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卅运动中的父亲(06月10日)
- 云霞归来(06月10日)
- 北坡---我人生的第一个家(06月06日)
- 泥巴坨的传说(外一篇)(06月04日)
- 江姐革命引路人戴克宇去世(05月31日)
- 热血忠魂 (下)(05月30日)
- 热血忠魂 (中)(05月30日)
- 热血忠魂 (上)(05月30日)
- 晋绥艺术家--牛文(1)(05月29日)
- 忆我的父亲王其祥(05月28日)
丹心照日月 浩气贯长虹 第一章
发布日期:2016-10-19 14:07 来源:《龚逢春纪念文集》 作者:《龚逢春纪念文集》
第一章 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
沈彦科、叶华
1908年3月24日,在陕西城固县上元观外北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小破屋里,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就是龚逢春同志——幼时取名叫龚水禄,又名龚福畴生命的开始。
“阴惨惨灯油已尽,忽喇喇大厦将倾”,当时的清朝统治已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可它还要疯狂挣扎,粉饰太平。一面搞假“维新”、伪“立宪”,欺骗人民,混淆视听;一面兴办“洋务”组建“新军”,镇压百姓,妄图消灭革命。再加上战争赔款、外债付息,皇室挥霍,官吏中饱……国库早巳一贫如洗,统治者只有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这就使得祖辈务农的龚氏一家,和千百万劳苦人民一样,生活在极其悲惨的境地之中。
龚逢春的曾祖父终生劳动,开垦下几亩薄田。因不堪忍受官府的重税盘剥,率领数百名当地农民起而反抗,抢了粮库,分了官粮,被官府立案通缉。他只好在群众掩护下隐姓埋名,逃往外地。从此杳无音信,不知所终。祖父龚奎,靠几亩薄田和养猪维持不了生活,农闲时还得到小镇上钉鞋,赚几个微薄的手工钱来养家糊口。村里人都叫他“龚钉钉”。
父亲龚义祥,仍靠那几亩薄田度日,因生活艰苦,积劳成疾,得了肺病无钱医治,只活了三十多岁便离开了人世。他留下三个儿子:长子永福,继承父业在家务农;次子永禄,就是逢春同志。老三永寿,受二哥影响,早年在当地参加赤卫队,因给红军带路,被国民党逮捕,在牢中染上肺病,只20多岁就去世了。
龚家祖辈都是文盲,逢春同志却从小酷爱读书。父亲一生吃尽了没文化的苦,便竭尽全力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在本村和县城读完高小后,1925年考入汉中联合中学,成为全家几代第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离家参加革命后,家里抛下了寡母和年轻的妻子,妻子因家穷无力抚养,硬着心肠把幼小的婴儿丢弃在荒郊野外,却被母亲抱回。母亲说:儿子在外生死不明,拼着再苦再累,也要把他的亲骨肉养大成人。后来,老太太终因饥苦劳累和思子心切,哭瞎了眼睛,在50多岁时离开了人世。
一家四代,终生劳动所得不足糊口,或被迫抗争,遭到官府镇压;或贫病交加,过早地被夺去了生命。这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无疑地对逢春同志坚强不渝的革命性格和艰苦顽强的战斗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资料来源:《龚逢春纪念文集》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志丹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 1993年12月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