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土窑里的柳编人
发布日期:2016-06-30 14:27 来源:山西新闻网—视觉志 作者:苏航
过去在农村,柳编制品曾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必备用具。柳条编成的簸箕、笸箩、小篮子随处可见。地处寿阳县的大东庄,曾是有名的柳编村,这里的柳编制品在晋中和阳泉等地区非常有名。如今村里还有三位老人长期从事这项手艺,一位叫李世德,今年73岁,过去曾经又编又卖见多识广,比较健谈;一位叫朱全堂,今年70岁,最老的一位叫朱代成,今年80岁,三个人是大东庄村目前仅有的从事柳编的手艺人。
李师傅手里正在编一只簸箕,他说编好簸箕需要结掌子、结角子、做茬子以及缠沿子几道工序,做的簸箕是否美观大方、实惠耐用,关键在这些工序上。
李师傅把一捆白亮亮的枝条拿起来,摆放在簸箕尺(竖型木架)上,一弯一绕,然后“嘿”了一声,双臂用力往下一压,枝条就乖乖地躺在木架子里了
上下纷飞的指尖娴熟的穿梭在柳条间,老人粗糙的手一下变得灵巧起来,这柳条仿佛也变得有了生命一般。
朱师傅边做活边给我现场讲解每个工具的用法,“方锥,用于在簸箕舌头上钻眼。槽锥,用于缠簸箕沿子时捅空儿。钩针,在簸箕舌头上用来钩绳子。”
镰刀头、拨锤、方锥、槽锥、钩针、拨停等数种柳编工具。在编制的时候,这些工具被他们分门别类地放在随手可以摸到的地方。
在过去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人们手头的很多“家伙式儿”,都出自这些乡土艺人之手,不仅方便实用,而且感情亲切。
(本站编辑:姚文君)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