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龚逢春 »

丹心照日月 浩气贯长虹 第三章

发布日期:2016-10-21 12:02    来源:《龚逢春纪念文集》    作者:《龚逢春纪念文集》
 第三章  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沈彦科、叶华
参加耀县起义
    1933年6-7月间,在中共陕西省委的发动和领导下,杨虎城部王泰吉骑兵团在耀县举行抗日武装起义。逢春同志受省委派遣,参加了这次起义。起义事先经过周密的筹划,由王泰吉主持召开秘密会议,宣布起义的时间、信号,划分各连负责的地段,分别规定任务,布置收缴反动民团、公安局、县政府、保安团的枪支等事宜。逢春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7月21日中午12时,他和起义部队一起,高举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的战旗,各按地段一齐动手,一举解除了全城全部反动组织的武装。起义官兵走上街头,张贴抗日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宣讲起义的原因、意义和准备施行的各项政策。破狱释囚,开仓济贫,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民团头子和恶霸地主。起义获得全胜。
    耀县起义后,骑兵团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成立政治部,逢春同志先后担任政治部科长、主任。部队和杨虎城部作战失利,受到损失,余部和红26军4团配合,在陕甘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根据地。
    为了统一领导当地各革命部队,集中力量打击敌人,1933年8月14日,陕甘特委在陈家坡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王泰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3团,与原红4团及新成立的骑兵团合编为红26军42师,由王泰吉、刘志丹先后担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在高岗主持下,逢春同志正式恢复了在杨虎城部51旅搞兵运时一度因故中断的组织关系。从1933年夏到1934年冬,他先后担任了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和红26军42师的政治部主任。
红军中的政治工作
    1929年,毛泽东同杰在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逢春同志忠实地执行了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他对军事与政治工作的关系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作为红军中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他孜孜不倦地向部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讲红军的性质、任务、纪律,以及军民的鱼水关系等,帮助战土们提高思想觉悟。不仅如此,他更充分重视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部队每到一地,他都要召开群众大会,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群众讲解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还要针对群众的思想,宣传当前形势和党的政策。除去口头宣传,他更严格约束部队注意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和生活,让群众真正感到红军是群众的队伍,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
    行军打仗中,逢春同志除了带上武器,还要背上纸、笔、墨、 砚和刷标语的刷子。大家开玩笑地说:他身上背了个“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红军走到哪里,他亲笔写的、亲手刷的大标语就贴到哪里,一时在赤安、定边、靖边一带,墙头、道边,“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1”“打倒国民党 !”的大标语处处可见。这都是他那个“百宝箱”的功劳。
    由于政治思想工作“过得硬”,军纪严明,红军游击队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红军内部干群关系也是亲如兄弟,有时打开敌人寨子,缴获一些布匹,逢春同志便亲手给战士裁剪衣服,有时他还和战士一起做饭。为了活跃战士的文娱生活,他更亲身登台为战士们演出。他身为游击队主要领导干部,却能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战士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地作到战士的心坎里。
筹建苏维埃政权
    在刘志丹同志领导下,红26军42师开始在照金、后来在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南梁建立根据地筹建苏维埃政权。南梁北靠三边、南靠三原,西北靠宁夏、内蒙,地区辽阔,还是个“三不管”,地带,便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开展工作。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军队驻在城市,地主武装民团驻在乡镇,红军就在城乡之间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在南梁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选举习仲勋为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逢春同志参与了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准备工作,还亲自为大会写了标语,制作了旗帜和宣传品。南梁随即成为中共陕甘边特委所在地。逢春同志于1934年冬至35年春任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还兼任新成立的西北红军军政干部学校第一期的政治教员,给学员上政治课,讲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政策,以及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
创办《西北红旗》报
    逢春同志在陕甘特委宣传部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编辑、出版特委的机关报《西北红旗》。这是一张油印的小报。由逢春同自编、自刻(腊板)、自己动手油印,还包揽了出版、发行一切业务。
    在这张小报上,报道了中央苏区几次反围剿的胜利,宣传井岗山道路和中央苏区的革命英雄事迹,在陕甘边苏区军民中扩大中央苏区的影响,鼓舞群众的斗争意志;同时,通过它宣传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敌斗争和优待俘虏的各项政策,教育干部、群众,分化瓦解敌人,打击、揭露、粉碎反动派的无耻造谣污蔑。与此同时,小报还为发动群众参加工会、农会、赤卫军等革命的群众团体起了很好宣传、动员作用。
    在当时交通阻隔、信息不灵和物质条件极端匱乏的条件下,这张小报以相当高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很好地完成了党报的宣传报道任务。然而,这里凝结着逢春同志的多少心血和多少个不眠之夜啊!
遮蔽晴空的一片乌云
    1935年,陕甘边区6个县相继攻下,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逢春同志重返前线,任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委,带领游击队活跃在庆阳、定边、靖边、安边一带,放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获得很大发展。
    但是,就在这大好形势下,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流毒传到了陕北。这条路线的执行者们在“肃反”的名义下,对外强调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对内,则凡不同意他们错误观点的同志都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时,蒋介石正发动第三次“围剿”,大军压境,广大红军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抵抗蒋军的进攻,“左”倾路线的执行者们却在后方肆意夺权、抓人,制造一桩又一桩的冤假错案。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好同志纷纷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红26军营以上和陕甘边县以上主要干部几乎无一幸免,被他们严刑逼供、残酷迫害、血腥屠杀。一时无辜被杀的革命同志竟达200多人,许多同志在残酷迫害下含冤致死。边区人心离散,干部人人自危。白匪军乘机进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造谣煽惑,以致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几个县纷纷“反水”,根据地陷入严重危机。
    当时正在前方同敌人苦战的逢春同志,竟也被列入,“肃反”对象的黑名单。逢春同志怀着满腔悲愤,慷慨陈辞:“宁可死在敌人刀下,决不死在“左”倾路线的手下!”他把对死难战友的哀悼、对“左”倾路线的愤怒统统化为对敌斗争的力量,更加舍生忘死地率领队伍四处活动,星夜奔驰,狠狠打击敌人,捍卫边区。若不是毛主席和中央红军及时到达,他也难免惨遭毒手。
迎来红日,驱散阴霾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旗镇附近。
    吴旗正是逢春同志的二路游击队活动地区。当时他正率队在安边堡一带活动。接到靖边县苏维埃送来的喜讯,他立即率领直属部队连夜赶回靖边,让部队住在凤凰寺,他和二路游击队指挥马福记一起到县里问明情况,布置了对山上作战的中央红军进行支援和组织慰问等事宜。随即和马福记赶赴吴旗,找到总政治部的地方部,说明来意。毛主席得知,立即接见。逢春同志怀着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一一回答了主席的询问,向毛主席汇报了陕甘和陕北苏区的情况,红军胜利发展的情况,以及周边敌人山西阎锡山、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等白匪军的兵力部署与士气等情况。此外,他还特地向毛主席汇报了陕北肃反中发生滥捕乱杀、刘志丹等200多名党政军干部被捕入狱,遭受迫害的情况。并明确表态说:刘志丹等同志不是反革命,不应该逮捕。毛主席听后,立即表示对这一问题严重关切,说:中央到达陕北后,肃反中的问题和刘志丹等同志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正确的解决。随即下令马上停止逮捕,已捕的干部一律交中央处理,并派王首道、李维汉、贾拓夫等同志组成审查小组,带上电台,赶赴瓦窑堡传达主席指示,解放刘志丹等100多名幸存者,迅速处理了这一问题,解除了西北的革命危机,驱散了笼罩在陕甘、陕北军民头上的阴云,重现晴空。
    毛主席还指示逢春等同志:中央的意图是要全面赤化大西北,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工作,同时密切注视三边方向的敌情。这是毛主席为把西北建成全国革命大本营的伟大战略布局预作准备。
    逢春同志怀着无比喜悦与感激的心情,赶回了部队驻地。在重新出现的团结战斗的局面下,他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力百倍地做好党需要的一切工作。
平定叛乱,巩固苏推埃政权
    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逢春同志从1935年冬转入地方工作。从1935年冬到1937年,先后担任志丹中心县县委书记、陕北省委宣传部长、西北中央分局组织部科长、西北保卫局侦察科长。
    错误的“肃反”被纠正了,但它的后遗症——反动地富和反革命分子煽起的叛乱还在一些地区蔓延。逢春同志义不容辞地投入了平叛斗争。
    平定“赤安事变”。1935年12月,靖边县苏维埃警卫大队两个中队叛变,窜入赤安县境,杀害了县执委贺云仙、县府秘书贺满朝,绑架了县委书记任文明和边区巡视员冯世祥,交给八寨子民团头子曹俊章杀害。叛乱迅速蔓延,50多个区乡政府被他们搞掉了,叛匪队伍扩大到八、九百人。无辜干群57人被他们血腥屠杀,罪大恶极、有血债被关押的地主豪绅32人反被他们释放。面对叛匪猖獗,形势严重,省委决定成立赤安中心县委,辖赤安、定边和靖边部分地区,调逢春同志任中心县委书记,主要任务是组织地方武装,戡平叛乱,消灭叛匪,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和各级政权。
    1936年1月至4月,逢春同志率领赤安县独立营东征西讨,将窜入赤安的匪帮一一消灭后,又在靖边县、新城堡、宁寨堡一带穷追猛打,七战七捷,全歼逃敌,恢复了赤安、靖边、定边各县的红色政权。
    叛匪的迅速消灭,既是武装斗争的胜利,也是充分发动群众,从思想上深入动员群众,赢得群众广泛而热烈支持的结果。在平叛过程中,他每到一处,都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同吃同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如;他在金佛坪下乡时,经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材料,就在群众大会上结合叛匪抢粮、烧房、残害群众生命财产的,种种罪行,激发群众对敌人的仇恨,鼓舞群众的斗志,说明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和军队的威力,而党和军队又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人力、物巨大支援,才能打败和消灭敌人,恢复苏维埃政权。这样经过几天的反复宣传发动,在统一了群众思想的基础上,又从组织上扩大和健全了金佛坪的赤卫队、工会、农会和少先队、儿童团等,为加强平叛斗争的支援,作好了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打好了胜利平叛的基础。
 
    资料来源:《龚逢春纪念文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志丹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  1993年12月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