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綏情怀 »

奔袭阳方口

发布日期:2017-03-16 15:33    来源:飞扬军事    作者:凌云
 凌 云
   抗日战争进入第三年,由于敌后游击战争对日军威胁极大,日军将进攻的重点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我八路军为了打破敌人对我各根据地的“囚笼政策”,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由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指挥一百零五个团的兵力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向日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宁武县阳方口火车站图示 图片来源  百度地图 
  八路军第120师在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直接指挥下,于1940年夏季粉碎了日寇向晋西北的残酷“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我军在米峪镇地区歼灭敌上村大队七百余人,又在兴县二十里铺伏击了一部分敌人。此后,即执行总部百团大战作战计划,向敌人交通线展开破攻战,以同蒲铁路、忻静公路、汾离公路为主要目标,并广泛袭击敌据点。当时我714团(现步兵2师炮兵团)隶属于独2旅。我独2旅根据师部之作战意图,主要是向同蒲铁路、忻州、宁武、阳方口、朔县段进行全面破击,并攻袭敌据点。旅决定714团破坏宁武、朔县段铁路,奔袭阳方口,给守敌日军中队、伪军中队以歼灭性打击,并阻击增援之敌。 
阳方口明长城   照片来源:360图片
   阳方口地处晋西北管涔山麓和恒山山脉之间,两侧山高峰险,岩层倾斜,是内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个关口西南三十里,就是长城内侧的军事要地宁武。714团接受袭击阳方口的作战任务之前,部队在陕甘宁,同边区军民一道赶走了专事磨擦、反共的国民党绥、米专员何绍南后,又调回晋西北,驻河曲寺堰一带。河曲远离阳方口有数百里,旅、团首长决定,采取长途奔袭的手段,予敌以意外打击。可是长途奔袭,也会给部队带来相当多的困难。日夜行军,要通过敌人几个据点;途中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且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部队将会极度疲劳,增加非战斗减员。因此旅、团首长决定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扬我军不拍疲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当时的团长是张绍武,政治委员是张世良,参谋长樊哲祥,政治处主任潘振华,副主任袁意奋。
    我当时任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团首长指示我和团政治处干事赵悌松到连队进行宣传鼓动,讲明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破话敌人交通线,奔袭日军据点的重大意义。并要求大家作战要英勇顽强,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苦困难,为死难群众报仇,为战斗胜利作贡献。出发前要求大家保密,封锁消息,作好急行军和夜行军的一切准备,一切行动听指挥。过封锁线时各级指挥员要严格掌握部队,也要有与敌遭遇的准备。并检查携带破路工具、排除障碍的器材,如铡刀、毡毯、斧头、铁棍、钳子、绳索等。经过各级干部的宣传和动员,部队求战情绪高涨。战士们说:“打到敌后去,任务光荣,我们要挺起胸膛,上好刺刀,让日本鬼子知道老八路的厉害!”我和赵悌松一边给部队宣传动员,一边自己议论,老赵说:“这次日寇夏季‘扫荡’,对我根据地的群众采取杀光、抢光、烧光的残酷手段,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激起我军民对敌无比仇恨,都决心打好这一仗。”我说:“听团首长讲,这次华北我军的主力在正太路上展开破袭战,攻击敌据点,几条铁路全线瘫痪,同蒲路北线的敌军,正向南增援,敌守备力量薄弱,我奔袭阳方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听我调动,受我指挥,一定能打个漂亮仗。               
  这个团有红军连队的基础,干部的素质较高。如1营营长李加夫,教导员刘业林,2营营长莲金海,教导员王志武(调学后由钟益善接任),3营营长何国海,
教导员刘伯棠,副营长汪星山,还有很多连的干部,都是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老红军。                                  
  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后,于8月27日开始行动,连续几天在雨中急行军,战士们抹着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走偏关,出神池,绕朔县,再至宁武。神池、宁武县委书记也随团部行动。进至盘道梁,天色已在蒙眬的夜幕中,这里岩石嶙峋,山里崎岖,一脚踩不稳边会掉进崖底。前卫连和团部所带的向导都早已不熟悉这里的道路了,部队不得不在长城内外起伏的山梁上作短暂的休息。由于山谷风大,我们就肩挨肩,背靠背,互相挤在一块,坐在一起抵御飕飕的山风和雨夜的寒冷。由于急行军的疲劳,战士们一倒地就睡着了。我和其他干部一样由于担心找不到向导,心情有些焦虑而睡不着。这时团参谋长樊哲祥果断地让作战参谋仇太兴派出能干的侦察员刘云祥,走小路找来了一位熟悉道路的老大爷,到旅政委张平化和团首长身边,老人清楚地指着通向我们奔袭的目标阳方口德道路。于是部队又开始急行军了。很快,阳方口敌据点在夜色蒙眬中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次战斗是夜间袭击,2营担任主攻,1营担负向朔县、宁武方向警戒破路,并打来援之敌。3营(缺11连)作团预备队。团直属特务连分散动员群众破坏交通线,收割电线。团指挥所设在阳方口车站东北高地由侦察排在此担任警戒。部队完全轻装。指挥员勘察过地形,下达了作战命令,2营以6连为突击连,分两组,一是破坏组,一是突击组。识别标记左臂上系白毛巾。这次战斗,为了取得突击成功,勘察地形比较周详,团首长和2营营长莲金海带各连连长抵近处观察,探明了地形和道路,看到东北角有一座砖石砌成的碉堡,高约丈余,周围挖成陡壁,四周有掩体和交通壕相连,有几个口可以出入。在阳方口的街道上有一座二层楼营房,深夜还闪着灯光。起伏的山坡上和河沟里都布有铁丝网,上面挂满了罐头盒,作为警铃。营长按团首长的命令,迅速从东北向西南隐蔽接敌,并拔草填满铁丝网上的罐头盒,消除其音响。为顺利的越过敌人的铁丝网、电网,有的连每人携带有羊毛毡毯,在进攻时铺在铁丝网上,使部队迅猛通过。有的破话组用铡刀砍断铁丝网。敌人仍没发觉,在碉堡顶部还不停地使用着探照灯。深夜2时,突击队迅速通过铁丝网接近堑壕蜂拥而上,逼近碉堡。敌人发觉后向我射击,战士们很快向碉堡入口处投弹数十枚,碉堡中的敌人乱成一团,并发出嚎叫声,有四五个日寇企图逃跑,被我已绕至碉堡后的战士击毙。在攻碉堡的同时,突击队勇猛地攻入二层楼的营房里,正在睡梦中的敌人,有的被击毙,有的当了俘虏。战士们发现在房间的桌子下面,有通向碉堡的暗道,就用手榴弹炸塌了。日寇受到夹击,无法支援,我后续部队很快占领了碉堡、掩体、交通壕、掩蔽部和街道。但由于西南方向堵击的部队未能全部断敌后路,守敌趁隙向梵王寺方向的石嘴子、三岔逃窜。        
  这次战斗,我随5连攻入敌伪区公所,伪区长当场被击毙,还抓了一些伪军,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枪声已渐渐停了下来,我把缴获的一面太阳旗系在腰里,和战士们一起抬着胜利品,去到团指定的东北小高地集结。这时太阳露出了地平线,好像也在欢庆我军的胜利。人人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旅政委张平化和团政委张世良让我带宣传队的同志街上写标语、搞宣传,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八路军英勇抗日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八路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并把缴获敌人的部分财物分发给当地贫苦群众。经过宣传,阳方口的群众有的给我们烧水,有的给我们做饭,送鸡蛋,有的还给我们抬伤员,送消息。他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祝贺我军的胜利。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一百二十余人,俘日军五人,缴获歪把子轻机枪两挺,三八式步枪二十一支,望远镜一部,战刀两把,电话机四部。捣毁了伪政权,沉重打击了同蒲路北段日本侵略者。我团战士王开义等八九名同志负了伤。阳方口战斗是奔袭作战的一个范例。这次战斗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提高了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战后,旅政委张平化表扬了714团全体指战员,说:“这一仗打得漂亮!”
    同志们也都谈论着这次奔袭、攻克同蒲路上敌重要据点阳方口战斗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
  这次战斗虽然只是八路军著名的百团大战参加一百零五个团中的一个团,是一千八百八十多次战斗中的一次战斗,是攻克敌人二百多个据点中的一个,但它已作为我军的一个成功战例而载入史册,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里就有120师独2旅创造的这一成功战例。(转自飞扬军事网站)
   注:阳方口原名为杨方口,为"杨家将驻防的关口”,为宁武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3公里。长城在其境内延绵30华里,阳方口是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隘,素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阳方口是宁武的要冲,还是雁门、偏关的屏蔽。一旦大同有事,往往要重兵驻扎于此。这样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老营,北可以应大同、朔县,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均从此过境。阳方口火车站是位于同蒲铁路朔县--宁武间的重要车站,1937年国民党失守后,被日军占领,是日军在晋西北的一个重要据点。
   作者:时任714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离休前任中国军事博物馆政委 。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