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念晋绥老前辈毛大风叔叔(07月20日)
- 一位百岁老红军的襟怀(07月08日)
- 一场别开生面的视频签约(04月30日)
-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04月27日)
- 黄河古渡黑峪口 “两弹一星”晋绥情(04月08日)
- 六百英灵—远方山中的牵挂(04月02日)
- 怀念老红军张文阿姨(03月29日)
- 想起贺老总在晋绥(03月21日)
- 虎年初春晋绥情(02月20日)
- 怀念“四八”烈士后代—秦新华大姐(02月16日)
妈妈得奖了
发布日期:2018-08-26 14:38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段海燕
段海燕
妈妈得奖了!她送展的国画《硕果遍中华》获四川省妇女书画大赛二等奖。
我的朋友们感到惊讶:老太太除了教书写文章外还有这种情趣?我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之无愧。
1948年,当她告别病弱的母亲,投笔从戎时,刚满17岁。年轻的新华社随军记者和她的同学们战友们从山西临汾老家出发,向前、向前,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从华北平原翻秦岭过剑门,穿过血与火的硝烟,终于,成都解放了!
于是,她参加了浩浩荡荡的入城式;用她手中的笔,记录下成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斗争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她和她的那一代人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成都、献给了川西平原的崛起。
悠悠岁月,星移斗转。
半个世纪过去了,妈妈和她那一代人都离开了工作岗位,相继做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于是就有了妈妈得奖的故事。
离休后,妈妈也曾有过短暂的惆怅。一家民办的计算机职业高中聘她做教务主任,一干就是三年。这期间,妈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她给学生们讲《职业道德》,她和学生们一起学DOS、学BASIC,也上机操练。她珍惜金色的黄昏,总觉得还应该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寻觅中她敲开了中国书画函授学院的大门,要圆自己儿时未圆的大学梦。三个春夏秋冬,妈妈坚持每周日到校参加面授,从成都西郊的光华村到市中心的锦江大礼堂要转两次车,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有一次还被小偷割开了她的书包,散落在公交车车厢里的全是一幅幅画稿。回家后,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小外孙开始做作业,妈妈就开始练画。而妈妈常常是为了一个细节、或色彩的对比度或笔墨的浓淡,她要反复琢磨、直到满意。问她学得苦不苦,只有妈妈的满头银丝清楚;问她练得累不累,只有画桌旁一尺尺爆高的习作知晓。小外孙调皮地说:“姥姥,你比我考重点高中还累”。妈妈也戏侃:“为了文凭嘛!”
1993年夏,妈妈从学院捧回了国家教委认可的大专毕业证书,全家人为她鼓掌祝贺,她却别有心思地复印了两份寄给了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儿子们,那潜台词是:别看你们读博士,我老太太也不差!
这以后,妈妈又报名参加了书画函授学院花鸟研究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和一帮老同学们一起练笔、钻研、作画,参加学院组织的画展。我问她是不是想拿美术硕士学位,她认真地说:“这不现实,但总要不断提高,不能荒废学业嘛!”当学校通知要为四川省妇女书画大赛送稿时,妈妈反复提炼主题:抗战胜利50周年——世妇会在京召开——建国46周年,一幅清晰的构图越入画面:一株枝叶繁茂的枇杷树,枝头上挂满了金色的果实。《硕果遍中华》,意在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
这就是我的妈妈,从山西临汾参军南下的关桂荣,她年过花甲仍求学不止,作画不止,她得奖当之无愧。
1995年9月刊于《成都晚报》
补记:
2008年妈妈参军60周年,8月《关桂荣画集》出版2015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上,妈妈参展的画作《硕果累累》、《牡丹图》均收入学校书画集。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