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说故事 »

襄垣鼓书 晋腔摇滚

发布日期:2016-04-01 10:14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陶醉在鼓书世界中

手脚并用演奏多个乐器

二胡伴奏

小梆合拍

平鼓奏小调

在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内,这些艺人每天都会表演原生态的襄垣鼓书。
  襄垣鼓书是一种由一人、二人或多人分持鼓、板、锣、钹和二簧、月琴、三弦、八角鼓、二胡、笙等乐器,自行伴奏,说唱相间的表演。其表演形式一般为坐唱,这主要是因为“鼓儿词”都是盲人演唱。演出时,置方桌于中间,乐队围桌而坐,呈弧形。
  鼓书诞生于明末时期,创始艺人的姓名已经无人知道,只晓得是一个走乡串户、为人占卜吉凶的盲眼算命先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卜卦以筹得口粮,他常和着当地从宋元时期流传下的曲子,配着合辙押韵的卦词,伴着小平鼓规律的鼓点编成被称作“鼓儿词”的小调。这种小调就是襄垣鼓书的雏形,也是当地多数盲眼艺人代代相传赖以谋生的重要方式。
  艺人们将襄垣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道士的“化缘调”相结合,又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改编成新的书目,将上党宫调、落子、襄垣秧歌等地方戏曲的部分曲调掺入鼓书中,创造了多元丰富的唱腔与板式。
  与此同时,另一种以“明眼人”为主的说唱形式也悄然出现,这就是“柳调”。这个有着动听名字的唱腔是在“鼓儿词”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流行的小调《莺歌柳》所形成的。后来两路艺人互相学习,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襄垣鼓书。襄垣鼓书是现存北方鼓书类曲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曲种之一。2007年,襄垣鼓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虽然鼓书艺术日渐式微,但是在襄垣的山区,依然有着稳定的听众,盲人鼓书队依然在寂寞中延续着生命。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让这种传统曲艺文化在太行山脉传承扎根。(本站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