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文水县举办纪念孙谦逝世二十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发布日期:2016-03-07 11:23 来源:孙谦家乡人的博客 作者:晋绥基金会














孙谦1920年4月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南安村,幼年家境贫寒,仅读完本村小学四年级。1937年5月考入抗日军事组织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同年参加青年抗日决死队。1938年春调“黄河剧社”搞宣传工作。1939年在晋东南民革艺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随剧社到延安入鲁艺学院部队艺术干部培训班、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42年夏调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是年冬,赴晋绥抗日根据地任晋绥文联文化工作队队员,开始文艺创作。1947年冬调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任编剧并参加了辽沈战役。1949年夏和1956年4月分别在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57年8月回到山西文联工作。
他的文学生涯开始于短篇小说,建国后主要从事电影文学创作,一生为中国革命、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歌曲《崖畔上开花》、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等。他一生创作21部电影文学剧本,其中有16部先后被长春厂、北影厂、上海厂、八一厂拍成电影,主要作品有《陕北牧歌》、《葡萄熟了的时候》、《万水千山》、《山村锣鼓》,与马烽共同创作编剧的电影《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获电影“百花奖”、“金鸡奖”,他被电影界誉为“用电影书写新中国历史”的作家,是与著名作家赵树理、马烽齐名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主将。(本站编辑:刘畅)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