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六十甲子经历(16)

发布日期:2017-07-22 20:04    来源:卢梦纪念文集    作者:卢梦
 从北京市委文化部到北京艺术学院
     1959年,中央文化部把它直属的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下放”给了北京市,并把原文化部副部长陈克寒调到北京市委去领导这些单位。北京市委因此成立了文化部,由陈克寒任部长,享受市委书记待遇。市委文化部成立了办公室及艺术、学校两个处,陈克寒把我调去任学校处处长,负责联系五个学院和三个学校。学校处有五个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艺术院校调来的。为了了解院校情况并在市委指示下推动各院校的工作,我们五个人每天留一人在办公室“守家”,其余的人都轮流到各院校去。每天早晨我们集中到办公室汇报情况,然后再下去。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对各艺术院校的情况与问题大致了解后,就向本部常务副部长高戈汇报一次,并按照部领导的指示去工作。陈克寒部长要参加市委的很多会,另一副部长赵鼎新还兼任市文化局的局长,只有高戈副部长主要管部里的工作。后来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来韦明任副部长。市委文化部分管的单位多,但部里的人员少,工作非常忙。
1964年,在北京艺术学院合影。2排右3为卢梦。
    1960年新年后,中央文化部又决定把“下放”到北京市的各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收回”,仍归自己管,北京市委同意。但北京市急需一批艺术人才来充实原市里的文艺单位,还计划建立几个新的艺术团体。这个需求,决定由市里领导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增设新的系科来解决。原来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只有音乐、美术两个系,今年计划再增设话剧导演和表演两个系。中央文化部和市委决定把陈克寒留在北京市工作,陈克寒和高戈等决定把我派到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去工作。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没有任命过院长,只有老志诚和卫天霖两位老专家任筹委会正副主任,实际领导工作的是党总支书记苏灵扬(女),但她因身体多病经常不来上班,总支副书记叶茵(女)身体也不甚好,每天勉强来上班处理许多问题。很明显,学院的领导不健全。而音乐和美术两个系的领导较强,两个系都设专职的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很强。北京艺师还有个附中,也有几百名学生。这个学院,原是培养中学的艺术师资力量的,除了面向北京市分配毕业生外,还有几个班的毕业学生,分配到华北几个省、区。春末夏初,高戈同志领我到艺师报到,见了苏灵扬和叶茵,她们表示欢迎。又见了老志诚、卫天霖和教师们,他们很高兴,很欢迎。这样,我就到了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作实际上的负责人。我来后不久,学院就招收了话剧导演和表演两个班的学生。这两个系的系主任和教师,市委文化部已有决定:导演系的系主任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焦菊隐兼任,教师也由“人艺”配备,主要是李醒;表演系的系主任由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的院长吴雪兼任,教师主要由“青艺”配备,有李章、史林、李唐、吕文铮等。由于工作的原因,两系的系主任不能经常来校工作,教师们大多又没有做过教学工作,开学后,这两个班工作上的问题,都找我来研究、解决。暑假过后学院又招了音乐和美术两个班的新生。
1964年2月15日,卢梦夫妇在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院(天香庭院)
    新招的导演、表演两系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强,毕业后都分配到专业文艺单位工作。音乐和美术两个系的学生,原定培养目标是当中学教师,后来大家要求加强专业课学习,这样毕业后也可以做专业演奏员及画家。1961年,经过上级批准,学院改名为北京艺术学院,并任命我为院长,苏灵扬还担任党总支书记,但她仍不能常来,党务工作,基本上由叶茵负责。
    学院由原来的不“开放”到逐渐“开放”,教师和学生们经常举办音乐会与美术展览,许多资格较老、水平较高的教师走向社会,重新又与观众见面了。学院因前两年“反右”而停止了在社会上的活动又逐渐恢复了。
    北京艺术学院办了三年多,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人才。为了新的需要,党中央宣传部决定,撤消这个学院,在学院的原址(清朝的恭王府前院)办中国音乐学院,为此要把美术系的教师分配到中央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学院;还有一批音乐及美术教师分配到北京师范学院,成立了艺术系;话剧导演班已毕业,今后就不办了;表演系未毕业的学生并入北京市下属的北京戏剧专科学校。这次学院大调整,因为是人人各得其所,故无大障碍,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中国音乐学院的领导人已经任命,院长为安波,副院长马可、关鹤童已到校做筹备工作。我去哪里呢?开始时中央文化部学校司想要我去,北京市文化局也想留,最后,中共山西省委指名调我去山西。1964年初,我回到了山西,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资料来源:《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卢梦纪念文集》 三晋文化研究会编
照片提供:卢梦之子田小明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