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投笔从戎奋战大青山第十章(一)

发布日期:2019-03-11 17:10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朱治国
 第十章 开赴大青山途中的四支队三连
(1937年8月30日--10月15日)
一、初上蛮汗山,三连失联络
    1938年8月末,李井泉司令员,姚喆参谋长率领约3000人的大青山支队,重新于右玉东山出杀虎口越长城,在凉城境内营盘梁一线集结。
120师大青山支队李井泉司令员   网络图片
    为了与敌人争夺时间,拔除我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8月30日晚,李姚二首长命715团三营袭击凉城、丰镇中间(营盘梁山下)的天成村重要敌据点。歼灭伪军100余人,烧毁敌汽车10辆,摧毁了这个敌据点。当天黄昏,主力部队由营盘梁出发,以急行军越丰、凉公路,经代海滩平原,向蛮汗山前进。
    动委会四支队,担任全军的后卫部队,三连又是四支队后卫部队的后卫。当穿越20多公里的岱海平原,新、旧凉城间的公路时,已是下半夜。时值农历润七月初,没有月光,天黑看不清道路,翻越公路时,部队跑步前进,走在三连前面的副官处骡马运输队,没有跟紧前面的大部队,看不清前方部队撤下的路标,与大队失去联络。由于进入一个地形不熟、敌情不明的陌生地带,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无法找向导,失去前进方向。
   大青山支队参谋长姚喆(左)与战友在雁北长城的合影  图片来源:《八路军第一二0师图集》
    在一个三岔路旁徘徊不知该走哪条路了,大家十分焦急,负责运输队的副官王思谦和队长牛保成二同志急找三连连长刘少勇和指导员凯洛商量对策,刘连长正为找不到向导发愁。大家研究商定,鉴于部队已夜行军30多公里,十分疲劳,时近天亮,为避免附近据点敌人发觉和白天敌机轰炸,需尽快撤离公路,找地方隐蔽休息。于是连长决定向西南方向山区后撤转移,行约两公里,天已大亮,我们在一个叫猴儿山的小村停下来休息。
   猴儿山虽小,但海拔1600米,山高林密,风景秀丽,沿沟散布着三四个小村落,是个理想的休息隐蔽地。在村北小山头上放哨,远眺东边蓝蓝的岱海,北面东西笔直的新旧凉城公路,及远方高耸入云的蛮汗山,都看得一清二楚。非常便于警戒和封锁消息。这里西距旧凉城(现永兴镇)15公里,东距新堂(新凉城)30公里,这些绿茵中美丽的小山村,与塞外其他敌占区一样,过去饱受国民党旧政权军警、保甲人员的压榨,欺凌,现在又受日、伪军,流窜土匪的骚扰,群众的确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不了解八路军游击队是什么队伍,当部队到达村边听到狗叫时,大部分村民以为土匪又来了,年轻的老乡们,都习惯逃进深山密林中去躲藏,剩一些老、弱、病、残看家,找向导很困难。
    司务长在找房子,准备筹措给养时,找到一位50多岁的老大爷,带来见连长,老乡用惊恐的目光,望着我们这群穿着灰军衣的陌生人发呆。刘连长急着用江西土语问路:“老乡!老乡!十八沙户在拉(哪)个方向?”老人可能受了惊吓,也可能听不懂,直着两眼一声不吭,刘连长急得一时流出了眼泪。经指导员、王副官再三解释说明,我们是八路军,中国人民的军队,是专打日本、打土匪的,耐心地宣传我军的性质。这位老乡也看得出这支整齐的部队,不打人,不骂人,也不进村翻箱倒柜抢财物,与日、伪军、土匪不一样,慢慢意识到是好队伍,逐渐敢于接近我们了。于是告诉指导员和王副官:“十八沙户,就在北山左边一条大沟里,距此地大约40多里的路程,”还说:“你们真是好队伍,多会儿走,我可以给你们带路”。
   三连在村边隐蔽休息,饭后,刘连长派干事田恩民,班长梁近秀,到大部队前进的方向化装侦察道路。黄昏后连队出发,重新越过公路封锁线,沿着大部队走过的足迹经花家窑、蛮汗山南麓的坝底和沟口村进沟,约在午夜后到达十八沙户村,很快与留在蛮汗山地区由姚参谋长率领的715团一营取得联系。一营也在派人找我三连,要我连靠近一营休息。四支队留下找我们的毕承校副主任也随侦察员来到三连,找到主力部队,这个年轻的新兵连,一时兴高采烈,就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亲娘一样,别提多高兴了。
资料提供:朱治国之子朱瑞平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