去看。已经有老师和几个学生在那里了。楼下的这个地方是敞开的,跟外面全通,楼梯的另一边是厨房所在地。那个被击毙的特务,就直直的仰躺在那里。个子较大而魁武,穿的是新蓝布长衫。这正是,那时四川的一般男人最常见的穿着。手上有很多血,是夺抢时,抓着抢上的刺刀被伤的。大家小声议论着,好险呀!如果没有被发现,那后果真不堪设想啊!谢谢站岗的叔叔,使我们免除了一场灾难。当时刚解放,这里社会上较乱。听说,就在我们住的楼对面的一个楼里,住有国民党的一汽车团起义的士兵和家属。有的思想很反动。为了安全,学校加强了防卫,教职员工执勤,还组织学生放哨。上级又调来一个排的武装警卫,以确保全校师生的安全。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