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贺龙 »

贺龙同志在晋绥的故事之四

发布日期:2015-05-21 11:51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40年3月10日,贺龙在临县曜头120师和山西新军旅以上参谋长会议上讲话。
洪水过后

  贺龙同志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和晋绥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他用一颗火热的红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爱民佳话。

  在兴县蔡家崖一带至今还传颂着“护村坝”和“爱民井”的故事。1943年秋,山洪爆发,蔚汾河泛滥,冲塌了堤崖,毁坏了田园,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蔡家崖全村仅有的一口水井也被冲毁,全村几百口人的吃水问题成了燃眉之急。正当全村人万分焦急,村干部手足无措之际,贺龙同志鼓励大家要鼓足勇气,团结一致渡过难关。他踏遍了蔡家崖的一座座山头,一道道坡坎,勘察地形,寻找水源,带领军民打成一口水井。接着又亲自指挥施工,在村边修起数十丈的护村大坝。三十多年过去了,“爱民井”的泉水越流越旺,越流越甜,哺育着代代蔡家崖人民。“护村坝”巍然挺立,保护着蔡家崖这一英雄的村庄。


1946年6月,贺龙陪同毛泽东主席步入练兵场。

山洪惊醒老总

  1943年秋天,兴县蔚汾河暴发了一场特大洪水。

  天还没亮,睡在床上的贺司令员被“轰隆隆”的水声惊醒。他连忙穿衣起床,快步走到了村头河边。

  只见数十米宽的河槽里,山洪奔腾呼啸,上游冲下来的木料、石头、庄稼以及猪、鸡等物随着咆哮的浪头飞逝而下,岸边一块块土地在洪水的冲击下塌落。河边早已站了不少乡亲们,他们抽着旱烟,议论着这和日寇同样凶残的山洪给他们祖祖辈辈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灾难。

  “老总,河边这么冷,也不多穿点?”贺司令员正出神地看着,觉得肩头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本村村长温国华。

  “老温,这一场洪水又淹了乡亲们不少地吧?”贺司令员关切地问。

  “不单是地呀!”温国华长叹一声,“全村人吃水的那口井又给淹了。你瞧……”

  司令员顺着温国华的手指看去,只见晨光中许多担水的乡亲们都挑着空桶走了回来,一个个脸上露出愁闷的神色。

  “唔。老温,我听乡亲们说,这口井一遇洪水就淹,为什么不另打一口井呢?”

  温国华苦笑着摇摇头:“咱这地方水贵如油,找一个有水的地方不容易呀。”

  司令员听了,沉思着半天没言语,最后抬起头来坚决地说:“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现在打日本侵略者,乡亲们这么艰苦,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帮大家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我先摸摸底,你也考虑考虑,咱们一起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爱民井”的由来

  司令员怀着满腹心事回到司令部,草草吃了早饭,叫上两个警卫员各扛一把铁锹出了村。他们从村西的坡上转到村北岭上,又从村北转到村东沟底。司令员以他敏锐的目光注意地观察着每一条沟沟汉汉,一会儿这儿挖几锹,一会儿那儿扒几下,从早晨一直搞到中午,仍无一点结果。

  最后,他们走到了西沟口的一个土岗上。司令员一眼看到岗下有一条干涸的水沟,乱石丛中长着零星的青草。他连忙弯下身去,拨开地上的浮土,用手使劲一挖,挖出了一大把潮呼呼的湿土。立时,他的脸上浮起了笑容,马上招呼警卫员和他一起动手挖起土来。

  正干得起劲,只见温国华等几个村干部也拿着工具从沟里出来。原来,早晨听了贺司令员的话之后,温国华深为司令员一心为群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早饭时找干部们一核计,决定再仔细地把村周围细查一遍,找水打井。他们转了一上午一无所获,走到这儿,正好碰上司令员他们。

  “司令员,想不到你比我们行动的还快呀!”大家一齐向司令员围了上去。“哈,你们也不慢嘛!快来,看看我选的这个地方怎么样?”司令员乐呵呵地和大家招呼着。

  干部们看了周围的环境,都含笑地摇头。温国华说:“老总,这个地方我们挖防空洞时挖过,下面全是青石板,不可能有水。”

  “唔,是这样。”司令员又一次抬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周围,自信地说:“别看我不是本地人,对找水倒还有点小经验。俗话说:‘两山夹一嘴,其下必有水。’你们看,土岗下的小沟里终年湿呼呼的,这是什么原因?那边石崖下好几个小泉眼,终年滴水不断,水难道会飞上天去,”

  几句话说得大家都无言地点了点头,司令员哈哈大笑:“听不如看,看不如干,咱挖挖试试。”说着又低头干起来。村干部们赶忙锹飞鳜舞,起劲地刨着。

  时间不长,地下露出了一层青石板,大家都失望地停了下来。司令员却很有兴趣地爬下身去,仔细地观察着。不一会,他高兴地叫起来:“快,你们看!”

  大家仔细一看,只见从石板的裂缝处渗出了一股细流。“好!"大家欢呼起来,都佩服司令员的眼力与心计。

  “怎么样?井的位置我看就定在这里,咱们回去组织人力,准备一下,下午就动工。司令员高兴地提出了倡议,大家也都纷纷赞同。

  就这样,从下午开始,司令员带着司令部的干部,村干部带着民兵和乡亲们齐集在西沟口,挖土掏泥,打石备料,仅几天功夫,一口水井就打成了。从此,蔡家崖人民吃上了贺司令员给他们打出的幸福水。为表达对贺老总的深切敬意,这眼水井就被定为“爱民井”。


贺龙与乌鲁木齐垦区的各族职工和支边青年在一起。

贺龙观看某部“夜老虎连”的夜间瞄准。

“护村坝”修好了

  但是,贺司令员的心并没有因为打出了井水而平静下来。他想,井虽然打成了,但再一遇洪水,不但井仍要被淹,长期下去,村前的上百亩良田也会被洪水一块一块吃掉,甚至会危及村子的安全,必须找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

  一天,天刚蒙蒙亮,温国华在熟睡中被一阵敲门声惊醒。“谁?”他睡意未消地问道。

  “我,快起来,咱商量个事。”一听是司令员那熟悉的湖南口音,温国华连忙穿衣起床,把门开开。司令员带着一股深秋的寒意走了进来。一进门,他就开门见山地说开了:“老温,山洪年年欺负咱,淹咱的井,冲咱的地,我想这回从根子上治治它,在村前修一条石坝,你看行不?”

  “能修当然好得很。”温国华说:“只是现在兵荒马乱的,形势这样紧张,大家都忙于打仗,能顾得上这个吗?”

  贺司令员说:“形势越紧张,我们越要想到群众的利益,这个事不办,后患无穷呀。至于人力,咱有这么多部队和乡亲,突击搞一下,不算什么大事。”

  温国华一听非常高兴,连忙去叫了另外几个农会干部来,大家热热火火地和司令员一起商量着大坝的位置、规格等问题。吃完早饭,村前河边上就出现了十几个量距离、钉木桩,划灰线的人,领头的就是贺司令员。

  大坝开工了,贺司令员身先土卒,每天早起晚睡,一有空就在大坝上扑腾。还常提醒大家说:“修石坝要特别注意质量,这是百年大计,要又快又好地完成。”

  在贺司令员的鼓舞与带动下,蔡家崖军民干劲倍增,没明没夜地抢修大坝,连学校的小学生放了学也要来背几块石头。而顺路往来的老乡,也决不空手走过,总要捎来点材料。不到半个月,一座长约百米,高达四米的护村坝拔地而起。如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蔚汾河畔。

  又一个山洪季节来到了。人们站在新筑的坝顶上,看着那奔腾咆哮的河水在石坝的阻挡下,溅起朵朵浪花,乖乖地向下流去。回首眺望坝内碧绿的庄稼和安然无恙的村庄,脸上绽出了一片惬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