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起贺老总在晋绥(03月22日)
- 虎年初春晋绥情(02月20日)
- 怀念“四八”烈士后代—秦新华大姐(02月16日)
- 贺龙说:你是在替我做检讨(02月11日)
- 中国足球曾经辉煌(02月10日)
- 陈寒枫大哥走了……我们怀念他!(01月05日)
- 情系老区 支持教育 基金会向晋绥老区捐助教学仪器设备(12月10日)
- 深切悼念晋绥老前辈白林阿姨(11月30日)
- 他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布衣元帅”(11月09日)
- 风雨同舟晋绥情(10月15日)
西南红军声威壮大 贺龙红军激战倒马坎
发布日期:2016-07-13 11:19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刘发生、文明

威振西南的红三军军长贺龙。

倒马坎红军战斗纪念碑,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逢节假日,渝、黔、湘、鄂边区群众,就到倒马坎红军战斗纪念碑,学习红军精神,追忆先烈遗志。

几十年来,红军先烈伴着倒马坎的乡亲们,春夏秋冬如一日。瞧这一家人,今年春节从外地赶回家过年,他们好高兴。
题记:89年前的1934年,贺龙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开辟了川、黔、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军、土匪、恶霸进行无数次战斗。红军激战倒马坎,就是其中一次大型战斗,红军一举攻克被称为“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军来了:团防司令设防倒马坎
1934年8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向川黔边境进军,发展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秀山县国民政府县长赵竹君,遵奉湘鄂川黔四省剿共联防总指挥刘湘“加强防务”的电令,在秀山县的民团中,抽调上千人组成“剿共精选队”,由团防司令杨卓之任总指挥,在倒马坎一带设防,阻击红军。
倒马坎:让人望文生畏
倒马坎,位于秀山县城西南面28公里的坝芒村附近。也是秀山县隘口镇,通往贵州甘龙镇的关隘。
这里,山高坡斜,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沟壑纵横。
传说在清朝,曾有一名官员骑马路过此地,因道路狭窄,险象环生,官员不慎骑马跌下深沟,马死人亡,倒马坎因此而得名。
精兵强将: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
杨卓之看中了这个险要的路口,便在此修碉堡、设路障;派驻300多“精选队员”重点设防;并将前哨阵地延伸到倒马坎前一华里的坝芒街上;
另派700多“精选队员”,在倒马坎左、右两翼,选择有利地形展开,连营40多华里,分别派遣10多个头目防守。
杨卓之则在清溪场设总指挥部坐镇,大肆吹嘘:凭他这条“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就能阻止红军进入秀山县西南。
初试牛刀:红军亮剑倒马坎
1934年8月30日,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卢冬生奉贺龙之命率部进军倒马坎,打开这条通往秀山县的通道。
这天,正逢坝芒镇赶集,红军进入秀山县的猫儿洞后,即分兵两路包抄倒马坎:一路进至干溪槽,从左右两翼迂回;另一路从猫耳洞,穿过密林上芦蒿坪,去占领倒马坎右侧的最高峰——老鹰嘴。
下午4时许,红军按照火力部署,迅速占领敌人的前哨阵地,同时攻击街背后的制高点—狮子背。
枪声四起:各路伏兵一起打响
与此同时,各路伏兵一起打响。
很快攻下雷打岩,占领山府庙,逼近倒马坎。
敌前线指挥所急忙打电话告杨卓之:“红军来势凶猛,抵挡不住,怎么办?”
杨回话:“抵挡不住就撤下来。”
听此回话后,“精选队员”纷纷溃撤,跑得慢的就在指挥所里当了俘虏。
杨卓之再次摇电话,接不通。他害怕红军追到清溪,慌忙叫随从带一个班,护送自己躲进县城。
红军占领倒马坎主阵地后,左右两翼的敌人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红军主力迅速前进,清剿余敌。
至此,被杨卓之称之为“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振奋人心:红三军英名浩气永存
贺龙率红三军在倒马坎的战斗,振奋人心。
秀山反动武装杨卓之部所属千余人,以倒马坎为中心,在南北四十里地段构筑工事;在坝芒、气坑坡和清溪场设置前哨指挥所、前方指挥部和总指挥部,组成一道号称“万里长城”防线,阻止红军东进发展革命根据地。
贺龙亲率红七师主力,对倒马坎实行钳形攻击,一举攻克,终使所谓“万里长城”全线崩溃。
倒马坎之战打击了反革命气焰,壮大了红军声威,是红三军在黔东根据地进行的著名战斗之一。
(根据秀山县政协《秀山文史资料》、《秀山党史资料》和采访部分老同志、老农协会员等,整理而成。)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