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军大哥(06月11日)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张涛自述(一)
发布日期:2016-04-27 10:35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张涛
1949年张涛夫妇在晋绥的合影
我出生于1917年9月28日(农历一九一七年八月十三),既同苏联十月革命同年,生在山西省柳林县(原离石县、解放前中阳县)长峪村,是黄土高原的四面环山的穷山沟,是个大村,有数户人家,两边大山夹一小溪沟,住户分居溪沟两边,拖的很长约有五里多,又系两山夹一溪,古称长裕。自古兵家很少驻扎,因三面靠山。东临四十里地黄河边军渡,河对岸就是陕西的吴堡,北边靠汾离公路,是太原到陕北的大路。
我的一生是灾难深重的一生,我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在我有生之年将有些情况记忆下来供后人了解。(据传柳林长峪张氏家族,自远祖由秦入晋,数十代繁衍,生生而不息。祖上张氏五兄弟的爷爷,均为清朝秀才。为人正直,刚直不阿,遇恶不怕,遇善不欺,蔑视权贵,同情穷人。在柳林南山一带,只要提起长峪东沟张家,无人不竖指,无族不羡慕。张氏祖宗勤俭治家、和睦处人,修德重教、信义立身,勇于吃苦,乐善好施,遵法守纪、自强不息,遇恶不怕、逢善不欺。)
婴儿的遭难
出生后数月生母去世,我是个出生后没有见过亲身母亲的灾难深重的婴儿。父亲是个自食其力的下中农,看到没有娘的孩子十分焦虑,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大一点的孩子(哥哥)孩子,出于无奈准备丢了,被邻居劝阻。随后三婶娘找到他的亲姑母刘氏收留,他们一颗善良的心,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我从小没有奶吃,就吃白面糊糊,找了一个奶妈,奶得不好,几乎丧命。总是哭啼,不知费了多少日日夜夜把我救了过来。从此在养父母抚育之下长大成人。
从此村里人叫我是个有福气的小孩,父母亲将我的奶名叫做运福,就是有运气有福气,所以我从小叫张运福,一直到1940年日寇占领方山县峪口时,县委派我去当区长时才改名张涛,因为北方缺水,希望多雨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我南下四川后将父母亲接到四川,母亲68岁在南充市去世,埋在西山坡上,将来把骨头火化后送回山西与父亲合葬了,这是我一生能未完成的事情。父亲是在1964年机关小四清时送回老家,儿孙满堂一家人都在四川,他一个老人无依无靠在老家孤苦病重中于1967年去世,当时文革动乱中我又被关押、到处武斗、交通混乱无法前往,由老家亲戚帮忙安葬在黄土高山之上。
我的养父母是同亲生父母一样的,他们虽然过世多年,但我每逢佳节尤其是清明节都要回忆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时时热泪盈眶。
我的爸爸
父亲一家世代务农,哥兄二人,父亲老二名张开昌,老大叫张开泰,黄土高坡土地贫瘠,终年天干缺雨,家里有十几亩水浇地,山坡地约100多亩,产量很低,有一个长工,全家人终年都要下地劳动。有祖传的三孔窑洞,门前一颗大槐树,算个富裕农民。父亲小时读过几年私书,从小务农,人很开朗、为人正派、公正无私,村里人十分爱戴,曾经选他当村长、学董等职。在村里说大事,了小事。人很善良,对穷苦人十分同情,时时慷慨相助,从小教育我要与人为善、要做好事,好事终有好报。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后人多读书,他非常关心村小的承办的情况,扩大农民子弟多读书,自然也是喜欢自己的孩儿读书成长。
我小时候常常记得,每年过年,门上贴一幅对联“门前车马非为贵,唯有家中读书高”。可以看见他把银钱看得淡薄,而把读书和前途看得很重。所以我七岁时就在村上读书,一直读到初中二年级,七七卢沟桥事变才辍学参加了抗日战争。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姓刘,柳林县下庄村人,祖上务农,有姐妹三人,妈妈老大,两个妹妹死得早,有一个哥哥俩个弟弟,全是务农的贫下中农,我小时同我妈妈去舅舅家去看外婆外公。妈妈奶名叫园眼,没有其他名字。因为农家出生,从小就十分勤劳,一辈子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是个纺花织布的能手,他一个人纺织劳动足够我们全家人一年的生活。
妈妈对我特别的溺爱,她一生只生了一个女儿,三十岁不到就去世了,没有儿女,收养了我,她把我培养成人,不知费尽了多少心血,特别爱护我,离不开我。从小就近读书,读中学时十五岁时外出读书,她总是要痛哭几场。爸爸说她“小儿外出读书是好事,你为何痛哭,时常责备她。
我的一生是爸爸妈妈从小对我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在那个旧社会里他们是十分善良的老好人。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无法报答,反而因为我参加了共产党八路军,而受牵连遭到了国民党阎锡山军队以共匪家属的抓捕,没收了全部土地,经乡人帮助四处躲避出外讨口,几年不能回乡。后绕道陕北到了晋绥根据地兴县找到我,才由组织上安排安身落脚(因为晋西事变反共高潮后,我的老家按照国共协议汾离公路以南划为阎锡山军队占领区、以北为我党八路军根据地,汾离公路沿线为日寇据点)想到此不由得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
小学时代
父亲就喜欢读书,认为世上只有读书高,我七岁就在本村读小学,学校办得不好,读高小要离村二十里。母亲不愿我远离,担心不能自立,拖到十五岁才去柳林读高小(三郎庙上)。学校不好,又碰上全县会考一个班才毕业了二个人。记得那一年是九一八事变,后又在离石县高小补习后经过全县会考后毕业。
中学爱国学生运动
读书期间,正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全县学生发出抵制日货运动,我们四处游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当时我有两个想法一是继续读书,二是参军打日本。我很想参军,但是家里不同意,非叫我读书。最后还是服从家里,从离石高小毕业后又考上山西汾阳县河汾中学,校址隔壁就是冯玉祥的军官学校,还是很想参军,只有等到毕业以后再说。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