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南下南下(三)

发布日期:2019-02-19 15:35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任洪凌
    --兼怀我的父亲叶石 
    南下的道路崎岖险阻,而一个北方人忽然要去南方生活,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是没底的。工作团在西安停留期间,以马识途为代表的成都地下党,来为大家接风,并且详细介绍了四川的情况,包括社会情况、风土人情、气候特点、方言俚语等等。11月下旬,刘邓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迅速解放了重庆和泸州、宜宾等川南重镇,12月上中旬又攻占了内江、简阳、仁寿、眉山、蒲江、彭山、大邑等地,完成了从南线迂回包围敌人的部署。胡宗南得知这一情况,便向南迅速撤退。我北线人民解放军18兵团和7军19师等部,在贺龙、李井泉等同志的指挥下,很快解放了陕南、川北的大片土地,并直逼成都。蒋介石见大事不妙,乘飞机仓皇出逃台湾,蒋家王朝顷刻间分崩离析。为配合前方战事,“工作团”于12月上旬离开西安,部分同志乘火车到达宝鸡,大部分同志仍然步行。这时候已经是严冬了,从宝鸡出发后,顶风冒雪,在过秦岭时,正好遇到大雪飘飞,工作团在冰天雪地的秦岭上餐风露宿,晚上几十个人一伙一伙的在修路工人或伐木工人弃置的没有门窗的空房子里,铺上杂草挤在一起睡,屋外寒风凌冽;进入四川境内后,河流较多,道路泥泞,水浅时挽起裤腿赤脚趟过,遇到大河,桥梁被敌人破坏,就借用当地居民的木板搭桥过河。在向陕南的留坝、褒城挺近时,由于胡宗南部队破坏了公路桥梁,还埋设了很多地雷,“工作团”不得不按照扫雷部队指定的路线前进。很多人脚冻伤了、打泡了,仍然忍痛前行。
南下工作团行军途中    冯秉昭供稿
       在褒城,工作团接到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当地军阀于12月9日率部起义的消息,士气大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很快便进入了四川的广元、剑阁等地。由于事先有了安排,一路之上,都有南下干部陆续开始接管解放了的各大城市和地区。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12月30日,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2019年1月8日,我来到南下干部高文叔叔家,他已经88岁了,他是南下干部里最年轻的。他是山西临汾人,1948年,他考入晋绥日报新闻干部训练班,入川后担任过军管会新闻处的秘书,是我父亲的下级。据他说,他们新闻干部跟在十八兵团部队的后面大约三天路程,当他们行进到秦岭时,忽然接到消息,成都的刘文辉等军阀率部起义,成都会和平解放。于是上级命令新闻班的同志加快行军步伐,并且经贺龙同意,调来二十辆嘎斯车,他们上了车,经过三天时间到达新都,参加了入城仪式和军管会的接管工作。
    当年担任军管会政务处长,后担任省委组织部长的安法孝回忆起当年的趣事,颇有意思:当六十军在穿过秦岭的深山峡谷时,没有和敌人遭遇,却和猴子打了一仗。原来是山上的猴子看到山谷中的行人,纷纷往下扔石头,部队不得不开枪把猴子吓跑;还有当沿途的老百姓为了慰问军队,纷纷送上当地特产橘子,北方来的人不知道要剥皮,一口咬下去又苦又涩,吃一个扔一个。后来贺龙还拿这件事开玩笑说:吃小米山药蛋长大的山西老乡吃橘子还连皮吃。
南下工作团边行军边宣传  冯秉昭供稿
   我的爸爸也给我讲过,当部队进城时,为了表达对解放军的敬意,有老乡往卡车上扔橘子表示慰问,大家一阵紧张,还以为是什么武器,结果捡起来一看是酸甜可口的橘子。对于四川方言,北方人刚来时也是很不习惯的,很多话完全听不懂,有人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德国的墨水,百分之百的黑。”让大家用北方话(普通话)和四川话各念一遍,然后因为发音差别太大,念完之后大家都禁不住捧腹大笑。
    安法孝还回忆道:因为有部队在前面一路开道,讲解宣传,工作团到达时,看到的基本上是一派和平景象了。老百姓在路边为南下的革命队伍供应茶水,店铺照常营业,大家甚至还吃到了北方很少见的甜甜糯糯的汤圆。沿途看到老百姓生活确实很苦,数九寒天,单衣薄裤,衣衫褴褛,头上裹一块清布帕子,光脚穿一双草鞋。老太太提着一筐筐的核桃橘子,沿途叫卖,价格特别便宜。安法孝还回忆说,工作团到广元县城,晚上当地地下党、工商界进步人士和开明士绅还请大家看了一台川剧,他说:“紧锣密鼓,铿铿锵锵,悦耳动听,唱的是高腔,一人唱众人和,好像台上台下都在唱,平生第一次听川戏,颇感新鲜......”
本文作者:叶石之女任洪凌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